古代宰相|从与皇帝坐而论道嬗变到叩头跪拜,受了什么力量驱使(3)

导读: 虽设三公,事归台阁 ”,正是这种权力转移的真实写照。章、和二帝以后,尚书台更是“ 总领纲纪,无所不统 ”。从此实权已完全转移到由 皇帝亲信的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古代宰相|从与皇帝坐而论道嬗变到叩头跪拜,受了什么力量驱使(3)"分享给大家!

虽设三公,事归台阁

”,正是这种权力转移的真实写照。章、和二帝以后,尚书台更是“

总领纲纪,无所不统

”。从此实权已完全转移到由

皇帝亲信的宦官或小人物组成的私人秘书班子的手中

,西汉时期赫赫有名的三公,早已靠边站,成为“

备员而已

”。

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当时的数百年间中原地区多数处于分裂割据状态,但各个王朝的封建专制主义特性,却未曾改变。在尚书台的基础上,又开始形成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其职权范围,包括起草、讨论和颁行诏令等全部大事。三省的长官(即中书省的中书令、门下省的侍中、尚书省的尚书令),成了实际上的宰相,而原来的三公,仅是优礼某些高官的尊称,是有名无实的“

赠官

”而已。这是相职嬗变最为曲折复杂的一个轮回。

二次嬗变|从三省到二府(从隋唐到宋元)

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原后,明令宣布“

废除三公府僚

”,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之职”。唐“

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

”,亦称“

此宰相职也

”。这次又从制度上确定了三省为中央政府的正式机构,使其完全脱离了内朝官的地位。作为唐朝中央政府首脑机关的三省制度,发展已经比较完备。中书省是

制定和下达政令

的中枢机关;门下省是

最高的监察机关

;尚书省是最高的执行机关。从而加强了这些实权宰相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使皇权达到畅行无阻的目的。

但是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皇帝对集权的热情永远高涨,特别是强权人物更是不会满足。因为唐朝初年的三省制度实际是宰相职权分散回归,所以,唐太宗称帝后,他又开始在三省之外重新任用人员组成秘书班子。从唐太宗开始,他把翰林学士召入到禁中,代替中书省长官起草诏令,逐渐相沿成习,高宗以后这种做法逐渐成为定制。到了宣宗时,朝廷正式成立了翰林学士院。于是,由他们开始“

丝瓜网 crf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