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宰相|从与皇帝坐而论道嬗变到叩头跪拜,受了什么力量驱使(5)
导读: 。”但皇帝“日理万机”,不能“一一周详”,于是朱元璋又亲手培植了一个新的秘书班子,帮自己办事,他从翰林学士中,招纳一些认为可信任者入内廷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古代宰相|从与皇帝坐而论道嬗变到叩头跪拜,受了什么力量驱使(5)"分享给大家!
。”但皇帝“日理万机”,不能“一一周详”,于是朱元璋又亲手培植了一个新的秘书班子,帮自己办事,他从翰林学士中,招纳一些认为可信任者入内廷,称之为“大学士”,规定这些人“
备顾问
”,但不得于预政事。由于老朱异常能干,他一路走下来,还觉得这样不错。
待到朱棣称帝后,为“避宰相之名”,他又把只备顾问的殿阁之内的大学士改称为“
内阁
”。虽然内阁与宰相名称已截然不同,然而他们辅佐皇帝的实质却并无二致。所以,就在明成祖时期,内阁大学士开始公然以显赫的身份“
参预机务
”,成为朝廷最重要的人物。从此,皇帝遇有疑难问题,则“
每召内阁造膝密议,人不得与闻”
。后来,甚至连奏章也不用皇帝亲理,皆由内阁票拟,再由皇帝身边的太监按皇帝的意思确定是否批。所以,当时有个叫陈龙正的官僚,冒死给皇帝上书指出,“
调本朝不没宰相,然今之辅臣(内阁)……无所不统……云此官无相名,实有相职
”。明朝名义上废除了宰相,采用内阁加宦官辅助皇帝施政的办法,结果导致明朝太监一茬比一茬厉害,直至最后将大明朝拖下覆灭的深渊。
四次嬗变|由内阁到军机处(由清初到雍正)
清初大体沿用明制,任用内阁“承旨拟奏”,作为办理朝政的重要机关,同时,清朝还保存了满洲贵族“议政王大臣会议”这个枢密机构,凡军事要务,悉交议政王大臣处理,其政治地位高踞于内阁之上。
到雍正时期,他又在内廷设立了军机房,之后改称军机处,作为“内廷差使”,精选亲近、干练的臣子三至五人,充任军机大臣。军机处起初由军事原因设立,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