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介」王彦泓及其诗歌研究(3)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新书推介」王彦泓及其诗歌研究(3)"分享给大家!
为郎愁绝为郎痴,更怕郎愁不遣知。叮咛寄书人说向,玉儿欢笑似平时。
(卷上《短别记言》)
明明是相思欲绝,忧心如焚,但由于害怕对方知道了惹起愁绪,她便决定把自己的相思之苦埋在心底,不让情郎知晓。并反复叮咛捎书人,不要提及自己的忧伤,一定要告诉情郎,自己与他在时一样,生活得很好。
李叔同《书王次回问答词》光绪二十五年(1899)
诗人通过处在恋爱中的女性身与心、情感与理智之间的矛盾,构成一种张力,即把人物微妙的心态和盘托出,而又韵味无限。只有爱得很深的人,才会如此体贴;也只有对男女恋情比较敏感的人,才能将恋人间的情感捕捉得如此真切。郁达夫特别欣赏这首诗,在给孙荃的信中曾赞其“妙绝”。
写女性的心态既然能宛肖其声口,写男性当然更能直抉其灵魂了。试看上文提到冰心的表兄借作情书的《奏记妆阁》(卷下):
此生幽愿可能酬,未敢将情诉蹇修。
半晌沉吟曾露齿,一年消受几回眸。
微茫意绪心相印,细腻风光梦借游。
妄想自知端罪过,泥犁甘堕未甘休。
这篇诗体情书写的是爱情萌动时的心理状态。爱情的产生让人感到很幸福,同时也会给人带来些许的烦恼,尤其是在不明了对方态度的情况下。对方是不是喜欢自己?自己的美好愿望能够实现吗?这样的问题都会在相思者的心头盘旋。在有的人身上,问题很好办,大胆表白就是了,而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没有这样做,甚至不敢求助于“蹇修”——媒婆。他之所以畏葸不前,是因为这份感情对他太重要了。“此生幽愿可能酬,未敢将情诉蹇修”把抒情主人公对爱情的渴望、憧憬而又无法把握结局的微妙心理充分展现了出来。
在爱情力量的激励下,抒情主人公曾鼓足勇气,准备向对方表白,但是张开的嘴又合上。“半晌沉吟曾露齿”,通过人物极其细微的举动和表情的变化,显示了其矛盾犹豫的心理状态。时间就这样一天天拖延下去,白白错过了一些良机,不过让抒情主人公略感宽慰的是两人相遇时对方的回眸,虽然一年中只有那么几回,却让其回味不尽,而在回味中他也看到了一些希望,抒情主人公隐隐觉察到对方似乎和自己心有灵犀!但是,希望毕竟是“微茫”的,主人公仍然没有勇气去把希望变成现实,只能在梦中去游历“细腻风光”,体会两情缱绻的旖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