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浅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4)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浅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4)"分享给大家!
武帝读完奏疏后,便命百官共同商议。
卫瓘等人认为魏朝设立九品中正制只是权时之制,非经通之道,应当恢复两汉的乡举里选。他在给皇帝的奏疏中说:“魏氏承颠覆之运,起丧乱之后,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中间渐染,遂计资定品,使天下观望,唯以居位为贵。”可见在西晋初年,九品中正制的弊端就已经显露出来了,人们也大多认为这种制度不适合延续,只是权宜之计。然而晋武帝在读过这篇奏疏后,虽然称善,却无实际行动。
晋武帝缺乏进取之心
之后的历朝历代皆不能割除这一制度,宋齐梁陈互相传递而不移;北魏时,拓跋珪下令宗室设置宗师,八国置大师、小师,州郡亦置师,以辨宗党、举才行,形成北朝特色的九品中正制;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时候,曾与全程论及九品中正制的价值。他说:“近世高卑出身,各有常分;此果如何?”
李冲反问说:“未审上古已来,张官列位,为膏粱子弟乎?为致治乎?”
孝文帝回答说:“欲为治耳。”
李冲便向他陈述了九品中正制的弊端,指出“陛下今日何为专取门品,不拔才能”的问题。秘书令李彪和著作郎韩显宗都附议说:“陛下岂可以贵袭贵,以贱袭贱!”然而,一向以改革魄力而著称的孝文帝却也不敢触动九品中正制,反而颇为守旧地说:“正恐贤才难得,不可止为一人浑我典制也。”结语:为什么九品中正制能延续这么长时间?
九品中正制是魏文帝时期由陈群制定出来的选官之制,其初衷是为了在乱世里最大限度的挑选人才,所以把选拔的权力下移给了州郡的中正。但是,在豪门望着垄断中正的职位之后,这种选举之法便产生了“先门地而后贤才”的弊端。故而,南朝的史学家沈约评论说:“周、汉之道,以智役愚,魏、晋以来,以贵役贱,士庶之科,较然有辨矣。”
为什么魏晋之后到隋唐之前,六朝时期都施行九品中正制而无法变革呢?
这与大分裂的历史背景有关,整个六朝只有在西晋的时候实现过短暂的统一,而且只有在晋武帝统治的那十几年才出现天下太平无事的局面。自从三国丧乱以后,随着人口的兑减,魏蜀吴三国都对人口的迁徙进行了严格地限制,以防止劳动力流失,而九品中正制也本于此初衷而设立的。在晋武帝时期,天下再次统一,所以废除这种制度的日程被提了上来,李重就曾建议先“开迁徙,听相并就”,让人口自由流动,为改革提供经济基础。但晋武帝缺乏魄力,明知该改而不能改,错过了时机。所以在往后的南北大分裂之中,作为防止人口迁徙的九品中正制又获得了生命力,并且代代相传,直至隋朝时,门阀衰落之后,才最终被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