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手艺吃饭就可以不用读书?宋代工匠告诉你,文化素养有多重要(2)

导读: 此外还有我国现存的首部酿酒工艺专著《北山酒经》、制糖工艺重要专著《糖霜谱》、瓷器专文《陶记》等均出现于两宋时期。二、心灵手巧+文化艺术修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凭手艺吃饭就可以不用读书?宋代工匠告诉你,文化素养有多重要(2)"分享给大家!

此外还有我国现存的首部酿酒工艺专著《北山酒经》、制糖工艺重要专著《糖霜谱》、瓷器专文《陶记》等均出现于两宋时期。二、心灵手巧+文化艺术修养=大宋精妙绝伦的器物

纵观我国历史,"崇文抑武"的宋代是士大夫的黄金时代。士阶层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空前,文人仕宦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品茶插花等风雅生活中,蕴藏的冲淡恬适的审美取向是能工巧匠们积极迎合的目标,这使得原本割裂的士阶层文化观与工匠制器的心态能够在这一时期相互融合。

以瓷器为例,唐代瓷器绚丽多彩,但以"五大名窑"著称的宋瓷则多追求纯净莹润的青、白色为主的单色釉,造型也多取圆润平和的简约线条,看似素净却不乏优雅韵味。

(宋代汝窑莲瓣浅口瓷碗)

而从宋墓中出土的文物来看,宋代金银工匠打造的金银首饰一改此前喜庆吉祥、盛大繁复的凤钗宝钿式样,以清逸素雅见长。最常见的宋簪就是形制简单的浮雕折枝花长簪,簪身约三分之一处雕花,顶端饰以花朵造型的"帽钉",此外别无多余珠玉装饰。但是如此简单的造型中,依然不乏精美细腻的层次感设计,可见大宋的工匠们胸中自有丘壑。

如此心灵手巧的工匠,甚至想要"跨界"也并非不可能。宋人刘道醇《宋朝名画评·卷三》中就记载了一位能工巧匠转行为画家的故事。陶裔原本就是制作首饰的工匠,宋太宗赞赏他做的花钿,说了一句:"以此意移于丹青,安知无后世名?"于是他"潜志营学,遂祗候于图画院。"

(宋墓出土的浮雕折枝花鎏金银簪)

从这样的事例不难看出,宋代工匠必须具备不俗的艺术文化修养,才有能力"随类赋形",推出为世人所喜的"时样",接连不断地赢得受众青睐,这还真的不是只会敲敲打打的莽汉所能做到的。

另外,宋代建筑实行工匠"勒名制",为了保证质量、明确责任以及完工后短期内出纰漏追究罪责,工匠等人必须刻录自己的姓名和施工年月,"凡有兴作,皆须用功尽料。仍令随处志其修葺年月、使臣工匠姓名,委省司覆验。他时颓毁,较岁月未久者,劾罪以闻"(《宋会要辑稿·方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工匠必须能写会算。三、宋版书凭什么"价值连城"?有文化的宋代工匠功不可没

在唐代兴起的雕版印刷术,在宋代得以广泛普及,出版业空前繁荣,而至明清时期,宋版书就已经是爱书文人不惜一掷千金的珍宝了,甚至流传出了"一两黄金一页宋版"的说法。

比如说,明嘉靖年间的进士朱大韶用心爱的美婢换取宋刻版《后汉记》,文史学家王世贞用一座祖传的山庄产业换了一部宋刻善本《两汉书》,清代藏书家马思赞,更是喜出望外地以自家十亩良田换得宋版《陆状元通鉴》……

(某图书馆收藏的宋版书)

丝瓜网 crf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