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明方谈Baby怀孕:预产期保密 有好消息会分享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黄晓明方谈Baby怀孕:预产期保密 有好消息会分享"分享给大家!
回家过年和远行撒野好像是相悖的两条道路,不过,宅在家读几本有趣的旅行散文,或许能让这两个截然不同的选择得到暂时调和。
《爱尔兰之旅》 海因里希·伯尔
对今天的读者来说,这或许是一本稍微有点儿过时的书。不仅是由于书里描写的爱尔兰已经是半个世纪前的旧模样,也是因为作者海因里希·伯尔本人——这位197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85年去世的德国战后派“废墟文学”的代表作家,其创作主题在历史热度逐渐消退的背景下,也渐渐乏人关注。
但这些并不能掩盖《爱尔兰之旅》的美妙。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伯尔每年都要去爱尔兰住上一段时间。这种“候鸟”身份使他的叙述口吻不完全像一个游客,而是一个亲切而随意的邻居。在他笔下,这个“每年有满满一小游泳池的茶水流过每个人的喉咙”的国度,虽然没有颜色鲜亮的格纹裙和高地上的风笛声,却有一种朴素而真实的气息,也因此而显得格外生活化。在一些篇章里,伯尔还以小说家的笔调记录了一些所见所闻,读来与普通的旅行散文笔法不同,颇有新意。
《津轻》 太宰治
哪怕是以阴郁和敏感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太宰治,在讲起他心爱的故乡时,也流露出了一些明亮的色彩。1944年,小山书店邀请太宰治前往他的故乡津轻做一次旅行,然后随便写点儿什么。这次回乡之旅的结晶便是这册薄薄的小书《津轻》。
津轻位于日本本州岛北端,太宰治在这里度过了他前二十年的人生,这里的人与景更成为太宰治日后诸多作品的原型。书中他按照旅行的路线,把全书分为五部分,包括巡礼、蟹田、外滨、津轻平原和西海岸。熟悉的故乡让他的负面情绪也一扫而空,悠哉悠哉过起了赏山水、访旧友的闲散文人生活。若问此书与别的旅行文学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书中的这句话或许是最好的回答,“正因为我是血统纯正的津轻人,才能如此肆无忌惮地大讲津轻的坏话。但是,如果其他地方的人听到我讲这些坏话,因而全盘尽信并且瞧不起津轻,我想自己还是会觉得不大高兴。再怎么说,我毕竟深爱着津轻。”
《惊异之城》 伊恩·弗莱明
对中国读者来说,伊恩·弗莱明的名字可能有些陌生,但提到他小说中的主人公——詹姆斯·邦德,却是无人不晓。这位曾担任过英国海军情报部门负责人助理一职的作家,以其每年发表一部的007邦德系列小说走红全球。
一个擅长写间谍小说的作家是怎样旅行的?作为弗莱明在1950年代环游世界上著名的十四座城市的旅行随笔,《惊异之城》很好地解答了这个问题。弗莱明不是个传统的旅行者,他说自己既“不喜欢博物馆和美术馆,受不了在政府大楼吃午饭,对访问诊所和移民安置点更是毫无兴趣”,他真正觉得有趣的是“离开宽敞明亮的街道,走进身后的小巷……寻找一座城市隐秘而真实的脉动”。而邦德小说中那些经常出现的夜总会、豪华酒店和赌场,也屡屡出现在他真实的旅行经历中。
《没有地图的旅行》 格雷厄姆·格林
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一生著作颇丰,著有二十五部长篇小说、四部游记、六部剧作、三部自传、四部童书、数本短篇小说集,以及诗集、评论、报道等。聚焦西非国家利比里亚的游记《没有地图的旅行》是他在三十岁时的作品,也是他第一次把目光投往欧洲之外的大陆。
《没有地图的旅行》书如其名,格林去的利比里亚哪怕在非洲也是属于蛮荒地带,并未开化。而作为一名旅行新手,他的胆子也不可谓不大,甚至还邀请了从无旅行经验的表妹与他同行。两人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深入内陆,穿越了563公里森林,拜访当地的村庄、土屋、巫医与食人族。在旅程的最后,格林身染重病,差点丧命,但他也完成了自己最初的愿望:远离文明,探索非洲的黑暗之心。
《海上迷宫》 赫贝特
波兰诗人赫贝特以严谨、精确的文字描述与博闻强记的个人特征为人所熟知,《海上迷宫》是他的一本美学随笔集,记载了他游历欧洲重要的历史遗迹和美术馆、博物馆的过程与感悟。
这当然不是那种到此一游的打卡式游记,或从博物馆手册中搬来的干巴巴的文物介绍,赫贝特以自己深厚的文史知识,对笔下的每一处遗址、每一个景致、每一个人物、每一件史实进行了梳理与由点及面的联想,为对欧洲感兴趣的读者理出一条脉络,展开时间洋流的逆行之旅。
旅行 小说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