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达是什么梗(一文让你了解阿凡达)

导读: 做了那么多期《阿凡达》,半只猫也是无意中发现,原来有的小伙伴一直认为潘多拉星上活蹦乱跳的蓝精灵们都是阿凡达。 我要的就是阿凡达 其实并不是。 阿凡达,avatar英文是化身的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阿凡达是什么梗(一文让你了解阿凡达)"分享给大家!

做了那么多期《阿凡达》,半只猫也是无意中发现,原来有的小伙伴一直认为潘多拉星上活蹦乱跳的蓝精灵们都是阿凡达。

我要的就是阿凡达

其实并不是。

阿凡达,avatar英文是化身的意思,本质上是结合了人类基因和潘多拉星土著纳威人基因的混血儿。

阿凡达

纳威人和阿凡达根本就是完全两种不同的生物

最明显的就是,纳威人只有四根手指,四根脚趾。但是阿凡达和人类一样有五根。另外纳威人的眼睛,比阿凡达也要大很多。

四根手指

那么问题又来了,《阿凡达2水之道》里的反派都变成了蓝色巨人,他们又是不是阿凡达呢?

《阿凡达2》反派特种部队

这一期,我们就彻底把什么是“阿凡达”给彻底聊清楚。免得带小女朋友看电影的时候,脸疼。

目录

1、阿凡达的起源

2、阿凡达的技术

3、阿凡达的制造

4、反派是阿凡达吗

阿凡达的官方介绍

#阿凡达:水之道##阿凡达##科幻##科幻电影#


阿凡达的起源

你可能想象不到,阿凡达计划的初衷,其实是想要培养一支优秀的“矿工队伍”。

优质矿工

人类来到潘多拉星,想得到这里的超导矿石,但是潘多拉星的空气对人类是有害的,不戴面罩生活就无法自理,为了打造一支不需要依靠呼吸机就能下地劳动,直接吃潘多拉星上的食物就可以果腹的矿工队伍,“阿凡达计划”应运而生。

但是,当RDA发现养这样一群矿工,比挖出来的矿还要贵的时候,他们果断放弃了这样的想法。因为培养每个阿凡达的成本约为50亿美元

大型挖掘机

所以现在的阿凡达们,主要用于科研项目外星政治项目,方便研究当地的生态,与当地人沟通交流。

RDA并不总是铁板一块,他们曾经尝试过弥补人类与纳威人之间的文化鸿沟,改善与纳威人之间的关系。只不过并没有能够得到善终。

人类希望阿凡达能充当“非官方的大使”,但纳威人对这些混血生物的看法大多是轻蔑和不信任,称他们为“梦行者”或者“假体中的恶魔”。


阿凡达的技术

在阿凡达计划之前,RDA已经确定了人类之间直接精神连接的可能性。

RDA科技

科德尔 洛夫克拉夫特博士在对被移除大脑的灵长类动物以及死刑犯的研究中,证明了人类双胞胎、共享共同DNA的人类-动物混种之间,能够建立感官联系。

洛夫克拉夫特博士进而受命执行“黑暗梦想者”项目Dark Dreamer project,这个项目研究的标的,就是要在人与人之间远程传递“思想”,甚至跨物种之间传递“思想”。

阿凡达艺术设定集插图

但是对纳威人初步解剖实验发现,尽管纳威人与人类有一定的平行进化相似度,但两者的内部构造和代谢过程却大相径庭。

构造不一样

比如纳威人的大脑结构,他们是三个大脑半球,跟人类完全不同。

由于纳威人的细胞核细胞器不使用DNA或RNA来编码遗传信息,因此科学家团队特别制作了“编译解码表”translation table,将特定人类的DNA与纳威人的NVT等效匹配,以达到人类神经同步时所需的基因匹配。整个过程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对许多志愿者也造成了难以磨灭的精神伤害。

最终,RDA成功在完全不同的两个物种之间,创造出第一个成活的杂交种,这就是阿凡达的原型。

第一个阿凡达原型

洛夫克拉夫特博士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生物学奖提名。不过在人权组织、联合国泛信仰委员会和动物权利活动家的抗议下,提名被撤销了。

险些获得诺贝尔

以上是来自《阿凡达》游戏中的演绎

到了电影中,这种技术已经显得非常成熟。

人类通过克隆纳威人的身体构造,并融入人类驾驶员的基因,使得驾驶员能够远程操控克隆体,可以被操控的这个克隆体,就是阿凡达。由于植入了驾驶员的基因,阿凡达的脸部,往往都会有驾驶员的特征,使得聪明的观众,一眼就能认出,谁是谁的阿凡达。

每个阿凡达只能由特定的驾驶员驾驶,也就是植入基因的所有者。不过,这种技术只认基因,不认人,基因极其相似的情况下也可以操控阿凡达。比如男主角的阿凡达就是用他哥哥的基因创造的。

这样的设定,不禁让我想到了新世纪福音战士。EVA初号机里就有碇真嗣母亲的基因,三号机里就有明日香母亲的基因,所以他们能够更好地操控EVA。

Eva

不过意识同步的逻辑完全不一样。阿凡达是通过一种叫“灵能链接”的技术psionic link来实现的。

借助于可以放大/传输思想的“链接床”link beds,以及定制的纳米技术接收发射器节点,人类“驾驶员”可以在几十公里的距离内操作阿凡达。

链接床

在准备启动连接时,驾驶员清空自己的头脑并进入意识的过渡状态。

一旦驾驶员和阿凡达的连接质量稳定在99%以上,则链接被设置为启动;然后驾驶员便会立即在阿凡达体内“醒来”。

驾驶员的意识会完全进入阿凡达里,从而做到远程控制阿凡达的身体行为,也包括同步阿凡达的所有感觉器官。连接成功后,驾驶员感觉自己就是阿凡达,同时他们无法感知到自己的本体,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本体。使驾驶员的自然身体与阿凡达的动作完全分离。

连续连接时间因操作者而异;新手可能会在几分钟后就感到疲劳,并过早地与阿凡达断开连接,而经验丰富的驾驶员则能够在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时间里保持连接。

一旦脱离灵能链接,如驾驶员的意识命令或被紧急关停,阿凡达会即刻恢复到睡眠状态,而驾驶员的意识则在自己的身体中被唤醒。

紧急断开是非常危险的,可能会对驾驶员造成冲击,并损坏阿凡达的身体,严重的可以致死

这种灵能链接,很可能在地球上是无法被完美实现的,它实现的基础有赖于潘多拉星独特的生态属性。也就是格蕾丝博士所说的,如同一个巨大的神经网络。因此我们不能说潘多拉星上的科技落后于人类,反之,潘多拉星的科技很有可能是比人类高了一个维度。

潘多拉也有高科技


阿凡达的创造

接下来,半只猫介绍一下一个阿凡达被创造的整个过程。

阿凡达制造过程

阿凡达计划的科学家会从一名纳威人和一名被选中的人类驾驶员身上提取DNA。

驾驶员是从众多志愿者中严格选拔出来的,需要高度的运动协调能力、精神敏锐度和抗精神疲劳能力。经过物理筛选和基因组测序,并采集了大量组织、血液和细胞样本。99%的志愿者无法通过初始测试。

然后在地球上的遗传学实验室里创造一个体外杂交胚胎,它是纳威人和人类操作员DNA捐献者的融合基因产物。

创建一个有活力的胚胎是这个过程中最复杂的部分,在专门为驾驶员培育的数百个胚胎中,许多胚胎在达到50个细胞阶段之前就死亡了。只有高质量的胚胎能存活到早期器官发生阶段。

最优的胚胎会被送往潘多拉星,在飞行的过程中他们在装满羊水的人造子宫里飞速生长,用3年左右的时间,从一个硬币大小的胚胎,一直长到2.75m至3.0m的成人体型。事实上由于高速的相对效应,实际是5年左右的时间。

我们看到羊水箱是蓝色的

那是因为RDA科学家特意在水箱里布置了柔和的蓝色光,模拟了潘多拉的光谱环境,以促成阿凡达皮肤颜色的形成。羊水箱中流体的化学成分则与潘多拉的海洋相似。

人造胎盘是专门设计的海绵状血管和监测电极的精密组合,营养液通过人造胎盘自行循环,

在星际旅行中,改造过的激素被用来刺激胚胎快速生长,并确保正确的器官发育和肌肉张力。

羊水箱中的阿凡达有时候也会类似人做梦时的行为,但他们其实并没有任何意识,更不要谈有自己的个性。

他们的感觉运动和高级大脑功能只能通过与人类驾驶员的心灵连接来运作。只是一具没有灵魂的空壳罢了。

阿凡达出罐时,工作人员会取出阿凡达的人工胎盘和脐带。伤口在几天内自然愈合。

一旦所有机体成熟度测试确认完成,所有伤口都已愈合,阿凡达就准备好进行初始运动皮层测试和神经接口连接。

再下面,就是我们电影看到的人体链接实验了。


反派是阿凡达吗

那么,《阿凡达2水之道》重组的合成人反派是阿凡达吗?

《阿凡达2》中的反派

是阿凡达。创造他们身体的方法和传统阿凡达几乎是一样的

但他们起源于另一个项目,叫做凤凰计划Project Phoenix,或者叫重组项目Recom program

即人类创建的第一支“重组合成人小队”简称Recom,是RDA 安保部门SecOps一种全新的尝试,于2169年,在潘多拉星球上正式启用。

重组小队由12个阿凡达组成。并由RDA科学家通过一种叫“灵魂驱动”soul drive的设备,植入了前SecOps成员

灵魂驱动

如夸奇上校等人的DNA和记忆,成为“重组士兵”。但他们的身体很年轻,只有20岁左右。

夸奇上校和自己面对面

“重组”技术解决了“阿凡达计划”意识与人体分离的问题。因此,他们不再需要人类驾驶员。比起传统由人驾驶的阿凡达来,他们的意识更加稳定。除此之外,在重组士兵醒来之前,他们的身体已经开始进行神经肌肉模拟,身体更加成熟,机体指数也得到了各方面的增强。是对阿凡达计划的一次全面升级。

在战术层面,重组士兵因为有纳威基因,所以不会触发潘多拉星上艾娃的免疫反应,从而像第一部那样派出众多潘多拉生物进行反击。

对重组的夸奇上校来说,他得到了最好的天然掩护,使他和他的小队能够人不知鬼不觉地潜入纳威人的领地。

重组小队


以上就是目前能够收集到的关于阿凡达计划的信息,最后还有一个回家作业留给大家,你觉得《阿凡达2水之道》中的绮莉是阿凡达吗?如果不是阿凡达,她又是什么呢?评论区里,说说你的看法吧。

绮莉是阿凡达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丝瓜网 crf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