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贯线乐队成立的原因(纵贯线在乐坛的地位)

导读: 华语流行乐坛一步步迈向颓势,远不如以往那般生机勃勃、精彩纷呈。 究其原因,耐人寻味。 流行歌曲的创作和演唱,占据绝对主导的因素,无论如何,对整个市场的影响都需要创作者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纵贯线乐队成立的原因(纵贯线在乐坛的地位)"分享给大家!

华语流行乐坛一步步迈向颓势,远不如以往那般生机勃勃、精彩纷呈。

究其原因,耐人寻味。

流行歌曲的创作和演唱,占据绝对主导的因素,无论如何,对整个市场的影响都需要创作者和歌手拿作品“说话”。

市场不景气,就会有人出来“救市”。

罗大佑、李宗盛、周华健和张震岳于2008年共同组织了一支名为“纵贯线”的乐队,计划通过一年时间进行世界巡演,以提振华语流行乐坛的士气。

有人站出来救市,就会有人“泼冷水”。

强大如纵贯线,巡演1年多的时间赚了9个亿,同样少不了被指责:吃老本、没诚意、恰烂饭。

那么问题来了:独一无二的纵贯线,到底是歌坛的“强心针”,还是敛财的好手段?

事实上,纵贯线组合与我们认知的常规意义上的流行乐队组合的不同之处在于,乐队的四位主要成员都是功成名就的华语乐坛的宿将,堪称Super band。

纵贯线中的罗大佑和李宗盛,都是华语歌坛毋庸置疑的教父级人物。

罗大佑,在四人中年龄最大(1954年),出道最早,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的医生世家出身。

罗大佑医学院毕业,也曾遂父愿成为了医师,后决然走上个人钟爱的流行音乐之路,不断创作出我们所熟悉的划时代作品,长期引领时代之潮,且殊荣等身。

罗大佑的歌曲,尤其早期风格深刻针砭、直指人心,如歌曲《之乎者也》《现象》《未来的主人翁》等,并因此被迫离台定居香港,之后创作出的《东方之珠》被广为传唱。

出生于1958年的李宗盛,是继罗大佑之后华语乐坛的领军人物。

身世上,李宗盛成长的家庭背景属于社会底层,学业也一塌糊涂,度过了一个浑浑噩噩的少年时代。

然而上天对他是公平的,音乐天赋和人生机遇为其打开了成功之门,并几乎是一路坦途,即使因婚姻家庭等原因有过低谷期,但成功的人又有谁躲得过这些呢?

正是因为他的成长过程,是从贴地的摸爬滚打到脚踏实地的步步为营,不断通过接地气的歌曲创作,而受到华语歌坛的追捧,成为华语乐坛教父级人物。

而另外两位成员中,周华健一直是叱咤流行歌坛的天王级人物。

周华健同大多数歌手的成长之路一样,从热爱音乐,到进入圈子凭本事吃饭,都是靠着不断的作品出新和一流的唱功。

在生活上,周华健最广为人知的就是他娶了一位洋媳妇,而且生有一儿一女,更被看做人生赢家。

周华健的作品中充满了关于爱情的浪漫、执着和坚守,而对于亲情、友情的表达,更是贴心到位。

同时从他的作品中还时不时地能够感受到一股英气十足的侠义之风,这从他近十年的一个专辑《江湖》可见一斑。

四人当中年龄最小的张震岳,尽管在乐坛也拥有广泛的知名度,但跟罗大佑、李宗盛和周华健比起来,名气和声望都不在一档,所以他的存在感也最低。

但是作为创作型歌手,张震岳绝非泛泛之辈,他有着不俗的天赋和灵性,《爱之初体验》《路口》《再见》等作品都被广为传唱。

不难看出,纵贯线超级组合的四位重量级人物都属于创作型歌手,虽有代际的差距,但是他们的歌曲却都是各自时代的代表性作品,堪称华语乐坛最为豪华的组合,没有之一。

这也就注定了他们的组合,从一开始就是脚踏青云,众星捧月般的存在。

乐队之所以取名“纵贯线”,灵感来自于纵贯台湾南北的铁路线“纵贯线”。

在组合成立后推出的《北上列车》《南下专线》《纵贯线兄弟姐妹》等创作歌曲,都不难看出通过蕴含着铁路线相关的元素而展开。

借此得名,亦是希望华语乐坛能够像一条不止息的铁路线,乘载更多的旅客领略沿途风景!

纵贯线超级组合于2008年7月成立,并于台北举办了成立后世界巡演的首场起点演出,实际历经近一年半的时间,足迹遍及大华语乐坛。

其中,在内地的演出占据了总共35场巡演中的26场之多,是华语流行乐坛无可替代的最大市场。

纵贯线组合最终于2010年1月再次回到台北,完成其巡演的终点演出,并宣告纵贯线解散。

其间,因其超高人气和影响力,在2009年初参加了春晚,从此更能看出他们的收获满满。

当初纵贯线乐队计划的组合时间为期一年,希望通过他们的巡演,支撑起下滑趋势明显且长期处于低谷的华语流行乐坛。

在他们的巡演中,观众的热情自然是不言而喻,而且几乎是场场爆满,现场效果极佳!

有意思的是,现场的观众更热衷于跟唱他们的老歌,而对他们推出的几首新歌却显得相对冷淡,尤其是在内地的演出。

究其原因,也许是这些乐坛的元老级人物给人们带来的更多的是对自己青春和过往的追忆,那种难以抹去的怀旧情绪充斥着每一场演出。

自从成立并开始巡演,对于纵贯线的评价也并非一水儿是正面的。

在他们的歌声不断唤起人们对自己美好青春的回忆时,同样有一些质疑的声音掺杂其间。

有人说他们只是在玩票儿,赚些钱就撤了;还有人说他们这是老了,最后再用自己在歌坛中的地位捞上一笔,尽可能地赚些曝光率,等等。

更有网友提问:廉颇老矣,尚能“歌”否?

不过,人们也希望借此能够在华语流行音乐市场不振的情形下,实现一定的“中兴”。

现实也许并不如愿,但是努力的结果也让人看到了这种组合的强大之处,演出效果和影响力可谓难以超越!

之所以说纵贯线组合之后对于整个华语流行乐坛的影响并不如人所愿,是因为整体市场在之后的十年并没有出现多少高品质的新人新作,我们能知道的新人也是凤毛麟角。

流行歌坛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也已经形成了自身特点和运作机制。

早期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歌手大奖赛,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实力派歌手。

千禧年之后娱乐性较强的选秀歌手比赛“快男超女”等,偶像型歌手居多,成为当今歌坛的一大山头。

2010年后的选秀比赛,开始更多地聚焦于创作型歌手,不得不说是一件好事。

《中国好声音》《中国好歌曲》之类的电视节目,也涌现出一批新人,虽各有千秋,但仍缺少一骑绝尘的选手。

倒是那些早已名冠乐坛的导师们,给人留下的印象更深刻。

有意思的是,在《中国好声音》等诸多选秀节目推出时,导师阵容中,必定要有来自台湾歌坛的大咖出现。

当初第三季《中国好声音》还邀请过罗大佑,结果因为某些原因最终未能成行。

这对于罗大佑来说,也许是件好事。虽然他后来还是出现在了其他综艺节目中,但影响力较之好声音相去甚远。

在老一辈的歌迷心中,我们更希望他出现在真情实感的访谈中,为我们娓娓道来他那些被经久传唱的歌曲背后的故事,以及对歌坛发展的寄语。

我们不太愿意看到罗大佑出现在一些娱乐性太强的节目中,去为新人打分,去与人争执,去做出不得不做的评判。

因为我们自认为罗大佑是代表华语流行乐坛,最深刻的思想者。

所以我们宁愿他与我们保持一定的距离,我们不强求他再出品多少好歌,只要他还在那里,我们就会一直尊重和爱护他,看着他发掘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新人。

在一些所谓的风波过去之后,我们就很少在电视上看到罗大佑了。

现在的罗大佑更关注家庭,因为在纵贯线组合解散之后几年,罗大佑和现任妻子有了一个小女儿,这就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逐渐回归到了家庭。

有些歌迷曾提问:为什么恋曲系列只有1980、1990、2000,而没有了2010?

他的回答则是,已经没有那么多精力和心力再恋下去了。

相反,罗大佑的《家》系列,除了早期的《家ⅰ》,中期的《家ⅱ》,近几年出乎意料地推出了《家ⅲ》,风格接近和回归于《家ⅰ》。

其间也加入了合唱,但已经没有了当初的背叛与逃离,而更多的是温暖与爱。

当然,还有另一位大哥李宗盛,他是纵贯线解散之后发展最为稳定的。2014年推出的《山丘》,再次风靡整个华语流行歌坛。

歌曲的写作达到了他个人的巅峰,词曲与演唱风格也是他人难以企及的。

事实上,作为一个创作型歌手,作品永远都排第一,只有好的作品才能让一个歌手不断提升,同时还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才能“青春”常在。

李宗盛对整个华语流行歌坛的颓势及创作庸俗化的趋势,也发出了严厉的批评,他措辞尖锐的“猪食论”,在业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流行乐坛创作的持续乏力,让受众的音乐审美不增反降,越来越多套路平庸的歌曲充斥在市场上。

资本逐利、人云亦云,制作公司也好,创作人和歌手也罢,都被这股漩涡所裹挟,难以自拔。

这也是大家深感痛心,却又无可奈何的地方。

周华健和张震岳在组合解散后,也都保持着各自的执着。周华健三年磨一剑,打造出专辑《江湖》,

张震岳更多地参与嘻哈风格和说唱音乐创作与培养,也算是投身于自己的钟爱了。

对于当今的华语流行乐坛我们可以隐约地认识到,期待好的作品和演唱,这不只是音乐创作人、歌手和制作人单方面的事情。

这个市场有待于更加鼓励创作,更加健康向上的运作,应该回归到由唱片公司来确定音乐的主流,而非娱乐圈的节目制作和资本运作。

最后,回归到文章的核心议题,纵贯线到底是歌坛的“强心剂”,还是敛财的好手段?

它更像是灵光乍现的惊鸿一瞥,虽然没能提振歌坛、力挽狂澜,起码上演了一段“曾是惊鸿照影来”的佳话。

说他们敛财好手段,也没毛病,人家毕竟是站着把钱挣了。时至今日,歌迷还在回味和怀念他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丝瓜网 crf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