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摄制《绿色长城》获第32届金鸡奖“最佳科教

导读: 11月23日晚,第28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暨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在厦门举行,19个奖项隆重揭晓,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共同出品的《绿色长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摄制《绿色长城》获第32届金鸡奖“最佳科教"分享给大家!

11月23日晚,第28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暨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在厦门举行,19个奖项隆重揭晓,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共同出品的《绿色长城》获最佳科教片奖。

一部史诗级科教片

该片讲述了中国西北,华北,华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自1978年启动以来走过的艰难历程和三北人民不懈的科学技术研究与探索,它不仅仅是一部科教片,更是一部记录中国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世界生态治理奇迹的史诗。

相信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生活在北京的人们肯定都记得,那时北京频繁遭到沙尘暴侵袭,漫天黄沙,呛人的空气让人窒息。沙尘暴主要源于无节制的开垦滥伐,黄土地沦为水土流失重灾区,占全国陆地面积近一半的三北地区荒漠化现象直接威胁近4亿中国人的生活,三北也成为中国生态环境最恶劣,综合发展最落后的贫困地区。

1978年,“三北”工程正式启动,这也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生态修复工程。四十年来这项造林工程修复了中国北方脆弱的生态环境,确保了国家生态安全,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建筑起坚实的生态保障。

“三北”工程的历史意义决定了《绿色长城》是一部重大题材的作品,而创作团队并没有被束缚手脚,把更多的人文关怀融入了片中,用详实的史料、动人的故事、细腻的语言再现“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中的科学探索与实践经验,为世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中国模式”,立意深远。同时,影片还拍摄了大量的治沙典型和普通百姓,通过朴实的、美丽的、有温度的镜头透视粗粝的风沙线上的奉献精神与人性光辉,感人肺腑,发人深省,可以说是一部中国人防灾减灾的档案史。

一部科技和文化的融合之作

在电影艺术花园中,科教片独树一帜,它糅合了客观严谨的科学知识和鲜活写意的想象魅力,既具有科技传播的专业性,又具有教化启迪的普世性。很多人误认为科教片只追求真实性,难免给人冷冰冰的感觉。其实不然,科学有硬度,科学更有温度,科学包含着对未知的敬畏心,对真实的好奇心,对名利的平常心,对正义的忠诚心,对人类的关怀心,对文明的奉献心。一部优秀的科教电影,甚至可能对社会进步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力。

《绿色长城》讲述了三北人民的治沙探索,像专门培育用于防风固沙的新树种,解决水土流失难题的鱼鳞坑,被世界称为“中国魔方”的草方格,飞播造林技术,治沙百姓发明的沙漠植树器,以及“五带一体”的治沙防护体系……这些治沙技术对于世界生态治理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更好的表现这些技术,影片运用大量动画特效,增加了趣味性,增强了画面的美感和动感,也更易于观众理解。

一部用镜头讲故事的用心之作

从沙漠到绿洲,从荒原到森林,“三北”工程让“三北”地区改变了模样,《绿色长城》用镜头讲故事,用画面串联历史,前后呼应,突出体现了40年来“三北”地区的巨大变化,视觉上的强烈对比,更加震撼人心,让每个看过本片中国人都会为之自豪。

《绿色长城》的拍摄历时3年,横跨13个省,550多县市地区,摄制人员、被采访人、工作人员累计近千人参与该片。直到今天,“三北”工程区仍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难点和重点,这期间,拍摄条件艰苦,拍摄难度大,拍摄周期长,摄制组抛家舍业、风餐露宿、彻夜工作是常态。但摄制组不畏艰险,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深入新疆无人区、甘肃风沙区、内蒙沙漠区、黑龙江高寒区……撷取了大量镜头,为三北工程留下宝贵的历史资料。

第32届金鸡奖落下帷幕,中国电影的光荣之路不曾停歇,伴随中国从科技大国走向科技强国的步伐加快,文化和科技的融合逐步深入,以《绿色长城》为代表的中国科教片也正迎来更美好的未来

丝瓜网 crf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