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破苍穹》电视剧中萧炎天才的身份,加上药老指导,修为猛涨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斗破苍穹》电视剧中萧炎天才的身份,加上药老指导,修为猛涨"分享给大家!
2016年11月23日,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他的任期内最后一次颁发了总统自由勋章。获得总统自由勋章的除了迈克尔•乔丹,比尔盖茨等20位各行各业的精英之外,这份获奖名单中还有一位华裔女建筑师,也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林璎。
▲ 奥巴马为林璎佩戴总统自由奖章
林璎,提起这个名字大家一定都感到陌生,但如果说起民国才女林徽因想必没有人不知道,而林徽因就是林璎的姑姑。
▲(左)年轻时的林徽因,(右)年轻时的林璎
始终坚持自己的设计理念,
不做任何妥协。
越战纪念碑
Vietnam Veterans Memorial
1980年,正在耶鲁大学读大三的林璎,需要完成一个关于"墓地建筑"的作业。而正巧此时越战纪念碑设计方案征集,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林璎将她的方案草图和600字的设计说明一起寄了出去。
▲ 林璎的"越战纪念碑"的作业,当时老师只给了B,但最后林璎还是把稿子投了出去
“实际上我从未真正完成它......在寄出去的页面上甚至能看到一些涂改,我就这样把它投递出去了,从未想过会得到任何消息.....”
她没想到的是这次抱着单纯试一试的投稿,竟改变了她一生。
最后在 1981 年 3 月 31 日这天,共计递交了 1421 个设计方案。评审委员会将设计陈列在一个机场内部,设计的作者全部匿名,只有数字编号。
设计方案都要经过所有评审委员审查,初选 232 个,然后是 39 个。最终,评委们选择了第 1026 号设计方案。这正是林璎的方案。
她的设计方案很简单,用 2 块黑色花岗岩细长的三角形墙面,插入一块倾斜的大草坪中,并刻上越战牺牲者的名字。
但这个看上去简单的方案,其实有很多思考在里面。纪念碑张开的 V 字形轴线,林璎就做了特别的规划。两条轴线,东边指向华盛顿纪念碑,西边指向林肯纪念堂。
整个碑墙被置于大片草坪中,用绿地衬托碑体。两边低中间高的设计,使碑文所铭刻的名字从两边向中间不断增多,在两面碑体相遇交叉的点,1959年和1973年(越战开始与结束的年份)“相遇”了,围成了这场战争的时间环。
这个设计是如此的让人震惊。它没有许多战争纪念碑的传统元素,譬如爱国文字和英雄雕像,旗竿和装饰性雕塑。
它不去评论战争的功过,只是以“人”的角度,给予生者一个寄托哀思的地方。它表达,但是不声张;有张力,却不尖锐;低沉而肃穆,简洁而庄严。
然而,对于艺术设计的解读,有人懂,就有人不懂。林璎的这样一个作品受到评委的赏识,却引来很多越战老兵以及家属的不满和谩骂。
▲ 面对排山倒海的反对声浪,才21岁的林璎并没有退缩,坚决捍卫自己的设计理念
面对众多反对者们的呼声,主办方也只好进行二次评审。但有价值的设计就是有价值的,第二次评审结果林璎的方案仍然获得第一名。
可反对者们依旧不依不挠,甚至还去进行种族攻击。“让一个亚洲人来设计这座在亚洲发生的战争纪念碑,这对美国人而言简直是一个巨大的讽刺。”
尽管林璎为自己的作品极力辩护,组织方最后还是迫于舆论压力在纪念碑附近加了三个战士的铜塑。
▲林璎耿直地回击道,“这样的修改结果将令她的设计毫无意义,这样的塑像就像是在别人的画像上画胡子,完全是破坏行为。”
1982年10月,越战纪念碑落成。然而,揭幕典礼上,却没有人邀请林璎,致辞中也没有提及林璎的名字,热闹的背后,作品的主人却默默无闻。
故事说到这里,可能旁人为她感到不值。但林璎看到自己的作品完成,并没有计较那些名利,而是回校继续完成自己的学业。
好的设计不需过多的争辩,时间终会证明一切。面对当时众多的质疑,后来游客的反应则说明那些质疑是多么荒唐。
越战纪念碑,后来成为华盛顿最著名的建筑之一,每年有超过300万游客前去瞻仰。
人们在纪念碑上寻找着自己在越战中死去的朋友或亲人的名字,献上鲜花和礼品,寄托哀思。
▲纪念碑前的玫瑰花
“越战纪念碑”后来也被美国人称为“永恒的哭墙”。远远望去,纪念碑确实像一道黑色的裂痕,仿佛里面沉睡着那些亡魂。随着下坡走去,战士的名字在头顶越升越高,庄严和肃穆的气息让人沉重,这密密麻麻的名字,让无数人落泪、啜泣、反思和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
▲抗战老兵站在纪念碑前
对那些自己觉得正确的事情,
一直倔强地坚守。
大学毕业后林璎继续在耶鲁进修,次年拿到博士学位。
1988年林璎在纽约开办了一家设计工作室,凭借“越战纪念碑”的名声林璎后续设计了很多作品,几乎涵盖了当代美国和国际社会所有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题材——战争与和平、种族与女性的人权平等、土著问题、环境保护、全球气候变化及物种消失。
民权运动纪念碑
Civil Rights Memorial
1989年,林缨接受美国南方贫穷法律救援中心的委托,在阿拉巴马州蒙哥麦里,马丁·路德·金发起民权运动的地方,设计了一座公民权利纪念碑。
民权纪念碑是一个光滑的石桌,上面刻着在民权运动期间牺牲的烈士的名字。泉水从倾斜的石桌洒落,尤如泪水洒落。
▲民权运动纪念碑设计理念来源于马丁·路德·金的演讲:“不,不,我们不会满意,直到公正像水一样流淌,正义如滚滚洪流。”
纪念碑整体采用了非对称平衡的结构,方形的墙与圆形的桌,墙上的大号字体与桌面上的细密的文字,都构成一种平衡。纪念桌的基座也是不对称的。林璎说,不对称的平衡,是为了表达一个重要主题:“平等不必相同,不是说非要看上去一样不可。”
▲公民权利纪念碑
妇女之桌
The Women"s Table
“妇女之桌”位于耶鲁主图书馆斯特林纪念图书馆的门口,上部是一大片椭圆形的花岗岩剖面,中间有一个圆形孔,从这个孔里不断有水涌出,一波一波向整个桌面均匀地散开,无休无止,无声无息。
以泉眼为中心绕出一圈一圈的数字,每个数字旁边还标有一个年份,表示该年耶鲁在校女生的数目。从耶鲁大学建校直到直到1873年,耶鲁才第一次招收女生,女人桌上的数字也从这一年开始发生变化。
▲桌面记录了耶鲁建校以来招收的女生人数;耶鲁本科生院从1969年才开始招收女同学
再到1969年耶鲁本科学院开始招收女生后,耶鲁的女生数量快速增加。到1993年“妇女之桌”落成,数字的序列也就终止了。
Ipad的“简洁便携”
是否受到林璎的影响?
1983年,24岁的林璎与乔布斯相识,两人很快因为对造型设计要“至繁归于至简”的共识,成为了亲密的朋友。也是在与林璎的交往中,乔布斯得到了一个巨大的灵感。
乔布斯邀请林璎访问苹果公司。“我和史蒂夫一起工作了一个星期”,“我问他,为什么电脑看上去就像笨重的电视机?为什么你们不把它做得薄一点儿?为什么不做成平板的便携式电脑?”林璎回忆说。乔布斯回答说那正是他的目标,只是现在技术还没有成熟。多年后,苹果有了Ipad。它的“简洁便携”,是否受到林璎简约设计风格的影响呢?
当然,林璎还有很多有意义的作品,从别墅、花园、雕塑、景观建筑到公众艺术,包罗万象,出于文章长度我们就不一一赘述了。
感兴趣的朋友还可以去看一部,以林樱为主题名为”林樱:强烈而清晰的洞察力”( Maya Lin: A Strong Clear Vision)的纪录片。1994年"这部纪录片还获得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纪录片。
林璎就是这样一位建筑师、艺术家,她作品背后的伦理和价值观,深深的打动着人类的灵魂。即便对比姑姑林徽因,也丝毫不显逊色。《生活》杂志也曾评价林璎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一百位美国人”与“五十位美国未来的领袖”。
- END -
设计 战争 林徽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