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渤、徐峥都因他而火,这两年你看到的国产佳片背后都有他的影子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黄渤、徐峥都因他而火,这两年你看到的国产佳片背后都有他的影子"分享给大家!
今天我们的《致富经》节目,请来了导演宁浩:
2006年,《疯狂的石头》成本350万,票房3000万; 2009年,《疯狂的赛车》成本1000万,票房1亿; 2013年,《无人区》成本1600万,票房 2.6亿; 2014年,《心花路放》成本3500万,票房11.7亿。
大把大把的票子不断地往荷包里钻,
可宁浩本人却总是抗拒谈论票房,在他的认知里,
“导演就不该考虑赚不赚钱,这是制片人的事。”
听起来好像有点得了便宜还卖乖,
其实只要你多加了解,就会明白,
别人先不论,可对于宁导,真就在理儿。
我们常常讲小孩是3岁看大,7岁看老,
而纵览一个优秀导演的成长轨迹,你就会发现,
他的气质,或者说逼格,往往在最初就被确立下来。
比如说王家卫的处女作《旺角卡门》,还是常见的黑帮题材,
但在影像风格上已经显现出了墨镜王独有的诗意浪漫。
换成宁浩,这个宣称“自己一辈子也不可能商业到哪儿去”的大导演,
一开始就跟商业两个字不对路。
宁浩在北影的毕业作品,叫《香火》,
故事讲述了小村破庙里唯一的和尚,为了修缮佛像四处筹款,
在经历了有关单位间的踢皮球,化缘被抓,算命收入被劫,
终于被逼走上诈骗的道路...
通过这部处女作,宁浩显现出的气质,叫“无赖”:
不管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拿起来就朝你脸上怼,
却又想方设法地,
让你也笑出来。
影片中的和尚最后靠坑蒙拐骗筹齐了钱,
可在佛像修好之际,破庙被画上了一个大大的“拆”。
一边是喜剧的极尽癫狂,一边却是止不住的悲伤。
而初出茅庐的宁浩,对这种激烈的表达尚存有一丝疑惑,
所以接下来,他又进行了截然不同的尝试——《绿草地》。
镜头从小村破庙,突然就转到了内蒙广袤的大草原上,
这样任性的导演,也是没谁了,
不过影片的成色,真的没得说。
充分享受导演乐趣的同时,
宁浩也为自己的任性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在《绿草地》的拍摄过程中,
先是演员出车祸,整个剧组面临解散,
后有宁浩本人被困沙漠,弹尽粮绝,生死关头只能靠着星星辨认方向。
这些经历被记录在他的一本谈话集《混大成人》里,
而正是这么简单一个“混”字,
就将宁浩此后的人生轨迹,给一笔勾画了出来。
《香火》、《绿草地》在国内反响平平,可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宁浩却陷入了两难境地,
到底是继续拍有意思没搞头的艺术片呢?
还是牺牲乐趣,就此下海,进入电影的市场中?
无数人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苦思冥想,不得其解,
而宁导最后做出的选择,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混!
当然,这个混并非常规意义上的“混吃等死”,
而是拒绝浪费心力和自己苦苦较劲儿,
在《绿草地》之后,宁浩停止了电影的拍摄,
嘴上说是“走一步看一步”,
实际上开始进行大量的剧本创作,参加各种比赛,
终于在四年之后,一个叫做《钻石》的剧本,
好巧不巧,就送到了刘德华的面前。
更巧的是,那个时候华仔正在推一个“亚洲新导演扶植计划”,
两个人很快就凑到一起谈价钱,
华仔:300万。 宁浩:500万。 华仔:300万,怎么拍我不管。 宁浩:好!
或许是因为宁浩的恶作剧心理,投资少了两百万,
所以《钻石》最终变成了《石头》,
不过有区别吗?
350万的成本,撬动起了2350万的票房收入,
2006年这部《疯狂的石头》引发了一场中国电影的大地震,
并且影响深远,
倘若没有这部电影,或许就不会有现在的50亿影帝黄渤,
也不会有徐峥的囧途系列,更不会有宁浩这个鬼才导演。
因为《疯狂的石头》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
自然也有人向宁浩发出“转型”的疑问,
他的回答很坦荡:
“其实哪有什么转型?就像你的人生一样, 你选择这种生活方式,每天都在干这事。 我的生活转型了吗?没有,我还是过日子啊,我还是在拍电影啊!”
这种看似无赖的回答,其实依旧映照着宁浩“混”的人生理念,
就算此后不断创下一个又一个的票房奇迹,
特别是《疯狂的赛车》的破亿,更是让32岁的宁浩成为中国亿元导演的第四人。
可他还是拒绝票房导演的名号,更不认为自己是在搞艺术,
他对自己的定义:“只是一名工匠而已”,
拍电影不是在“为了理想而奋斗”,主要是为了“混口饭”,
而除了这一点,最重要的是:
拍个有趣的电影,供大家娱乐。
对于宁浩来说,最幸运的莫过于,
这种从起点沿袭而来的“有趣”,能被世人所欢迎,
这种有趣, 是《香火》悲喜错位的荒唐; 是《石头》、《赛车》哭笑不得的滑稽; 是《无人区》、《心花路放》善恶冲突中的救赎,
这些元素并非简单堆砌成一个“黑色幽默”用以取悦观众,
就算宁浩嘴上不说,可实际上他所有电影的内核都一样——
对无常命运的思考,对草根平民的关怀。
2019年,阔别“疯狂”系列十年,宁浩带着新作《疯狂的外星人》,
即将参与春节档大战。
在这部“疯狂”三部曲的完结篇里,仍然沿用了小人物的设定,
一个是把外星人当猴耍的驯兽师,一个是把外星人泡酒喝的二傻子。
而宁浩这种对于小人物的关怀,也日益延续到了镜头之外,
这些年,他放慢了导演的步调,将工作重心放在了监制这个身份上,
2019年,更是启动了“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
帮新导演们找项目、找人、找钱,与市场对接,
成绩如何?
路阳的《绣春刀:修罗战场》,文牧野的《我不是药神》,
都是脱胎于这个扶持计划。
当被问及为什么要命名为“坏猴子”,宁浩的回答很有意思,
小时候他去动物园玩,老是看到猴子抱着树晃,
很多人都在猜猴子为什么要晃树,
宁浩却觉得它不去晃树又能做什么呢?
正如人类一样,终究不过是宇宙的囚徒,
在这个层面上,我们做的事,跟动物园的猴子,
也没太大差别。
对于宁浩来说,
就算票房再夸张,人们再追捧,
在自己的镜头前,他就是个小人物,
而电影,不过是他必须得晃的那棵树。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觉得文章对你有帮助,就顺手点个关注吧~
微信搜索:qieshuwx
就可以加茄叔为好友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