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热议《南繁种子梦》:四代人的寻梦之旅轻盈飘逸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专家学者热议《南繁种子梦》:四代人的寻梦之旅轻盈飘逸"分享给大家!
由济南出版社出版、著名作家张品成创作的新书《南繁种子梦》,7月28日在第三十二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举行新书座谈会,与会嘉宾共同探讨《南繁种子梦》在“南繁”和“种子”相结合这一罕见题材上,关于文学创作、主题出版方面的突破。
什么是南繁?在《南繁种子梦》中,主人公傅继良说,“南繁是中国水稻、玉米、棉花等夏季作物的育种基地,在海南省北纬十八度线以南三个县市的区域内。全国有近三十个省区市的近千家农业科研机构的近万名科技人员在南繁从事育种工作,应该说南繁是中国农业科研的加速器和种子供给的常备库,南繁是中国或者说全球的种业硅谷。”
济南出版社党委书记、董事长谢金岭在致辞中说,《南繁种子梦》的作者张品成先生以独到的视角和写作手法,讲述了一百年四代人在北纬十八度的“南繁硅谷”追光逐梦的故事,为攻关中国种业“芯片”,一代代南繁人接力奋斗、合力攻坚、无私奉献、砥砺前行,让中国牢牢掌握农业“芯片”的梦想不再遥远。
“这本书讲的是四代中国人圆梦中国种子梦的故事,这个大故事由革命故事、科学故事和文学故事三个小故事组成,历史跨度大,奋斗精神贯穿始终,人物形象生动,故事性叙述平缓但富有张力,教育性、启发性强,为在青少年中进行科学精神宣传和科学家宣传教育提供了很好的读本。”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编委会主任、《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总编辑丁以绣表示,《南繁种子梦》是一本少儿文学作品,很好地回答了当前用小说进行少儿出版中的价值观和教育观的问题。
丁以绣说,先前读汪曾祺先生的散文,汪老在文章里面提到过几次,“小说要贴着人物写”,汪老说,这句话是他的老师沈从文跟他说的。“我认为,《南繁种子梦》就是贴着少儿写,不仅有文学性,更有教育性,这在儿童出版中更加重要。”
江西省作协原主席刘华参加座谈会,回忆当年在南繁考察的经历,感叹南繁早期建设者的无比艰辛,并现场激情吟诵了当年为南繁创作的小诗。
江西省作协主席李晓君参加座谈会,他表示,张品成之前的作品多是红色题材,这次尝试少儿文学创作,作品的完成度依然非常好。
著名出版人、儿童文学作家刘海栖出席座谈会,他说,张品成之前的作品较多的是红色题材创作,他能写“南繁”这个罕见的题材,是文学创作、主题出版的一大突破,是作家在新的创作领域的一个突破。
著名作家、山东省作协副主席刘玉栋表示,《南繁种子梦》的主题清晰明确,所以容易被读者当成一部非虚构作品,“但是我读完以后,发现它是一部主题明确清晰的长篇小说,它拥有非常清晰的长篇小说要素,并且创作手法新颖别致,是一部用现代主义手法创作的现实主义力作。”
刘玉栋认为,《南繁种子梦》主题清晰明确,就是写种子的重要性,作者通过高超的文学手法和艺术感染力,把一家四代人傅世合、傅健宽、傅继良、傅庄玉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都饱满生动地树立了起来,使这部小说成为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这部小说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它采用了多视角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使整部作品读起来特别的轻盈飘逸,自然洒脱,生动灵活,傅家四代人之间的这种视角交替变化的叙述,变成了一种心灵之间的碰撞和交流。再一个特点就是这部书把时空转化处理得特别好。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国龙表示,《南繁种子梦》关注的是粮食问题这样的重大题材,在创作上介于虚构与非虚构之间,创作手法非常新颖。
太原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崔昕平说,《南繁种子梦》用类似口述史的手法,完成了一个长达百年的时间跨度,作品还非常好地掌握了多角度叙述,创作手法新颖,令人印象深刻。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顾广梅表示,《南繁种子梦》中的典型人物折射的历史真实、现实真实非常饱满,四代人的寻梦之旅非常清晰,作者把作品中的四个“我”互相凝视、互相对话的状态写活了。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张士永表示,读着《南繁种子梦》,不断想起自己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作品中的细节很真实,一度让自己忘了这是一部文学作品。
《南繁种子梦》的作者张品成讲述了创作的缘由,“这个题材我思考了十几年。我小时候生活的地方是矿区,后来矿区不行了,当地农民面临着出路问题,我目睹了当地农民通过育种发展农业的过程,所以一直想以文学的手法将这一过程表达出来。”
为助力乡村振兴,济南出版社谢金岭书记和作家张品成共同向济南市两个特色经济发展村捐赠图书。济南出版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李岩主持了座谈会。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倪自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