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第二季》渐入佳境,群像亦有高光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庆余年第二季》渐入佳境,群像亦有高光"分享给大家!
刘宗智 济南报道
《庆余年第二季》作为当下备受瞩目的“爆剧”,改编自猫腻同名小说,讲述了神秘少年范闲在庆国经历种种考验锤炼的故事。该剧以精彩的剧情内核和鲜活的人物群像赢得了观众的好评,在获得超高收视率的同时,也引发了对于角色命运走向的讨论。如果说第一季是以范闲为中心的成长记,第二季聚焦范闲成长的同时,也深刻挖掘每一位角色的成长弧光,形成栩栩如生的人物谱系。
镜像式反派
群像剧,从命名来看,“人物多”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但并非仅仅如此。一方面,群像作品要求创作者对每个角色都能深入理解、独到把握,最终描绘出生动鲜活的角色群,每个故事都有单独的意义,每个灵魂都向读者裸露着自己的内质。另一方面,群像作品也寄予了一种审美理想,即反映背景与个体的碰撞,把原本横亘在人物之间的矛盾上升到人与时代、人与环境、人与不可知的力量之间的博弈,让故事更加丰满和引人入胜,为观众提供更加丰富、多层次的观剧体验。
在《庆余年第二季》的最新剧情中,二皇子与范闲的争斗成为焦点,二皇子为何针对范闲,以及他最终的结局如何,引发观众热议。二皇子和范闲,这两个角色在表面上看似截然相反,但实际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是一体两面、互为镜像的存在。
二皇子李承泽是庆帝与淑贵妃所生,他喜欢读书,对诗书很有兴趣。起初他对皇位没有野心,只想过闲散自在的生活。然而,庆帝发现太子软弱无能,便利用二皇子来磨砺太子,年仅十三岁便封王,十五岁已能旁听朝政,众人皆言他才德兼备,授予他权力与人脉,激发了他争夺天下的雄心,最终卷入权势争斗的漩涡。
而范闲却有着诸多坚强后盾。他在澹州度过无忧无虑的童年,远离嫡庶之争,无需顾虑兄弟间的明争暗斗,更不必在意他人的目光。鉴查院的费介,不惜千里迢迢奔赴澹州,只为赋予他自卫的智慧。而那个超越宗师的强大存在五竹,更是形影不离地陪伴范闲成长,悉心传授武艺,使他如猛虎添翼。鉴查院的铁腕人物陈萍萍,犹如一位精心布局的棋手,亲自为范闲铺设了一条通往京城权力的道路,让他稳固立足。尽管只是个“私生子”,范闲却仿佛被命运眷顾的宠儿,在众多势力竞相围绕下,以真心换真心,得到范建等人无条件的爱护与支持。
二皇子和范闲都是在复杂的宫廷政治中成长起来的人物,都有着一颗不愿争斗却不得不应战的心。然而,命运的无奈让两人不得不站在对立面。二皇子被迫成为太子的“磨刀石”,范闲则被庆帝用来制衡其他势力。他们的内心都有着对自由的向往,但现实的残酷让他们不得不面对争斗。这种内心的挣扎和无奈,是两个角色最为相似的地方。
真实“接地气”
《庆余年第二季》对剧中角色的立体形象塑造,展现了“后人类世界”复杂且多元的人性浮世绘。一方面,剧中的英雄并不是“高大全”的完美符号,反派也是“有血有肉”的悲情人物,与主角利益产生冲突,造成了反派悲剧的“可恶”,坚守信念、向命运反抗的精神又彰显其“可敬”。另一方面,剧中的小人物既有自私市侩的一面,也有大是大非之下的牺牲与成全,他们不再只是剧情推进的叙事元素,而是真实“接地气”、立体且鲜活的人。
比如范闲的左右手王启年,他胆小怕事、圆滑市侩,同时却爱妻护女、忠心耿耿,也重情义、识大局。编剧王倦曾说,福尔摩斯需要华生,悟空需要八戒,长期陪伴在范闲身边的王启年也是这样一个角色。从人物背景来看,王启年早期是一名江洋大盗,后被鉴查院收编担任“文书”一职。尽管他已不缺钱,骨子里却仍然有着对金钱的贪恋,因此最初与范闲相遇时,他一手设计了“卖地图坑钱”一事。同时,王启年善于伪装示弱,喜欢扮猪吃老虎,面对敌人常常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在第二季“抱月楼”一案中,他在范闲的示意下,与太子联手设局,把二皇子气得咬牙切齿却无可奈何,冷笑着连说了几个“好”字。
第二季新加入的人物邓子越,也让观众印象深刻。邓子越本是定州贫寒家庭出身,因勇敢揭露军队贪腐,被陈萍萍赏识招入鉴查院。多年来,邓子越看透官场的黑暗与不公,可他人微言轻,只能收敛锋芒、独善其身。就在此时,范闲提出成为邓子越的后盾,激励他重拾初心。邓子越在范闲的痛斥下决心觉醒。“世间多不公,以血引雷霆”表达了邓子越的信念:面对不公,需要有人挺身而出。即使需要付出沉重代价,也要奋力一搏,以期唤醒世人,促进社会正义与公平的实现。
编剧王倦曾在采访中表示:“剥开《庆余年》爽文的外壳,会看到残酷的真相。”如卖菜的老金头(王建国饰),他只想赎回女儿却最终命丧街头,临死前还在为不能归还赎金愧疚不已;而后出场的直言进谏、以死明志的都察院御史赖名成(毕彦君饰)等,都赚足了观众的眼泪,在观众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
通过对群像角色细致入微的刻画,《庆余年第二季》展现每个人物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选择与成长。观众跟随着这些角色成长的脚步,见证他们如何在困惑中坚守本心,如何在一次次的选择与放弃间寻得心中所求,从中获得共鸣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