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艺主张|逗笑社不招笑,问题出在哪儿

导读: 张宇 40集的情景喜剧《万春逗笑社》在众人的期待中上线,却在观众的失望和半路取关中落寞收官,除了粉丝向的滤镜,该剧并未在普通观众中激起多少水花。被寄予厚望的德云社出品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闻艺主张|逗笑社不招笑,问题出在哪儿"分享给大家!

张宇

       40集的情景喜剧《万春逗笑社》在众人的期待中上线,却在观众的失望和半路取关中落寞收官,除了粉丝向的滤镜,该剧并未在普通观众中激起多少水花。被寄予厚望的德云社出品的《万春逗笑社》只是电子榨菜般的存在,并没有让观众开怀?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按说,《万春逗笑社》说的是相声园子里的家长里短,是德云社熟悉的“一亩三分地”,不管是其中演员与形形色色观众的故事,还是台下演员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个过程中折射出的理念碰撞、心态变化等,会有很多有趣的故事,由相声演员演他们自己的故事,肯定会幽默诙谐,笑声不断。可整部剧看下来,该剧没有情景喜剧的嬉笑怒骂,却有着情景喜剧故事散碎、缺乏逻辑的毛病。似乎剧中演员演的也是他们生活或真人秀中的人设,看起来就像一个个长度20多分钟的小品,让你有种准备好了想笑,但真正能会心一笑的感觉却迟迟不到。简单点说就是,兄弟故事没起伏,观众故事不精彩,相声部分的话题又没有新意。总之,《万春逗笑社》就像个大团综。

        最近几年,德云社在影视剧领域不断试水,从旗下相声主力参与电影、电视剧拍摄,到郭德纲亲自导演、监制作品,怎奈起色不大,一部部作品尽管有粉丝捧场,但观众评分一直在3到4分徘徊。这些年,德云社还在团综方面发力,《德云斗笑社》等综艺,让已经相对成熟的相声主力们获得了更多的观众缘。但不可否认的是,自媒体时代,德云社里粉丝向的演员居多,有广泛观众基础的演员不多。而影视剧尤其是电视剧是粘合观众的一大利器,观众对喜剧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似乎相声演员拍喜剧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万春逗笑社》的口碑恰恰说明,情景喜剧不一定是相声演员或者是德云社的加分项。

       

       《万春逗笑社》在剧本上不算精彩,不是说有点网络梗,或者写点相声演员身边的故事就是情景喜剧的。该剧的编剧之前没有写情景喜剧的经验,作品也一直在奇幻、甜宠、古装剧里打转转,导演的长项在话剧表演、编导方面,执导影视剧并没有多少经验。这样的导演和编剧配置,要想写出真正有相声特色、传统文化和当下元素交融的情景喜剧,难度可想而知。要不是有孟鹤堂、周九良、栾云平等观众相熟悉的演员,这种剧情单薄的情景剧真吸引不了观众。

       看德云社的影视剧布局和发展,似乎与本山传媒走的是一样的路,即通过影视剧、团综真人秀等方式,实现剧场演出、业务拓展和影响力扩张的多元发展。但不同的是,德云社的影视剧规划稍晚,尽管两三年前成立了专门的影视公司,看似要做大影视业务,但成效并不明显。其中一条重要原因,就是缺少过硬的剧本和能够开发德云社优势的影视剧导演。

        如今,本山传媒已经在农村题材影视剧领域、古代和近代传奇剧方向占据头部位置,能够取得这些优势,在于他们抓住了自己演员的擅长领域。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这两个领域都有专业编剧提供过硬的剧本,除了赵本山可以导演、监制影视剧,他们还有更多年轻的主创可以担任导演,深度参与电视剧制作。反观德云社,他们缺少高水平、相对固定的编剧、导演,虽然几个主力相声演员都有创作能力,但是剧本创作可比一个相声段子复杂得多。

       有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德云社即便找到了自己擅长的与相声有关的创作领域和内容,但如果没有过硬的剧本和优秀的导演,即便年轻演员再多,他们的作品也仅仅停留在“粉丝向”观众喜欢的阶段,粉丝红利期也不过短短几年,与拥有广泛观众基础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所以,德云社要想真正在影视剧行业有所发展,实现主业拓宽副业、副业反哺主业的良性状态,麻烦找些能凸显行业优势的好编剧或好本子,扎扎实实拍几部作品。

丝瓜网 crf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