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洛演技(只要演绎到了极致时刻把艺术装在心里)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黄宗洛演技(只要演绎到了极致时刻把艺术装在心里)"分享给大家!
他被称为国内的“龙套大师”。
自言是天生长得寒碜,不是演主角的料。
一生塑造了一百多个小人物形象,
他戏谑为“百丑图”。
这位名满全国的龙套大师,就是黄宗洛。
黄家祖籍浙江瑞安,本是书香门第。
黄宗洛的祖上,曾出过五个进士。
他的父亲在宣统年间,赶上了最后一次殿试。
并获得了工科进士,以及翰林庶吉士。
随后在民国年间,其父在北平担任高级电气工程师。
1926年,黄宗洛出生,他在家排行老三。
童年时期,他跟随父亲,在北平、天津、青岛三地都生活过。
长大后阴差阳错开始演戏,就是由于童年跟随父亲去戏院看戏而启蒙的。
黄宗洛还记得,那是在天津期间。
父亲极爱看戏,每次都是全家出动,并且在戏院订下包厢。
黄宗洛兄弟姐妹几个,自然还不知道演的是什么。
但从小的启蒙,却让他们几个在多年后,都走上了演艺之路。
小时候刚上学时,黄宗洛还闹了一个伴随一生的笑话。
那是他六岁的时候,正是胆小怕事,怕见生人的时候。
当年入学之际,姐姐黄宗英带着他去了学校。
当时,黄宗洛看着主考老师非常紧张。
老师就摸摸他的头,让他放松不要害怕。
并随口问道,平常在家跟谁玩啊。
黄宗洛怯生生地回了一句:跟小妹。
小妹是谁啊?
他接着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小妹是我姐。
老师听后,看着黄宗洛不禁皱起了眉头。
这孩子五六岁了,怎么连姐姐妹妹都分不清楚。
原来平日在家,黄宗洛的两个哥哥,都是喊黄宗英小妹的。
有样学样,黄宗洛于是也跟着哥哥们,喊姐姐叫小妹。
没成想在老师面前,他却露怯了。
老师自然不知道他家的情况,觉得黄宗洛就是一个低能儿,不打算收他。
最后,还是父亲出面讲清了原委,黄宗洛才入学了。
再后来,全家从北平来到了青岛。
家境不错,兄弟姊妹的学业也没有中断,
而且在当时,上的还是青岛最好的学校。
青岛读书期间,黄宗洛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与此同时,他的哥哥、姐姐、弟弟的成绩也都不错。
为此,校长非常赏识他们几个孩子。
父亲工作的缘故,此后黄宗洛又在天津读完了高小和初中。
那时候,渐渐长大的黄宗洛已经迷上了看戏。
每个月的零花钱,都被他攒起来买戏票。
小梨园、大观楼、中国大戏院、新中央等地方,都留下了黄宗洛幼年的身影。
初中毕业,黄宗洛返回浙江瑞安读高中。
20岁,他从瑞安中学毕业。
此时的黄宗洛,再次跟随父母返回北平,就读于燕京大学心理系。
也就是在这期间,黄宗洛开始接触话剧。
先是大哥黄宗江从艺,接着又是他的姐姐黄宗英。
黄宗洛天生胆小,又有点笨嘴拙舌,
但全国解放前夕,在哥哥姐姐的影响下,也去参加了文工团。
那是1948年,黄宗洛在西柏坡,加入了抗敌演剧二队。
虽然硬着头皮也上了,可之前的各种糗事,还是历历在目。
当年在天津读高小,黄宗洛国语说得纯正。
有一次,全市的学校组织演讲比赛。
开赛之前,黄宗洛把演讲的内容背得滚瓜烂熟。
可当他站在台上,看到台下黑压压一片人头,
就吓得干张嘴发不出声音。
最后他嚎啕大哭,被人抱下了演讲台。
比赛结果,姐姐全市第一名,他倒数第一名。
这胆小不敢说话的毛病,到了高中时期也没能改掉。
那时候,业余话剧团,一直邀请他出演主角,
可他就是胆小不敢开口,上台之后总是搞砸一切。
再后来来到燕京大学,学校内的各种演艺社团多如牛毛,
黄宗洛最初都不敢参加。
他甚至一度觉得,自己就应该学好专业,
研究研究哲学或者心理学,这样就不用跟人说话。
可到了解放区后,命运还是把他和演戏绑定在了一起。
那是1948年,他进入了晋察冀华北联合大学。
因为此时哥哥和姐姐已经靠着演戏有了一定的名气,
黄宗洛也被学校分到了文艺学院的抗敌演剧社。
没办法,那时候一切都是服从革命需要,黄宗洛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很快北平解放,黄宗洛在社团,要出演第一部话剧《民主青年进行曲》。
导演给黄宗洛分配的角色,是一个叫王渔的进步大学生。
原以为,黄宗洛是进步青年,饰演的大学生是本色出演,肯定手到擒来。
谁知在排练的时候,黄宗洛畏畏缩缩,没有半分朝气。
社团的支部书记认为黄宗洛思想上有问题,还专门找他谈话。
他一脸诚恳,对书记的话都统统答应。
书记以为没事了,就继续排练。
谁知黄宗洛再次登台,表现出来的状态还是和过去一样。
导演急得恨不得拿头去撞墙。
最后一发狠,干脆把王渔这个角色给删掉了。
接着,又专门根据黄宗洛的亲身经历,
为他改编了一个全新的角色。
可是,黄宗洛的表现还是不行。
最后连曹禺都惊动了,可还是毫无办法。
如此一来,这个角色再次被删除。
到后来,黄宗洛客串一个微不足道的特务。
还别说,黄宗洛往舞台上一站,
一个表面斯斯文文,坏在骨子里的形象就活灵活现了。
于是人们都说,你看黄宗洛老实吧,
可就是演不了好人,演坏蛋却没得挑,真是邪门儿了。
从那之后,黄宗洛虽然留了下来,
但却被归类为“演技有问题”的一类。
用黄宗洛自己的话说,因为演戏,栽得跟头都说不清了。
既然不是天才,那就只能苦练和苯干了。
全国解放后,黄宗洛进入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当时,人艺专门为黄宗洛这些有问题的演员,
举办过表演艺术训练班。
黄宗洛以后进生的身份去回炉再造。
经过一番学习,接下来再演,就比之前好多了。
五十年代,人艺经常上街,出演活报剧,
也就是俗称的一脚踹,演一次就不再演的那种。
多数演员对于这种戏都是即兴发挥,不怎么放在心上。
但黄宗洛琢磨起角色,却异常上心。
有一次,他出演一个蹬三轮的。
为了起到逼真的效果,
黄宗洛不用化妆的油彩,而是用染布用的红黑料来染。
等到开演时,黄宗洛蹬着三轮过来。
围观群众以为他就是蹬三轮的,还呵斥他赶紧离开,这里演戏呢。
其他演员将错就错,让黄宗洛顺利把戏份演出来。
一切都很成功,可接下来半个月,那身涂抹的染料却洗不掉。
足足出了半个月的红汗,皮肤本来的颜色才渐渐显露出来。
接着,人艺又开始排演《龙须沟》。
黄宗洛争取到了一个名额,出演卖酸梨的老头儿。
排练之前,他整天上街,去跟卖梨的老头聊天打问行情。
有一天,卖梨的老头说他,年轻人干点啥不行,为何偏要干小买卖营生。
黄宗洛还真干上了。
他换上破皮袄,开始在街上吆喝着卖梨。
可实际上,开演的时候,
他的这个角色,只是背对着舞台,没有一句台词。
台下的观众根据剧情,只知道那是一堆躲雨的人。
所以,很多人都觉得,黄宗洛根本没必要为了这么个角色折腾自己。
可黄宗洛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观众和艺术。
正是凭借着一股疯魔的劲头,
此后出演话剧《茶馆》,黄宗洛才能把松二爷这个角色,
塑造得让人拍案叫绝。
松二爷是典型的八旗遗老,虽然已是赤贫,可还是硬撑场面。
黄宗洛为了出演好角色,专门研究老北京旗人的生活习性。
鼻烟壶、挖耳勺、玉佩、鸟笼被他一一找来。
他还踅摸到了一只黄鸟,整天提溜着鸟笼转悠。
等到正式开演,黄宗洛这仅有的一点戏份,被人赞赏不已。
从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
黄宗洛在人艺的舞台上,出演了五十多个角色。
一半是没有任何台词的龙套。
一半是有少量的台词,或者有一两场戏。
对于这些角色,黄宗洛无一例外,都是苦干。
可以说,在人艺舞台上三十多年,
黄宗洛不只是在演龙套,更是把自己活成了每一个角色。
或许在他看来,61岁那年,正式退休的时候,
就是自己演艺生涯谢幕的时候了。
然而连黄宗洛自己都没想到,
他人生的第二春才刚刚开始。
而且,因为多年来的演艺和苦练,
黄宗洛的第二春,更是焕发出了别样的光彩。
那是1987年,国内的各类影视剧,都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
刚刚退休,黄宗洛就被邀请去拍戏。
这一出演,黄宗洛一发不可收拾。
大角色、小角色、正面角色、反面角色,可以说什么戏都有。
67岁那年,黄宗洛一举拿下了三项大奖。
当年的飞天奖最佳男配角奖。
亚非拉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
希腊萨罗敏卡国际电影节最佳表演奖。
要知道,在人艺舞台35年,他一个奖项都没拿到过。
而此刻他在一年时间内,拿到三个奖项,
对很多演员来说,都会让人欣喜若狂的。
可是,就在获奖后,
黄宗洛却专门写了一篇剖析自己演技的文章。
这篇文章的名字叫《我的十八败》。
在文章里,黄宗洛对从艺多年来,自己的各种失败进行了剖析。
老艺术家在荣誉面前的谦虚和清醒,不得不让后辈慨叹。
于是,从1987年退休,到2005年的18年时间,
黄宗洛在银幕上,又给亿万观众,贡献了一个又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2005年,他在电视剧《天和局》里,出演一个下棋的老头。
从那之后,黄宗洛再不接戏。
这个角色,也成了黄宗洛的收山之作。
在黄宗洛退休后的演艺生涯中,
老伴儿尚梦初,是他最好的秘书和后勤部长。
黄宗洛三天两头外出拍戏,生活上的事情就由老伴儿全包了。
有的时候,尚梦初还要帮着老伴儿把关剧本,
什么角色接,什么角色不接。
因为尚梦初年纪比黄宗洛小,
退休后有一次回老家瑞安,还曾闹出过误会。
那是1994年,黄宗洛和老伴儿回瑞安参加一个活动。
老伴儿比他小七岁,人长得年轻,
台下的家乡人,还以为尚梦初不是他的原配。
黄宗洛一改多年前的羞涩和胆小,站在台上说,
尚梦初乃敝人原配,别无分号!
此言一出,台下哄堂大笑。
黄宗洛和尚梦初的感情,是跟人艺绑定在一起的。
当年北京人艺刚刚成立,黄宗洛和尚梦初相识。
此后,他们谈了四年的恋爱。
五十年代中期,两个人正式结婚。
多年以来,不管是黄宗洛走背运,还是只演小人物,
妻子都在背后默默支持着他。
待到老年,尚梦初对于黄宗洛而言,更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2012年6月30日,86岁的黄宗洛在北京逝世。
今年,正好是他逝世十周年。
虽然一生都在出演小人物,
但只要演绎到了极致,时刻把艺术装在心里,
也能成为被人永远缅怀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