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宇演员现状三十而立后张海宇也开始有所迎合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张海宇演员现状三十而立后张海宇也开始有所迎合"分享给大家!
张海宇似乎又向摆脱过去,迈出了全新的一步。
在电视剧《女心理师》中,他饰演了一名拥有社交恐惧和讨好型人格的患者莫宇。面对同事、朋友的请求,甚至陌生的理发师的办卡建议,都唯唯诺诺地悉数答应。低眉顺目之间,你似乎再难寻觅到“青岛大姨”的犀利与夸张。
这几年,张海宇接演的角色类型多样,但基本都与喜剧无关。
近几年,张海宇的角色似乎都存在着类似功用。无论是电视剧《宸汐缘》里的仙人司命,电影《阳光劫匪》中的“科技宅”发明家,电影《被害人》中神秘的流氓,还是综艺《演员请就位2》中看哭全场的《我是路人甲》里的群众演员。但张海宇并不认为自己刻意摆脱过任何标签。“中国的演员太多了,(大众)认识你,只能通过某一个窗口。我个人认为,演员也没有必要摆脱一个标签,因为你在摆脱一个标签的同时,也在获得另外一个标签。没有必要做这种挣扎。”
表演直觉——
面对“小莫宇”的戏最难拍
电视剧《女心理师》中的莫宇,是一个很难被归类为“病患”的角色。童年经历校园暴力,进而在内心形成了交流障碍,即所谓的社交恐惧。这种性格造就了他在成长过程中,很难拒绝别人的要求,即便那并不是自己想做的事。尤其在职场,他沦为“便利贴男孩”,时刻遭受着无形的办公室暴力。
这更像是一个在生活中比比皆是的普通人,尤其,没有一个时代会比当今更强调“情商”的重要性。“反过来讲,这个重点就在于,大家对于彼此交流是否真诚而感到恐惧。”张海宇几乎是在仓促之下接到了这个角色。直到拍摄前一天,他才拿到最终完善后的剧本,第二天便要拍摄四页纸的台词。但他却很快将生活中的观察转化为演员的直觉。
例如职场戏。正式成为演员前,张海宇曾从事过一年的办公室文员。“我的本科专业是演出制作,就觉得学了四年,应该干一干本行。”那一年,他只有前两个月做了些正经工作,而后大多时间,都只是在空白的WORD文档和EXCEL文档中来回切换,以防领导经过时,尴尬地发现他了无生趣地盯着电脑桌面。实在坐不住时,他便会跑到天台上“放风”,练练表演、看看演员招募信息。“我是有过办公室工作经验的人,所以我非常了解办公室里的待人接物,也了解里面会存在的‘冷暴力’。”
但对莫宇的塑造,更多还是源于张海宇的自我观察。剧中他印象最深的一场戏是在梦幻之中,莫宇见到了童年时期的小莫宇,产生了一段自我与自我之间的对话。“两个人”站在一起,但两个人又是同一个人,演员很少会遇到如此戏剧化的段落。“难度很大。因为自己看到自己,并不像大家所想象的那样,一定是感动的,我反而觉得蛮奇怪的。”张海宇也会在照镜子的某一刻,对面前的自己,感到陌生且无所适从:这个人是谁?他怎么会长这个样子?他怎么就变成今天这个样子了?“我们好像从来没有见过真正的自己,只是见过自己的镜像而已。”
张海宇每演完一个角色,都会产生全新的思考,当作后续表演的滋养。拍完《女心理师》后,张海宇发现自己看待身边朋友的视角都变得不一样了,“你会突然发现,身边的确有蛮多存在心理问题的朋友,比如双向情感障碍抑郁症,就真的挺广泛的。让大家关注到自身的心理健康,也是我觉得演这部剧最重要的意义。”
不安全感——
人生的每一步,都在走弯路
张海宇与莫宇间的共情,同样来自于强烈的“不安全感”。生活中,张海宇也只有在面对熟人时,才能自如地表达内心;一旦面对陌生人,内心的自我保护机制便会不自知地建立。
我们试图从张海宇的成长经历中,寻找其不安的来源。2008年,就读于青岛第一中学的张海宇,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央戏剧学院中九个与表演相关的专业,其中他最想去的是表演系。但最终遗憾落榜,发成绩时他才发现,另一个理想的专业导演系竟然漏报了——他只考上了中戏的演出制作专业,发展方向是舞台制作人。“如今想想,有时没有迅速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反而是一件好事。你会谨小慎微地活着,同时又能时刻保持清醒的状态。”
跨专业从业,对任何人而言都要面对专业鸿沟。张海宇只能时刻提醒自己,要寻找一个出演话剧的机会,任何话剧都可以,只要能接受他作为演员的身份。
但,没有这个机会。彼时,绝大部分在北京演出的话剧都很少公开面试演员,大多通过圈内口口相传的方式介绍推荐。经常,张海宇知道这部话剧时,它已经要开演了。直到大三时遇到《海棠·秀》。虽然这是一部大型音乐剧,但它曾对外招募过六国主创,可以投简历面试。其中一个精灵的角色要求身高1.7米左右,不能太高太壮。张海宇就像抓住了一棵救命稻草,全心全力地准备,直至成功入选。由于体型的严格限制,这个角色甚至没有备选演员,A、B组都只能由张海宇出演。拿着两份工资的他,第一次获得成为演员的自信,“至少自己已经有了商业表演的经验。”
最初让张海宇登上舞台的是一部音乐剧,也正是这部音乐剧让他收获了作为演员的自信。
但这并没有令张海宇感到安稳。“就好比你看一个杂技秀,演员演得再好,技巧再纯熟,也不会有导演去杂技团挑人。”起码要演过话剧的。只有这样,张海宇才能真正迈入影视演员正轨。那时音乐剧的薪资不错,张海宇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人脉,但2014年他还是放弃了在某音乐剧中出演男一号的机会,接演了人生第一部话剧《醉生梦死》,饰演骗子柳梦梅,一个荒诞的戏剧化角色。而后的综艺《今夜百乐门》、电视剧《废柴兄弟5:泰爽》等成就了张海宇的喜剧形象。
直到如今,张海宇仍时刻让自己保持一点点的不安全感,提醒自己珍惜现在的所得,珍惜每一个得来不易的机会。“我感觉人生的每一步,都在走一个小小的弯路,但就是这些弯路,让我最终可能到达自己想要去的地方。”
“青岛大姨”——
演员都有所谓的标签和人设
2013年,由于音乐剧演出过于密集,张海宇患上严重的喉炎,嗓子一度说不出话。他四处求医,无论中药、西药,是药就吃,“其实现在来看,那段时间我是(情绪)抑郁的。”在家休息一年后,嗓子恢复情况仍不乐观,张海宇开始做最坏的打算——再也不能当演员了。
那时,自媒体是一片蓝海。抱着好玩的心态,也是为了谋生,他开设了自己的公众号,试着发布一些不太需要嗓子就可以完成的表演视频。公众号的初始粉丝只有三个——张海宇、他爸爸和他妈妈。但后面的事正如外界熟知的,一头浮夸鬈发,戴着金边眼镜,围着花丝巾,一口浓重的青岛腔,边用犀利语气吐槽边织毛衣的“青岛大姨”一夜间爆红。那段时间,只要是“青岛大姨”的视频,阅读量很快就达到10万 。直到朋友告诉张海宇,他才知道很多号做一两年都未必能实现10万 。
“青岛大姨”意外让张海宇有了流量,也让他恢复了做演员的自信与希望。“这种新鲜感和兴趣支撑我做了一个又一个小视频。因为比较放松,我莫名其妙就把这个病给忘了。嗓子也一天比一天好,突然有一天,发声恢复自如了。”
“青岛大姨”同样让张海宇收获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作品邀约。2016年,很多戏约都“悬而未决”时,综艺《今夜百乐门》邀请他作为固定演员班底,一周至少出两个情景类小品。面试时,他特意选择模仿节目的主持人金星,极具感染力和戏剧性的表演,让导演很快便敲定了他。但对张海宇而言,他更希望把这里定义为另一个话剧舞台,因为所有表演都要一气呵成;录制前,走台只有两到三次的机会,真正的连排只有一到两次。在极高密度的创作节奏下,张海宇参演了二十多个作品,不仅将“青岛大姨”彻底带入大众视野,甚至创造了全新的反串喜剧形象“薛不惠”。“先生您好,请问您需要什么服务?”至今仍是喜剧小品中最经典的台词之一。
但大多演员被市场记住,都要背负“被标签化”的结果。
在《今夜百乐门》中,黄晓明与张海宇一同演绎“青岛大姨”。
《今夜百乐门》让张海宇结识了演员黄晓明,并正式与其公司签约,开启了影视演员之路。在接下来的五年中,他也没在任何平台再现过“青岛大姨”;今年在《百变大咖秀》的“重现”也只是不得已的“救场”。但直到如今,几乎所有关于张海宇的报道、宣传语境,“青岛大姨”的标签仍挥之不去;甚至每逢一档喜剧综艺推出,弹幕中总有不少感慨,“张海宇为什么不来参加?”“青岛大姨是最棒的!”
在外界看来,张海宇的每一个非喜剧类角色,都像是在极力规避“青岛大姨”。但这并非张海宇的真实初衷。2016年后,张海宇接到了诸多不同类型的剧本邀约,例如顾长卫执导的电影《遇见你真好》、仙侠剧《宸汐缘》、悬疑电影《被害人》等。“从大家的角度,以为我是想要摆脱‘青岛大姨’这个形象,其实并没有。我反而感谢每一个标签。”
张海宇犹记电影《被害人》导演邀请他时,他一度十分诧异,甚至问导演,“为什么是我?”他不明白被定义为喜剧演员的自己,如何得到犯罪悬疑电影的关注,还让他去演一个严肃的角色?导演说,是因为《今夜百乐门》中,他展现出了很多可能性。
“所谓的标签和人设,其实每一个演员都有,只不过是观众看到了你某一方面而得出的一个印象。但正因为这些标签,我才能够获得更多出演的机会,才能获得更多被大家看到的机会。”张海宇坦言。
“务实”主义——
哪怕试错,也是一种成长
2020年,张海宇在综艺《演员请就位2》中表演了电影《我是路人甲》的片段。他饰演的角色是个跑龙套的小演员魏星。片段中,张海宇为这个角色设计了一段“吃戏”——在现实的失意之下,他在破旧的家中,狠狠地将番茄咬碎、咽下,展现了一个横漂人对未来的迷茫、对生活的失望、对女友的愧疚,以及对现实的妥协。陈凯歌曾盛赞这个细节。但这段表演前,张海宇在节目中的市场评级只有B,处于中下等。
在《演员请就位2》中,张海宇和孙千共同演绎了《我是路人甲》片段。
在如今以流量、形象、标签来局限演员好坏的语境下,这个初评级并不意外。过去几年中,张海宇也真实经历过市场挣扎。一方面,他对剧本和角色都有自己的要求,却难以避免遇到一些不知所云的作品。“说实话,我内心实在不知道如何诠释这种作品,编剧不知道要表达什么,我也不知道怎么演。过不去自己那一关,挺无奈的。”而另一方面,自己喜欢或合适的角色,则会因种种原因,安插了一些并不合适的演员。但他似乎很少为市场选择而较真。“可能也跟我的心态有关,我会觉得那就是没有缘分,不会特别后悔,或者放不下。”
他评价自己并不爱做梦,也没太大的目标,只希望把眼前的角色演好。这种“务实”,反而让他极少在浮躁的市场中,做不必要的妥协。“这个不行,我就去下一个再看看,来什么就做什么,不会很执拗于一些事。我希望每一步,无论是大大小小的角色,至少自己知道在干吗。把眼前的做好,才有下一个工作,才有更好的平台”。
但三十而立后,张海宇也开始有所“迎合”——偶尔有一部戏,虽然剧本没有亮点,但无功无过,且时间合适,他也会接下。这是他过去不会做的。“演员还是应该一直在舞台上或者镜头前。现在还不是休息的时候,需要时刻保持一个演员的状态。尤其是近一两年,我希望去尝试很多自己没有尝试的东西。哪怕试错,成本也是很低的,把自己再打开一些会更好。”
新 鲜 问 答
再演“青岛大姨”的可能性不大
新京报:你最初对表演的热爱,跟喜剧有关吗?
张海宇:回想高中的时候刚刚接触表演,一个表演老师曾对我说“你跟我很像。”我问哪一方面?他说,我们都有一些不苟言笑,过度地严肃。后来等我演了很多喜剧后,想起老师给我的评价,我觉得本身这件事就非常喜剧。你刚接触表演的时候,并没有觉得自己要演喜剧,也不知道自己(未来)是一条怎么样的轨迹。我接到的第一个音乐剧就是喜剧角色,接下来由于市场的原因,喜剧也比较多,慢慢走出了这么一条路。
新京报:今年是什么契机在《百变大咖秀》上再现了“青岛大姨”?
张海宇:那是一个“救场”。那个节目原来不是我演,嘉宾时间临时变动来不了了,导演就找到我,问可不可以救个场。他们给我提供了一个剧本,我觉得有一些寡淡。结果时间来不及了,第二天早上就要录,前一天夜里我就把“青岛大姨”这个形象又搬出来了,让他们连夜准备的毛衣、围巾什么的,又把那一套置办上了。但说实话,再扮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全新)感受。
新京报:以后还有可能重现“青岛大姨”吗?或者做一部以“青岛大姨”为主角的影视作品?
张海宇:我觉得有这个(可能),但是可能性不大。再做“青岛大姨”,也只可能是在那个(《今夜百乐门》)舞台上。尽量还是在那个舞台上吧,一个好节目一定不是一方的成功,包括节目的调性气氛、演员彼此的状态,甚至是天时、地利、人和都对的时候,一个项目才会成功。假如那个节目还有的话,还是这帮人,我觉得还可以继续玩起来。至于那时是不是一定要再做“青岛大姨”,我觉得倒也不一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