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多样化世界文化语境中的中国双年展”学术研讨会举办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全球化、多样化世界文化语境中的中国双年展”学术研讨会举办"分享给大家!
记者 李睿 实习生 胡婷
2月24日至25日,“全球化、多样化世界文化语境中的中国双年展——作为个案的2022济南国际双年展”学术研讨会在山东美术馆举办。此次学术研讨会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共同主办,山东美术馆、济南市美术馆(济南画院)承办,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山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协办,包括启动仪式、主题发言和分组讨论等环节。
研讨会以“共生世界—2022济南国际双年展”为个案,邀请著名策展人、批评家、艺术家、专家学者齐聚济南,深入研讨“全球化、多样化世界文化语境中的中国双年展”这一重要课题,旨在通过学术和实践的双重努力,研究思考中国双年展的特色路径,推进中国双年展的持续发展。
“共生世界—2022济南国际双年展”汇集了全球22个国家和地区221名艺术家的272件当代艺术精品,为观众呈现了艺术在全球化语境中的自我发展、自我更新的多种可能。展览自2023年1月7日面向公众开放以来,引发热烈关注,截至目前已有超过40万人次前来享受艺术盛宴。
启动仪式上,本届双年展总策展人、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冯远致辞。他表示,2022济南国际双年展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这是广大艺术家、专业工作者的热切愿望,本届双年展既是济南国际双年展的品牌效应的延展,也是在第一届基础上的延展和扩大,更是中国当代艺术蓬勃发展的历史见证。
近30年来,国内各种类型的艺术双年展已经成为一种广受公众关注的展览方式和常态化的展览模式。冯远提出,双年展是现代中国与世界交流、交融、合作的产物,要有符合国际通行的标准、基本的机制和模式方法,在此基础上,中国双年展可以更进一步的创新,建立更好的运行模式。
冯远指出,如何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贴民族的文脉与在地诉求,更好的彰显属于中国的独特个性、价值判断,推进各地双年展的多样性、表现性,是中国化现代化文化艺术进程中必须深入思考的课题,也是举办本次研讨会的要旨所在。
展览学术顾问、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卢禹舜表示,本届济南国际双年展是首届“和动力”的升级、深化和拓展版,不仅体现在展览的主题、理念、规模、内容和展陈方式等方方面面,并且在策展心态、作品切入视角、宣传推广渠道等也有了新的变化。
卢禹舜认为,本届双年展把握时代脉搏,凸现地域文化优势,主题设定准确。山东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儒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文明最具代表性的区域之一,拥有独特的丰厚的文化资源,展览充分发挥了地区文化资源优势,通过多维艺术形态的再认识、再阐释,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齐鲁文化植根于华夏沃土的精神。
他还提到,本届济南国际双年展充分整合专家资源,最大程度发挥策展团队合力,团队阵容强大,兼顾国内国际不同维度,保证了双年展的专业水准和学术品质。此外,展览大量使用新技术、新手段,让学术与技术完美结合,既兼顾了学术的高度和深度,同时创意惠民,增加了沉浸感和体验感,满足了人民群众和大众不同层次的文化新需求。本届济南双年展涵盖了生态艺术、观念艺术、抽象艺术、新表现艺术等诸多艺术流派,充分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国际、国内当代艺术创作前沿理论和新成果的多层次需求,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民族和本土特色,在本土、在地和国际之间的平衡点把握上也反映了文化心态上的更加自立、自信和自强。
启动仪式由山东美术馆馆长杨晓刚主持。仪式结束后,众专家学者进入主题发言环节,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张望担任主持人,展览策展人、北京大学教授朱青生,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张晴,策展人、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李磊,清华大学教授顾黎明,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杨卫,策展人、中国美术馆研究部主任裔萼,本届双年展艺术总监、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于洋等八位专家学者分别进行了发言,从各个维度对中国双年展、对“共生世界—2022济南国际双年展”进行了全面、综合、深入的解读和探讨。
25日上午,学术研讨会进入分组讨论环节,本届济南国际双年展学术主持、中国国家画院院委、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张晓凌,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艺术学院特聘教授孔新苗分别担任学术召集人,众专家、学者在热烈的交流和讨论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在严谨的深究和探究当中收获学术上累累硕果。下午,“全球化、多样化世界文化语境中的中国双年展——作为个案的2022济南国际双年展”学术研讨会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