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见证根据地军民英勇抗击日寇扫荡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档案见证根据地军民英勇抗击日寇扫荡"分享给大家!
1938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大规模正面战术已经无法应付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抗战活动,于是开始了频繁而疯狂的扫荡,犯下累累罪行,让中国人民饱受战争的伤痛。然而,面对敌人如此暴行,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却丝毫没有动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八路军将士和敌后群众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抵抗,直到将侵略者赶出中国大地。
真实数字作铁证
解放军档案馆珍藏着一份1942年的报告——《五年来日寇对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及其成败》,其中详尽记录并统计了自1938年1月到1942年11月,近五年来日军在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内发动扫荡的次数、天数、规模和战果。根据这份珍贵的历史档案,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地了解到,1938年至1942年的这段时间,日军在华北发动千人以上的扫荡共152次,万人以上的大扫荡27次。各根据地中,遭受扫荡频率最高的是冀鲁豫根据地,近五年来有329天处于敌人的疯狂扫荡之中;其次是晋察冀根据地,共308天。而遭受扫荡的频繁程度,并不等于作战的频繁程度。如果把敌人小股进犯和我军主动出击都计算在内,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几乎每天都处于紧张的作战状态。其中,冀中、冀南、冀东三块根据地作战最为频繁,平均下来每天都有大小战斗几次甚至几十次。
档案中列有两张统计表,分别是各根据地遭受的扫荡天数,以及参与扫荡的敌军平均兵力。从中可以看出,其一,近五年来,华北各根据地遭受日军扫荡的时间合计为2430天,也就是说,在将近五年约1800多天内,敌人大约每两天就要扫荡三块根据地;其二,近五年来,全华北参与扫荡的敌军兵力大约是115000人,平均每个根据地投入的兵力约8200余人,其中,1942年敌军扫荡兵力投入最大,各区敌平均兵力为10200人;其三,近五年来,每名日本兵平均21天就要参加一次较大规模的扫荡,其中,1942年频率最高,平均每半个月就要参加一次。可见,无论从持续天数、兵力投入,还是从发动频次,日军对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几近疯狂。
在1938年武汉失守以前,日军扫荡方式大多为用大股兵力沿主要道路进出,而自敌人回兵华北后,便开始采用清剿手段,大肆烧杀抢掠。百团大战后,尤其是1941年秋对晋察冀根据地展开大扫荡以后,敌人逐渐提出并实行囚笼政策、三光政策、蚕食政策、治安强化运动等灭绝人性的侵略政策,企图彻底摧毁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把扫荡的组织性、规模性、残酷性逐渐发挥到了极致。人们曾这样描述敌人的扫荡:“兽兵铁蹄所至,人、畜、财物、房产一扫而光,无一幸免。许多村庄都变成废墟。”
如意算盘被打破
这些真实数据告诉人们,1938年以来,日军一直在不断扫荡,而且愈演愈烈,正如他们曾经惯称“不顾一切,全力迈进”。1942年10月,日本华北派遣军参谋长安达二十三曾“自豪”公告,日本在中国建立了7700余座堡垒,筑成了11860余公里长的封锁沟,平均每1.5公里的封锁线上就有一座堡垒。然而,敌人在疯狂扫荡和严密封锁后,又收获了什么呢?
这份历经战火洗礼、诞生于77年前的珍贵档案,以最质朴、最真实的文字记述,留给世人最强有力的回答。
首先,这些令侵略者引以为豪的巨大数字的点线,时时处在我军昼夜打击、破袭之下,并不稳固。封锁和扫荡,只帮助敌人完成了局部地带的占领及部分区域的控制,主要是沿平汉、津浦、同蒲、胶济等铁路干线的两侧。而且,在敌占区及敌控制区内,我军的抗日游击斗争非常活跃,翻车、破路、攻袭、伏击始终威胁着敌人,“确保治安”只是敌人的梦想。
其次,敌人凭借巨大兵力进行频繁扫荡所取得的所谓“赫赫战果”,正是敌人历次公布的巨大的屠杀及掠夺数字。这些数字的存在,便无可辩驳地印证了日本侵略者把疯狂残害无辜中国人民的罪恶一笔一笔清清楚楚地记在了自己的战果簿上。日军的“赫赫战果”,正是他们亲手写下的亏欠中国人民的血债清单。这也是无论日军运用什么手段,中国人民都以“抗战到底”来回答的直接原因。
日军对抗日根据地持续扫荡,基本企图包括:消灭八路军,消灭抗日根据地,消灭中国军民抗日意志,变华北为“大东亚圣战的兵站基地”等等。很明显,这些企图完全没有实现。敌人扫荡的失败,就是我们反扫荡的胜利。档案记载的那艰难的岁月,能在日军疯狂扫荡下取得胜利,得益于八路军官兵的英勇抗战和艰苦奋斗,得益于敌后抗日群众的顽强意志。1942年,离抗战最后胜利虽然还有三年,但通过这份无声的档案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军民早就料定敌人的如意算盘早晚会彻底落空,并对胜利充满信心,充满期待。
抗日 抗战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