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镞斋:一箭难求之秦俑三棱镞

导读: 在箭镞收藏中,见的比较多的应该是战国至秦汉的三棱镞,如下图所示,这么多三棱镞,到底哪个是战国,哪个是秦,哪个是汉呢,由于考古资料有限,确实难以区分,但我相信,这些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珍镞斋:一箭难求之秦俑三棱镞"分享给大家!

秦兵马俑 陕博藏品 木一古美术拍摄

一箭难求之秦俑三棱镞

珍镞斋

历史,爱收藏,今天谈谈秦镞,先看几张图片,让我们的思绪回到那个时代。

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兵马俑

秦兵马俑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品 木一古美术拍摄

秦二世诏版 上海博物馆藏 乐艺会资料

在箭镞收藏中,见的比较多的应该是战国至秦汉的三棱镞,如下图所示,这么多三棱镞,到底哪个是战国,哪个是秦,哪个是汉呢,由于考古资料有限,确实难以区分,但我相信,这些箭镞都不难遇到,但唯独秦兵马俑中的秦三棱箭镞难得一见,到底秦俑三棱镞有什么独特之处呢,我们先看几张三棱箭镞实物图。

战国、秦汉三棱箭镞

三棱箭镞,即镞的三面均呈三角形,镞面为平面,不带血槽的箭镞。

早在商代早期的郑州商城遗址中就曾出土过三棱镞,在西周时期山西地区也有出土,但数量极少,一直未得流行。从战国早期开始,三棱镞逐渐成为青铜镞家族一个重要的成员,伴随着三翼镞的发展,进入了空前的繁荣阶段,这种势头一直到秦汉时期,并逐渐演变出了毒槽、顿头、倒剌等元素,由于延续时间比较长,所以今天见到的三棱镞就比较多。

秦俑坑共出土各式箭镞41000余枚,除铁镞2枚、铁铤铜镞5枚外,余为青铜镞,除两件在扰土中所出的双翼镞外,其余均为三棱镞和三翼镞,其中三棱镞为关部为对称的六棱或九棱柱(引自王学理《秦俑专题研究》的说法,个人认为作者应该说的是六边关和九边关),镞首平面,不带凹槽,俑坑出土的箭镞,均系首、铤分铸,挺为合模浇铸,一次可铸造多枚,铸好后将挺插入镞首尾端预留的銎中。

(以上资料参考了王学理著《秦俑专题研究》和石岩著《中国北方先秦时期青铜镞研究》)

秦俑坑出土箭镞图示

以上数据只是测量过的部分箭镞,不是全部,单看绘图,很难明白镞式,下面上几张照片,以增加认识。

九边关铜铤三棱镞

重点要观察关部和首铤接合部位,会发现此款秦俑三棱镞的明显特征:九边关、首铤分铸、铜铤、镞首呈流线型等。

正是这款九边关铜铤三棱镞,镞首和铜铤分铸后组合在一起的三棱镞,也是秦俑坑中比例最大的箭镞,收藏圈却难得一见,见到的基本都是铁铤三棱,铁铤早已朽烂不存,六边关居多,九边关少数,即或有铜铤三棱,也是一体铸造的六边关三棱镞,棱面也没有秦俑三棱精致。笔者专注箭镞收藏近20载,也只收集到2枚真正意义上的秦俑三棱九边关铜铤复合镞。

通长分别为11.3厘米/15.6厘米,首长 2.7厘米/2.8厘米,关长均为 0.5厘米。

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秦俑坑这多么,其他地方却显见呢?相关学者经过研究,认为秦俑坑作为葬俗用的是铜铤,在实战中用的是铁铤,在山西高平秦赵长平之战古战场、陕西、内蒙等秦活动过的区域,发现的秦镞也基本都是铁铤镞。结合本人多年收藏经验,个人比较赞同这种观点。

二诏十斤权 上海博物馆藏 乐艺会资料

下面再上一组铜铤复合式三棱镞,来自江西樟树市,和秦俑坑秦镞工艺相同,只是关部比较圆润,关部棱角没有秦俑镞分明。通长17.2-29.2厘米,镞首长2.8厘米,关长:0.3-0.35之间。

此种箭镞全国其他地方显有发现,从特征分析,个人认为应是秦镞,当是秦征伐岭南之地的留下的,大家可以探讨。

最后上几组战汉三棱箭镞供大家研究。

上图为铁铤九边关三棱镞。

上图均为铜首铁铤,其中左边2枚为铁铤髹漆,其中左1为完整箭只,箭杆就是铁的,表面髹有黑漆,整只箭通长33.5厘米,这个长度,当为弩机用箭,其首长2.7厘米。左2也是铁杆上直接髹朱红色漆,通长30厘米,首长2.6厘米。

左3、4 、5式铁铤三棱镞,在燕下都遗址多有出土。

上图三棱镞均为铜铤一体铸造,六边关,通长在6.2-9.4厘米之间,关长多为0.6厘米,其中右2、3单面带三角形凹槽。

上图为大型三棱铁铤镞,首长3.7-4.1厘米,关长:0.5-0.9厘米,重16.8-19.6克。

此类大型三棱镞,数量相对较少,应为强弩所用。

上图为特大型三棱铜铤镞,通长14.9厘米,首长6.4厘米,关长:1.2厘米,重55.12克,为目前所见最大三棱镞。

和秦俑箭镞对比

今天就讨论到这里,个人知识毕竟浅薄,不足之处一定很多,望各位师友给以宝贵意见,谢谢!

图文由作者提供

特别鸣谢古代箭簇研究公微号

欢迎转发。欢迎关注订阅。 微信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后台。

西周 遗址 战国丝瓜网 crf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