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演员的“修养”

导读: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我的艺术生活中》中提到,演员要不断地学习、读书、旅行,熟悉当代社会、宗教、政治及其他方面的生活,目的是补充自己记忆的仓库,为下意识的创作提供营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谈谈演员的“修养”"分享给大家!

对于一个演员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呢?中国杰出演员于是之先生这样回答:不是具体方法,而是“修养”,它甚至决定了演员真正生命。

老一辈演员谈表演,常常会提到“修养”,像石挥、赵丹、于是之、李默然等表演大家,更是把修养提到极为重要的地位。当初听到俄罗斯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员自我修养》这本表演“秘笈”时,我竟望文生义地误以为是关于演员文化道德修养方面的书。其实两部《演员自我修养》就是总结的演员创作过程中的方法和技术。

现代汉语“修养”一词,一方面是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另外是指正确的待人处事态度。中国演员强调的修养,主要就是指提高演员自身文化水平,扩大知识面,尤其是提高文学和姊妹艺术方面的修养。于是之先生认为:因为演员是以自己的身心为工具和作品,因此演员的品格、襟怀、艺术趣味的高下,是会从自己所创造的形象中表现出来……因此,提高演员各方面的修养是非常重要的。

欧美一些演员,也有涉及中文语境中的文学艺术修养。比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我的艺术生活中》中提到,演员要不断地学习、读书、旅行,熟悉当代社会、宗教、政治及其他方面的生活,目的是补充自己记忆的仓库,为下意识的创作提供营养。美国著名演员、表演教师乌塔·哈根在《尊重表演艺术》中,特别提到年轻演员应该提高历史、文学、语言、戏剧历史以及其他姊妹艺术(音乐、绘画、舞蹈等)方面的修养。

中国演员,尤其是上世纪从民国时期出生和成长的那批演员,为何如此强调演员修养的重要性呢?

我想其中一个原因与当时的演员从业状况和社会地位有关。长期以来演员被贬为下九流的卖艺“戏子”,而演员本身也只是把表演作为一种谋生技艺。从事表演行业的多是贫寒出身、没有条件接受系统的教育,文化水平很低。他们对修养的重视,一方面是渴望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和创作自信、另一方面也是对表演艺术的尊重,要把演员职业上升到艺术创作的高度。中国素有“艺术相通”的理念,文学艺术创作方法很多是关联的,美学原则也是一致的。演员创作一个人物,不仅需要内在体验、外在表现的专门技法,还可以从文学、绘画、雕塑、摄影、舞蹈等艺术创作的理论中得到启发。

《演员自我修养》的俄文原意是“演员的自我工作”。中国对此书最早的翻译,应该是郑君里先生从英文转译的,开始发表的部分章节名为《一个演员的手记》。后来与章泯合译完成第一部,1943年由重庆新知书店出版,出版定名为《演员自我修养》。我不清楚为何不用“手记”,但“修养”二字的确让此书从名称上有了一层厚度。

遗憾的是,老一辈表演工作者强调和重视的“修养”,在后来的演员培养、甚至艺术教育中没有得到具体落实。比如曾被诟病的高校表演专业招生中极低的文化课分数线,就是在招生层面的一个反映。戏剧高等教育阶段文化艺术修养方面的课程也很少,少有的课时也被政治思想课程所挤压。(我很多年前在戏剧院校任教时是这样,不知现在是否有所改观)

当然,演员修养的提高是长期的过程,不可能指望学校的一些课程,但大学阶段的奠定基础和提高意识是很重要的。无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语境下关于表演技术的修养、还是文化艺术道德修养,都需要静下心来长期学习和积累。现在各种学习和创作条件的优越都是上世纪演员们无法设想的,但也很难再出现石挥、蓝马、于是之、李默然那样的表演大家了。

在信息高度发达但人心和社会都日益浮躁的今天,在一夜成名机会越来越多的表演行业,再提演员的“修养”也许真是有些不合时宜吧?:)

(写完此文,发现正值于是之先生逝世六周年,算是对是之先生的特别纪念吧)

文化 民国 艺术丝瓜网 crf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