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与宣城小考

导读: 《祭郑夫人文》中“避地江濆”下廖注“家于宣城”,又在“爰来京师”下注:“贞元二年,公自宣州游京师。” 从以上的考查和分析看,韩氏别业在宣城,建中三年至贞元二年韩愈在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韩愈与宣城小考"分享给大家!

韩愈与宣城小考

张清华

微信版第435期

01 韩愈与窦牟兄弟交友的时间

《祭窦司业文》因是祭亦师亦友(称二兄)的长者窦牟,故用四字一韵正格。“惟君文行夙成,有声江东,魁然厚重,长者之风。”“我之获见,实自童蒙;既爱既劝,在麻之蓬。自视雏鷇,望君飞鸿;四十余年,事如梦中。”窦牟,长庆二年卒,《祭文》亦写于此时。长庆二年,韩愈年55岁,上推40年,为15岁。童蒙者正是幼稚未识之时,韩愈时15岁,正可谓“童蒙”。从窦牟对韩愈“既爱既劝”和韩愈“自视雏鷇”看,确属童年。

按韩愈《祭郑夫人文》云:“既克反葬,遭时艰难,百口偕行,避地江濆。”⑴ “遭时艰难”,指建中二年李希烈兵乱,建中三年大河南北兵乱频仍,朱滔称冀王,称孤;田悦称魏王,王武俊称赵王,李纳称齐王,各称寡人。滔为盟主,各置官署仿唐王朝。十二月,李希烈反,自称天下都元帅,建兴王。⑵战火纷飞,民不了生。如韩愈《复志赋》所说:“值中原之有事兮,将就食于江之南。”⑶韩愈一家避居宣城,即在此时。建中三年,韩愈正好十五岁,与上推算正合。

韩愈贞元二年离家进京应试,算来他在宣城约五年。

02 韩氏别业始建的时间

《祭郑夫人文》中“避地江濆”下廖注“家于宣城”,又在“爰来京师”下注:“贞元二年,公自宣州游京师。”证明宣州宣城有韩愈家庄园。

宣城为啥有韩家庄园,啥时侯置的这处庄园?没有文献记载。按情事推测:当在“安史之乱”时期。其时战事多在两河,而中原赤地千里,人多逃散外地,官宦、书香之家多避乱江南。韩愈历代先人无在这里活动的,只有他的父亲仲卿在江南武昌、鄱阳一带为官,宣州一带政治稳定,文化氛围浓。所以其兄成年后常在上元一带游学,且与文人名家交友。

当时李华、萧颖士有文名,韩会与其叔云卿俱为萧、李爱奖,与其党李纾、柳识、崔佑甫、皇甫冉、谢良弼、朱巨川并游。会首与梁肃变文格绮艳、无道德之实的时文为古文,作《文衡》一篇,入王铚所撰《韩会传》。传云:“永泰中(仅1年,在建中前),去率崔造、卢东美、张正则居上元及江淮间,好言当世事,自谓有王佐材,以道德文学伏一世,大夫士谓之‘四夔’。”⑷又李肇《唐国史补》卷下《韩会歌妙绝》亦记韩会与“四夔”事。可见江淮间的上元和宣州是韩会常游处的地方。其嫂郑氏也当随韩会生活在这里,或者家就住在宣城,熟悉这里的情况。这为韩愈游学、与世交往营造了很好的环境。.

03 韩愈从学与交友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云:“主人孩童旧,握手乍忻怅。怜我窜逐归,相见得无恙。……欢穷悲心生,婉娈不能忘。念昔始读书,志欲干霸王,屠龙破千金,为艺亦云亢。”⑸

《唐故国子司业窦公墓志铭》云:“皇考叔向,官至左拾遗、溧水令,赠工部尚书。尚书于大历初,名能为诗文。及公为文,亦最长于诗。孝谨厚重,举进士第,佐六府五公,八迁至检校虞部郎中。元和五年,真拜尚书虞部郎中。转洛阳令、都官郎中,泽州刺史,以至司业,年74,长庆二年二月丙寅,以疾卒。”⑹

国子司业即窦牟,父叔向,官至左拾遗、溧水令。大历初,名能为诗文,及公为文,亦最长于诗。牟一兄三弟,常、群、庠、巩。常大历十四年进士。群以处士隐居毗陵,拜左拾遗。

愈少公十九岁,“以童子得见,于今四十年,始以师视公,而终以兄事焉。公待我一以朋友,不以幼壮先后致异,君可谓文行君子矣。”按四十年推算,韩愈长庆二年55岁,则当时为15岁,与《祭文》合。韩愈“念昔始读书,志欲干霸王,屠龙破千金,为艺亦云亢。”亦当受其兄会及窦氏兄弟的影响。

按窦牟生于天宝八年,贞元二年中进士,时牟38岁,韩愈19岁。牟父叔向大历初有诗名,其为溧水令当在大历末至建中、贞元初,窦牟兄弟亦当随父在溧水一带读书、游学。按《元和郡县图志》卷28,“江南道四”,宣州管州三:宣州、歙州、池州。管县十,宣城为宣州府所在地,溧水乃宣州属县,南至州仅245里。北临润州,距润州府亦仅二百余里。⑺这一带是江南经济、文化中心。时公在宣城,牟在溧水,正可以牟为师,从其游学交友。关于韩愈从学及与窦氏兄弟交游的详细情况,可以参阅我《论韩愈》一书下卷《中原战乱,避地江濆》一节。

从以上的考查和分析看,韩氏别业在宣城,建中三年至贞元二年韩愈在宣城读书、游学、交友,宣城成为韩愈一生成长的关键之地。

注:

⑴ 北京,中国书店1991年6月第1版,据1935年世界书局本影印《韩昌黎全集》卷23,第324页。

⑵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第1版《韩学研究》下册《韩愈年谱汇证》第31页。

⑶ 同注⑴《韩昌黎全集》卷1,第3页。

⑷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编辑1959年12月第1版,清陈鸿墀纂《全唐文纪事》卷39“表扬”,第504页。

⑸ 同注⑴《韩昌黎全集》卷2,第36页。

⑹ 同注⑴《韩昌黎全集》卷33,第413、414页。

⑺ 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9月第1版,唐李吉甫撰,贾次君点校《元和郡县图志》,第680、681页。

(作者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唐代文学学会韩愈研究会会长)

金 刺史 安史之乱丝瓜网 crf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