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才学过人,工作出色,皇帝本欲委以重用,为

导读: 他在才华初露时,曾被地方官举荐到朝廷做事,先后值班于尚书、门下、内史三省,但他性格狂躁好胜,目中无人,喜欢口无遮拦地议论他人是非,又时常不分场合地开别人的玩笑。刘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他才学过人,工作出色,皇帝本欲委以重用,为"分享给大家!

隋朝学者刘炫从小就聪明过人,人见人夸,求学时更是一个博闻强识的学霸。他还有一个突出本领,可以左手画圆,右手画方,口中诵读,眼睛数数,耳朵听讲,“五事同举,无有遗失”,引得人们无不交口称赞。学成出师后,他又苦练内功,闭门读书,终于炼成“学通南北,博极今古”的一代儒学大师。后来,他以独特而精辟的观点解读《毛诗》和《左传》,名动天下,成为这两个领域中毫无争议的一哥,并惊动了隋文帝。

隋文帝的宫中有本珍藏的《后经》,由于时代久远,很多文字受到严重磨损,无法辨认。隋文帝指示刘炫成立专项恢复小组,把所有的磨损文字考证清楚,补足原文。刘炫铆足了劲儿夜以继日地工作,提前圆满地完成了任务。隋文帝大喜,本打算对刘炫委以重用,结果一打听他的为人,改变了主意,只给了刘炫一句口头表扬。

原来,刘炫虽然学问一流,但做人三流,人品实在不怎么样。

他在才华初露时,曾被地方官举荐到朝廷做事,先后值班于尚书、门下、内史三省,但他性格狂躁好胜,目中无人,喜欢口无遮拦地议论他人是非,又时常不分场合地开别人的玩笑。因此,在朋友圈里,刘炫很不受欢迎;在单位里,刘炫也处处被上司压制。他虽然有在几个重要部门工作的经验,却始终只是个临时工,“竟不得官”,生活窘迫,混到被相关部门催讨赋税的地步。

刘炫被逼无奈,情急之下,贸然闯入人事部部长办公室里毛遂自荐。部长让他填写求职表,他在特长一项填写:“专业主讲《周礼》《礼记》《毛诗》《尚书》……擅长开《周易》《仪礼》《谷梁》选修课……公私文章翰墨,从来自己动手!”写完,丢下笔扬长而去。部长被这些狂傲的文字雷倒了,把求职表丢进废纸篓,决定不录用刘炫。刘炫苦等也没动静,心里着急,就拉下面子,轮流拜访朝廷中有威望的大臣,求他们替自己美言几句。在众人的运作下,刘炫如愿以偿,终于捧上铁饭碗,成为正科级公务员—殿内将军。

重新杀入官场的刘炫依旧夹不住尾巴,随时把深不可测的官场当学术辩论的学堂,四处树敌,经常把同事和上级驳得下不来台,以致大家都对他敬而远之。

一次,他到国子监参加祭祀典礼,就祭祀问题与最高学府的专家教授们唇枪舌剑起来。刘炫气场很足,旁征博引,口若悬河,大获全胜。事后,他满世界吹嘘自己如何舌战群儒,引得其他大臣对他很不满,这为他后来的霉运埋下了祸根。

当时,朝廷为抢救文化遗产,面向全社会重金求购散佚民间的古籍。刘炫动起了歪脑筋:他凭借丰富的学识伪造了百余卷书,有《连山易》《鲁史记》等,从而骗取到一笔巨额奖金。正巧,一个被刘炫得罪过的国子监教授手头有一本正版的《连山易》,他马上向朝廷告发了刘炫。正躲在被窝里数钱的刘炫就这么被捕入狱,并被判处死刑,所有被刘炫得罪过的人都拍手称快。不过,也算刘炫命大,上刑场前恰逢隋文帝大赦天下,他便死里逃生,回老家招了一批学生,“以教授为务”。

后来,太子杨勇看中他的才华,想让他当自己的老师,把他请回了京城。刘炫此时如果能好好反思一下之前的过错,重新做人,他的仕途还是很有希望的。然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回到京城的刘炫很快就故态复萌,洋洋自得,四处张扬。

隋文帝听说刘炫依然到处王婆卖瓜,很是厌恶,便取消了他太子老师的资格,令他去四川辅助蜀王。刘炫不想到蜀地吃苦受罪,故意找各种借口拖延。蜀王听说刘炫不来自己这里,大怒,认为刘炫看不起自己,于是派人到京城,用绳子将刘炫捆到了蜀地。蜀王觉得还不够解恨,又把刘炫发配到益州,令他手执兵器在那里当门卫。

一代儒学大师当了保安,刘炫很是憋屈,他便模仿屈原的《卜居》写了一篇《筮途》指桑骂槐,抒发自己的不满。刘炫原本以为自己这辈子就耗在这里了,可后来事情又有了转机。

仁寿二年(602年),蜀王因虐待百姓被废除王位,刘炫终于看到了希望,再次回京师为官,被授予旅骑尉之职,兼任国子监客座教授。这一次,刘炫规矩了不少,在朝期间,他兢兢业业,提出了一些治国理政的高明建议:他认为公文烦琐必然造成“老吏抱案死”的忙乱局面,因此主张简化办事程序;他反对朝廷劳民伤财远征高句丽,并写出《抚夷论》加以讽谏;隋文帝下诏“废国子四门及州县学,唯置太学博士二人,学生七十二人”,刘炫上表劝阻这样的短视行为。

可惜,由于他是臭名昭著“造假书案”的炮制者,虽然重新为官,但早已声名扫地,他提出的正确建议几乎都没有被采纳。

更严重的是,国子监的大学生们也戴上有色眼镜,视刘炫为“假冒伪劣”的代言人。他辛辛苦苦讲授真本《孝经》时,大学生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都说刘炫是在忽悠他们。刘炫很气愤,又花很长时间写了篇著作,却仍然吃力不讨好,被大学生们指责是造假之作,引得舆论哗然。于是,刘炫出山不到一年,就再次被开除公职,自谋职业。

其实如果不是品行太差,刘炫还会有咸鱼翻身的机会,因为就在他垂头丧气返乡时,曾有人在隋炀帝面前大力举荐他“博学有文章”,应委以重任。隋炀帝正想派人追回刘炫,又有人在旁边提醒隋炀帝,说:“刘炫虽然有才,可他品行低下实在是个硬伤啊!”言下之意是,刘炫有前科,不配为官,隋炀帝于是打消了起用刘炫的念头。

刘炫悲悲戚戚回到河间(今河北沧州)后,原本打算操起自己的老本行—设帐收徒,不料正值盗贼蜂起,粮价飙升,人心惶惶,竟然招不到一个学生。而且“粮饷断绝”,刘炫因此郁郁不得志,苦闷至极。

刘炫以前的许多学生都参加了农民起义军,听说老师被困在河间,他们便带队伍来到河间,救出刘炫,带他吃了几顿饱饭。不久,起义军被朝廷镇压,刘炫“饥饿无所依”,只得回老家河间景城(今属河北沧州)。当地县官早听说刘炫一直在与起义军混饭吃,觉得他政治上极不可靠,担心日后连累自己,下令不准刘炫进城。这天夜里天寒地冻,67岁的刘炫衣衫褴褛,饥寒交迫,冻死在了城外。

作为学者,刘炫不愧“学为人师”;但作为老师,刘炫不配“行为世范”。他本性狂躁不说,还为了满足私欲,一手炮制出荒唐透顶的“造假书案”,由此落下无法磨灭的道德污点,并因此终生困顿。他的一生证明了一个真理:德才兼备德为先,有才无德枉为人。

金 隋炀帝 周易丝瓜网 crf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