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短命王朝享国38年,只父子两任皇帝,西方称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中国短命王朝享国38年,只父子两任皇帝,西方称"分享给大家!
我国历史在世界上有名的王朝很多,比如秦唐汉武,以及宋元明清,这些王朝辉煌时,世界上还没有出现能与之相媲美的国家。但在美国人迈克尔·哈特眼中,中国的千古一帝除了秦始皇,就是隋文帝。他编纂的《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书中,杨坚赫然在列,大唐开国皇帝李渊,文治武功的李世民并没有入选。
除了美国,在其他西方国家眼中,隋文帝杨坚也是他们眼中的“千古一帝”。而在我们国人眼中,短命的隋朝经常被选择性遗忘,甚至很少提及杨坚,但对杨坚儿子杨广却印象深刻,认为杨广是一个十恶不赦的荒淫皇帝。一些人根据唐宋记载的隋朝历史,认为隋朝不值得一提。那为何国人不喜欢杨坚杨广,而被美国人所尊崇呢?
隋朝建立后,结束南北分治局面,杨坚统一了数百年处于分裂状态的中国。而且隋朝疆域成为以后王朝疆域的基础。迈克尔·哈特说:“杨坚成功统一数百家分裂的中国。”比喻的不太恰当,但很形象。
杨坚管理这么大的国家,就需要有一套高效的体制,特别是需要有一套地方管理体制。但在南北朝时期的行政划分既复杂又随意,很多地方行政权力重叠混乱,使中央王朝要支出很多费用。杨坚当皇帝3年,就废除了各地的郡制,实行地方州县二级制管理,既精简了机构,又节约了开支,而且工作效率还高。据资料记载,隋朝的行政开支比只是南北朝的30%。这种地方制设置当时在世界上独一无二。
在中央管理体制上,杨坚借鉴魏晋以来的体制,又独创了一套王朝中央体制,这个体制就是“三省六部制”。
杨坚之所以建立这样一个体制,就因为之前的王朝中,皇权与相权始终处于矛盾中。秦汉时丞相权力大,大事小情都要丞相决定。这种体制如果是皇帝比较英明可以,但如果软弱无能,就会造成丞相专权。东汉末年乱局,就是这种体制造成的,董卓与曹操都曾以丞相之名控制王朝,以至于三国分治,中央王朝没有实权,造成天下大乱。
而杨坚所创制的“三省六部制”很科学,既体现了权力集中,又有分工负责,而且各部门互相监督制约。三省由尚书、门下、内史组成。内史省主要负责起草皇帝诏书,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就负责执行政令。尚书省又分为六部,这六部是具体落实政令的部门,分工负责,又必须对尚书省和皇帝负责。
三省是平级,互不管辖,但互相监督制约。而丞相就成了一个虚化的职务。真正起到丞相作用的是内史省的领导。这样设置,就使皇帝很省心,还能轻松把控大权。
就在隋朝这套先进的国家体制建立后,西方还处于落后的部落时代,根本谈不上体制。因此,隋朝中央和地方体制当时是最先进的管理制度。此制度延续了1300多年,因为隋朝及杨坚受西方佩服。
王朝要发展没有人才不行,而且必须要有能力的人才。隋朝开创前,各个小王朝在用人上没有体系,有的是家族职务都可世袭,只要出身名门望族都可能当官,这就使官员能力参差不齐。而平民老百姓即使有才华,不会成为朝廷命官,也改变不了身份。
魏晋时期,王朝官僚体系按九品中正制,把人才分为九品,再根据此人的出身、德育及才能定级别。这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问题。有的家族势力大,他们可以招很多门客,这些门客再从大家族中获得官位。因此,国家高级别官员都被大家族所掌握,寒门子弟根本没机会当大官,能当个小官就不错了。
比如晋朝琅琊王氏,此家族成为晋朝显赫家族,有的王氏还割据自立。所以有一个顺口溜说的好:“王与马,共天下”
杨坚当皇帝后,他意识到这个问题。如果继续施行以前制度,不仅人才选不上来,也会制约王朝发展。谁想当官,那就以考试来决定。而且要层层考,最后根据成绩好坏,决定能否成为朝廷官员,不必再根据此人出身而定官职,实现了平等。
杨坚的科举制改变了门阀与权阀霸占高官的局面。而社会一些底层人员,可以刻苦学习,通过考试成为官员。杨坚这一制度缓和了社会矛盾,使寒门弟子都看到了希望。
欧洲古代史中,来自中国两大力量,令欧洲恐惧。一是蒙古人,二是突厥人。突厥人比蒙古历史要悠久。但突厥真正受挫时的朝代就是隋朝。隋朝与突厥之间的战争是一个长期战争,据史料记载,自581年突突厥侵犯隋朝时,隋朝就进行了强有力的反击,直到607年打得突厥臣服为止,这场隋突之战长达26年之久。隋朝借助与突厥之战取胜后,又迅速灭掉陈朝,并把势力延伸到蒙古高原。
隋朝名臣长孙晟给隋朝制定了“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的战略,隋朝又进一步分化瓦解突厥各部,使突厥各部矛盾不断,形不成聚合力量,最后直至瓦解。隋朝打击突厥为后来唐朝彻底解决突厥问题奠定了基础。658年,唐朝灭掉西突厥,使突厥残余势力西迁进入中亚,后来突厥后裔又有一部分再次西征到欧洲,在欧洲横行霸道,改变了欧洲的成份。西方从崇尚英雄角度看,他们认为隋朝这场战争,改变了欧洲的历史进程。
欢迎各位看官批评指正,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英雄 隋朝 杨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