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红军情书,告诉你信仰的样子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一封红军情书,告诉你信仰的样子"分享给大家!
毛浩夫:江西干部学院现场教学老师,井冈山茨坪革命旧址群红色讲解员,毕业于英国赫尔大学会计与金融专业。
一头平整短发,
一身英伦范儿,
海外留学归来,
投身革命故里。
一封红军给恋人所写的英文贺卡,
开启了他与红色历史的邂逅之旅。
新青年第54期
邀请井冈山红色讲解员
毛浩夫
讲述他的“撞色”青春
《相信信仰的力量》
新 青 年 演 讲 毛 浩 夫▼
我的很多同学对我的选择感到非常奇怪:一个金融专业毕业的海归竟回到井冈山做红色宣传员,这是什么操作?
其实之前,我也从没想过,自己将来会从事这份职业。如果说这种人生轨迹的改变仅仅就是因为听了几个红军故事,唱了几首红色歌曲,也未免有些不大现实。
大家好,我是新青年毛浩夫。我在英国读的专业是国际金融。而如今,我却回到了自己的家乡——“革命摇篮”井冈山,在江西干部学院当了一名现场教学老师,成为井冈山上的一名青年宣传员。
其实在90年前的井冈山,海归就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比如说,朱德就曾留学德国,陈毅、何长工他们就曾留学法国。同时,在当年的山上,还有着10多名北大、复旦等名牌高校毕业的大学生和40多位黄埔军校生。
用现在的话来说,当年这群年轻人完全可以留在那个时候的北上广,拿着高薪,过着优渥的生活。那么,当年的井冈山究竟有什么魅力,能让这么多的知识分子和英雄豪杰,哪怕是相隔万里,也要选择来到这里呢?
大学毕业后,我选择回到井冈山工作,其实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的爷爷。上世纪60年代初,当时爷爷30岁左右,和我现在的年纪差不多大。为了支援井冈山建设,他毅然从省城南昌来到井冈山,做起了一名井冈山精神宣传员。而这一宣传,就是半个世纪。
就在去年年初的时候,已经90岁高龄的爷爷,为了考证一段历史,亲自带着我来到河北、北京等地,拜访了几支从我们井冈山上走出去的红军传人部队。虽然当时爷爷年纪非常大了,但还和年轻人一样,在火车站、汽车站和地铁站之间辗转奔波,饿了就随便吃几口方便面。
即便如此,爷爷一路上兴致却很高,拿着笔记本不停地记录着自己的心得体会。正是他的身体力行,给我树立起了榜样,让我认识到我们“80后”“90后”一代从事这份事业的意义所在。
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陈列着一位当年红军军官写给自己未婚妻子的英文贺年卡。起初,我看到这张贺年卡的时候,老实说还是带着一种挑刺的心态:我想找找上面的英文会不会有一些语法或拼写错误。
然而,清晰流畅的英文花体字一下拉近了我与历史的距离。没想到,当年的红军战士还有这么时尚、温情的一面,原来他们的青春是如此活泼可爱。
而当年写下这张贺卡的,就是共和国第九烈士——陈毅安。他先后给自己的妻子写了54封家书,而第55封信里却只有两张空白的信纸。因为当年他与妻子约定:如果哪天不在人世了,他就会托战友寄出一封无字家书。
每每想起陈毅安的故事,我的内心都会有一种非常深刻的感触。因为当年他牺牲的时候,年仅25岁。我当时在想:“这么做,值得吗?”在信中,陈毅安有这么一段话,他说:“虽然我们天天为征战而奔走,钱也没有用,衣也没有穿,但是精神是愉快的,因为我们是自由的,我们绝不受任何人的压迫。”
像这样温情而震撼的故事在当年还有很多很多,却无人知晓。我想把这些故事告诉每一个来井冈山的人,告诉他们历史是有温度的。
革命先辈们的形象绝不单单定格在那一张张黑白照片中。相反,他们的青春和我们一样绚烂多彩。其中,有对爱情的憧憬,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同样面临着当代青年人所面临的职业、理想和信念的选择。
我也正利用留学的经历将一些红军史料翻译成英语,争取能够向外国朋友们讲好我们井冈山的故事。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有一次外宾来到井冈山茨坪革命旧址群参观,他们非常感慨地说:“当年这些革命者还真是聪明啊!竟找到这么一块风光秀丽的地方建立根据地。”
我听后笑着跟他们解释道:“其实在40年前,井冈山还只是一个贫瘠的山区,当地农民主要靠种田为生。改革开放以后,这里才被批准成为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从此走上旅游发展的道路。”
井冈山的故事其实也是我们中国发展的一个缩影。我们有责任将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温暖感人、激励人心的故事以及翻天覆地的变化讲述给大家。
今天,我们江西干部学院还有很多和我一般大的“80后”“90后”。我们通过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讲述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比如,我的小伙伴们就用了一年的时间集体加班,共同创造了一出具有江西地方特色的革命题材采茶剧,讲述当年革命英烈刘仁堪的故事。
回首过去。90年前,在井冈山的炮火硝烟里,有着一代人的芳华岁月。卢德铭,秋收起义总指挥,牺牲的时候年仅22岁;王尔琢,红四军参谋长,牺牲的时候年仅25岁……然而,在他们的故事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青春”。
如今,一代人的青春纪念册交到我们手里,交由我们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中继续书写。不忘历史,从我做起。我是新青年,我是毛浩夫。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名校高薪专业毕业的他,
如何在面包和信仰之间抉择?
他的家庭背景和留学经历,
在青春中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新时代的红色精神传承人,
如何讲好先辈们的革命故事?
新青年对话·毛浩夫
新 青 年 专 访 毛 浩 夫▼
问:海外留学经历对你现在的工作有什么帮助?
答:我负责江西干部学院的茨坪旧居现场教学点。我记得那一次在茨坪旧居讲解的时候,井冈山市委领导给我打电话说,国防大学的院长带队,来了一批几十个国家的高级外交武官,他问我能不能拿下英文讲解这一部分。当时听到这句话,我就觉得自己找回了当初选择回到井冈山的一个意义。
毕竟我来到井冈山是需要重头做起的,所以更多的可能是借助爷爷跟父亲的光环,而自身并不存在很大的优势。自从这件事情以后,我能够跟外宾讲解我熟悉的茨坪旧居。随着“一带一路”伟大事业的发展,我觉得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我们井冈山,这对我个人来说,是一个机遇,也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问:第一次做讲解的时候慌不慌?
答:其实我很感谢留学的一段经历,因为在留学的时候,经常会有很多展示,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能力,演讲能力,表达能力。所以坦白讲,第一次讲解并没有特别紧张,但是怕会断片。我也很感激第一批的学员,感谢他们对我的工作给予的肯定,毕竟之前从来没有做过这种宣传工作。当时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但那一次的效果还比较好,就直接反映到学院里去了。感谢他们,让我发掘自己另外的一面。
问:和老一辈相比,我们离历史的距离更远,在讲解上会有什么不同?
答:我们这一代的“80后”“90后”讲解员和像我爷爷、父亲那一代的讲解员,在风格上是有区别的。给我最大感触是,老一辈更多是以情感人,他们对党、对历史的这种感恩之情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学员们易于接受。我觉得他们是真信、真学、真用,是真的东西。我们作为新一代,是不是可以通过更有时代气息的角度,去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
更小的一代,他们可能不了解,我觉得首先是因为宣传少,所以说我们作为青年宣讲员任重而道远。其次,小朋友们不了解,可能是因为我们在宣讲的方式、内容、技巧方面还需要很大的进步与提高,这也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学习。
我们日后会进一步加强,而这个工作现在也正在进行。比如说,在我们工作室井冈山精神宣讲团,就成立了一个小红军报告团,它会在中小学选拔一些表达能力比较好、品德学习比较端正的孩子,以同龄人的表达方式传递给大家。作为大人,看到一个小娃娃也在宣讲,也是非常活泼的事情。
问:听众在这里感受到的精神,如何在他们的现实生活中得以延续?
答:很多学员来到我们井冈山都会说:“这里不愧为现在中国红色培训的一个风向标,能做得这么好!”包括我们去演讲比赛,中央党研室的一些专家教授也会点名表扬我们井冈山红色培训这一块,说我们做得非常有时代感。
但学员们有一个共同的体会——在井冈山听讲解时非常振奋,再过一段时间可能激情就慢慢淡下来了。这也是为什么希望大家能够来到我们井冈山的原因:我们通过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能够给你一种触动,给你看到一种榜样的力量。
等你回到工作之后,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这种榜样的作用。不一定是过去,现在我们也有很多离我们的生活更近的榜样,比如有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中国人物……这些都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在我们周遭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能够真正触动自己的。
我觉得榜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他们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包括我回家乡做讲解员,其实也是受到了榜样的激励。他们对你的人生观、世界观,包括在选择方面,会有非常大的作用,这是我的一个观点。
问:金融是高薪行业,放弃的时候没有考虑现实问题吗?
答:我觉得一个人存在的价值,或者说幸福感的来源,并不是单一渠道的。自己的事业、自己的家庭、自己的朋友……我觉得这些都会让我非常幸福。
我们江西干部学院的院长,正院长也好,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也好,带着我们几十号一线的教职员工,为一个课程的设计不断进行打磨,有时候要到十一、二点。这是我从来没有看过、非常震撼我的。我们还会请一些红军后代,这些将军的后代也会和我们一起加班,为了一件事情不断努力。不是说其他地方没有,但至少在井冈山,我感触到了,这个工作氛围我非常喜欢。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90多年前,
井冈山上的那群热血青年,
有名校学霸,有海归骄子,
他们的青春和我们一样绚烂。
但战乱的年代,
他们生活贫瘠,
不断流血牺牲,
却始终坚信:
终有一天,
在这片土地上,
笑脸将代替泪水,
富裕将代替贫穷,
快乐将代替悲伤。
如今,
他们憧憬的美好生活,
我们已然实现。
而他们的故事,
我们会一直讲下去。
梦想,靠奋斗来接力,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
新青年,相信信仰的力量。
青春 父亲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