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1791年1月12日,四大徽班进北京

导读: 在石牌的弹丸之地涌现出了郝天秀、程长庚、杨月楼等多位开一代风气的宗师!”程长庚幼年在徽班(三庆班)坐科,清道光二年(1822)随父北上入京,始以《文昭关》《战长沙》的演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历史上的今天——1791年1月12日,四大徽班进北京"分享给大家!

徽剧原名徽调、二黄调,渊源于明代。徽剧传统剧目有1404个,保存档案有753个。其内容从列国纷争、宫迁大事、神仙鬼怪到民间生活故事。《双下山》《贵妃醉酒》《借靴》《审乌盆》都是其传统曲目。主要分青阳腔、四平腔、徽昆、吹腔、拨子、二黄、西皮、花腔小调共九类。

徽州商人富甲一方,商业的成功引发了文化消费欲望的高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戏曲声腔昆山腔的兴起,纷纷蓄养家班,角色斗艺,并卖力为乾隆下江南收集声色歌舞,不惜重金包装徽剧色艺,客观上为徽剧进京创造了条件。雄霸明清商界500余年的徽州商帮以盐商出名,黄山歙县的盐商尤其出名,富甲一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戏曲声腔昆山腔的兴起,江南江北文人士大夫和富商巨贾纷纷蓄养家庭戏班。已经在外地商界崭露头角的徽商也纷纷效仿。

石牌是安庆市怀宁县一个古老的集镇,“无石不成班”的“石”即指这里,也泛指安庆及其所属各千艘。江西、福建、湖北等地客商纷纷在此设馆驻节。当时的石牌除本地居民外,大都是过往船帮和商户,在生存问题变得比较轻松的时候,他们开始构建自己的市井文化。

石牌当时可供表演的戏剧舞台多达800处,不仅有戏园、戏楼,还有花戏台。戏园,在石牌镇就有3家。上镇横街的长乐大戏院可容纳观众600多人,专供徽调、皮簧班演出。祠堂戏楼通常只唱大戏,每年做冬至节、族内有人中举、升官以及族内官绅庆寿等,都要聘戏班在戏楼演出。《都剧赋》描述:“徽班日失丽,始自石牌”。表明安庆的徽班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辉煌,很多京剧前辈名伶都是这一带的人,因而有“无石不成班”的说法。

在石牌的弹丸之地涌现出了郝天秀、程长庚、杨月楼等多位开一代风气的宗师!”京剧的唱腔中有很多字辞的发音是与北京方言不相同的,如果你对安庆地区的方言有所了解,就会发现,这些字辞却与安庆方言里的发音一模一样。

徽班进京的出发地在扬州,身怀绝技的优伶们,出发前一定要到位于苏唱街的梨园总局碰碰头,商量一下出发日程和演出剧目,并在那里一起摆个身段、甩两下水袖、扬几声珠圆玉润的歌喉。有时干脆排演几出折子戏,或是《游园》,或是《思凡》,声情并茂,婀娜多姿,那时的苏唱街,十分热闹。苏唱街,是老扬州惟一保存下来的与戏班直接有关的街道。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闽浙总督伍拉纳推荐以著名旦角高朗亭为台柱的三庆班入京,为乾隆帝祝寿,成了徽班进京的开始。此后,四喜、启秀、霓翠、和春、春台等徽班相继进京。六徽班在不断的演出中"逐渐合并成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徽班,因为多以安徽籍艺人为主,故名徽班。徽班以唱“二黄”声腔为主,兼唱昆曲、梆子等。

三庆班在程长庚的领导下进入鼎盛时期,培养出了包括陈德霖、钱金福、张淇林、卢胜奎等名伶。杨月楼、谭鑫培、汪桂芬等清末著名演员也均是三庆班出身。程长庚,名椿,谱名程闻檄,安徽潜山县王河镇程家井人。程长庚幼年在徽班(三庆班)坐科,清道光二年(1822)随父北上入京,始以《文昭关》《战长沙》的演出崭露头角,后为三庆班老生首席演员,并长期担任当时戏曲艺人的行会组织“精忠庙”的会首。擅长演老生,艺术上融徽调、汉调、昆腔于一炉,对京剧老生唱腔和表演艺术的形成贡献很大,嗓音宏亮,咬词准确,于高亢中又婉转抒情,独具特色,自成一家,尤以《文昭关》《群英会》《战长沙》著名,有“活鲁肃”之称,历史上被誉为“京剧鼻祖”。

清朝同治、光绪时期技艺非凡、声名赫赫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是徽班进京后由演唱徽调、昆腔衍变为京剧的十三位奠基人之一。曾被清末画家沈蓉圃绘入《同光十三绝》画谱。程长庚于1880年去世后,三庆班逐渐衰落,1890年杨月楼去世后正式解散。在京剧第一代人物中,与四喜班的张二奎、春台班的余三胜并称为“老生三杰”、“老生三鼎甲”,程为“三鼎甲”之首。程长庚为京剧艺术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徽班领袖”“京剧鼻祖”“京剧之父”等。

四大徽班在适应北京观众多方面的需求和发挥各班演员的特长的同时,逐渐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三庆擅长连演整本大戏;四喜擅长演唱昆曲;和春擅长于演武戏;春台以童伶见长。所以有“三庆的轴子、四喜的曲子、和春的戏子、春台的孩子”之说,出现了四徽班争鸣的局面。嘉庆、道光年间,汉调(楚调)艺人进京参加徽班演出。徽班又兼习楚调之长,为二黄、西皮、昆曲、秦腔诸腔融合,向京剧演变奠定了基础。四大徽班进京被视为京剧诞生的前奏,在京剧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金 人物 抒情丝瓜网 crf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