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渊之盟后,辽国为何心甘情愿做起了大宋的打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澶渊之盟后,辽国为何心甘情愿做起了大宋的打"分享给大家!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tomorrow
一顿颠簸中,宋真宗睁开眼睛,澶州已经到了。这次守卫战是与辽军的背水一战,成了兴国,败了亡国。辽军在辽圣宗的带领下一路势如破竹,在逃亡与抗战的抉择中,宋真宗选择了御驾亲征。
当宋真宗亲率的部队与澶州兵汇合时,天子降临,士气大振,激战中,宋军不仅挫败了辽国骑兵的进攻,还幸运地用床弩一箭射杀了辽军主将。
辽圣宗的军队长线作战已经疲惫不堪,而宋军士气高昂。
辽圣宗于是发文:咱们议和吧。于是双方终于坐上了谈判桌,内容大概就是北宋你是大哥,大辽我是小弟,这点我认,但是大哥你每年要送给我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因为毕竟我现在兵临城下,胳膊比较粗。于是双方签订了条约,和谐收兵。
在宋朝,说起和平,总绕不过中国史上一个战略上至关重要的地方——幽云十六州。它是中原王权抵御北方胡族的最重要的战略缓冲地带。
得到它,利用其高山险峻的地带,我重兵守住几个重要的豁口,守住几个点就完事了。因为北方的胡人骑兵要翻山跃岭不太现实。
但是一旦失去它,那我就得就广袤的平原上布置长长的边境防御线,来保护我的都城,不管古代还是现代,养兵都是极其费钱的,如此规模的边境军队,试问哪朝哪代能负担得起。
所以一说起幽云十六州,北宋士大夫是捶足顿胸,大宋的战略缓冲地被辽所占,北方骑兵一旦南下,我大宋岌岌可危。
所以在澶渊之盟中他们极力主张收回幽云十六州的领土权,辽当然无法应允,辽就是看到华北平原广袤的可耕作的农田,那带来的巨额财富,到嘴的肉怎么可能放弃。
双方开战多年,动辄数万甚至十万人的伤亡,然而双方的领土依然没实质性的改变,战争已经无法让双方再获得实质性的利益了。这个时候他们的底线是一致的——不能再战了。
所以宋最后得两州就妥协了。当然了这两州在战略缓冲上无卵用。
因为澶渊之盟,宋正式失去了幽云十六州地区,大宋从此百年不受北方胡人的骚扰,国民经济蒸蒸日上。这好像跟上面说的不太一样是吧,失去这么重要的地方反而和平了,为什么?
在辽看来,自己手握幽云十六州地区,坐拥中原农耕民族巨额的财富,终于可以用来破除草原国运不过百的迷局。
因为游牧民族的财富远不及农耕民族,一旦遇上冰期等草原资源不足的话,那就只能南下中原去抢,当然要求部族领导战斗力极强,才能生存下去,采用嫡长子继承的话,小孩战斗力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只能由兄弟继承汗位。
兄弟几个位置轮番坐完了,谁来继承汗位,其子弟都认为自己当然都有资格继承,所以部族开始血流成河,分崩离析,国运不过百。
如果一旦能拥有中原巨额的财富,那辽就不用去抢了,嫡长子继承制也能成立,凭借中原的财富和草原的骑兵,就能在中国所向披靡,辽当然就有可能万世千秋。
所以辽必须拽紧中原领土,尤其是幽云十六州地区。
大辽超越隋唐的一点是,他将这种中原和草原的二元治理制度化了,也就是著名的南北两院制度,南院以儒家思想治理中原,北院用草原的思路治理游牧民族,终于成为首个统治长达210年的游牧帝国。
在这种情况下,来自北方的其他游牧民族就别想南下来骚扰中原了,大辽凭借其强大的骑兵,一言不合就北上将其他草原民族扫荡扫荡。
澶渊之盟后大辽心甘情愿地充当了大宋的打手,大宋又放松了民间贸易的管控,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民间贸易极其繁荣。
而大辽的幽云十六州地区又成了北宋重要的贸易伙伴,这个时候,由于经济上的联系,事实上大辽和大宋已经是战略经济合作伙伴了,所以他们两兄弟能和平这么久就很好理解了。
参考资料:《如果这是宋史》
抗战 北宋 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