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为什么一定要控制西域?

导读: 一直到康熙准备同准噶尔汗国开战前,清朝都对于西北边疆没有太多认识和想法。通过一系列南征北战,他们在尝试涉足高原东部的同时,也南下攻灭叶尔羌汗国并占领了西域。 最终,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清朝为什么一定要控制西域?"分享给大家!

全文共1534字 | 阅读需5分钟

清朝若要在击败准噶尔的同时,彻底阻断他们的复兴希望,就要控制西域等地。

清朝时期的西域地图

西域在历史上总与中原政权分分合合。从汉朝开始到南北朝时期的北魏,都没有放弃在当地的存在。重建后的隋唐帝国,也很快就将势力范围延伸至当地。但之后的宋、元、明三朝,都已经不再对西域保持强大的控制力。

荷兰人笔下的清初紫禁城

这个局面维持到了清朝前期。当时的清朝对西域并没有什么想法,主要是因为战略重心都在南方各地。一直到康熙准备同准噶尔汗国开战前,清朝都对于西北边疆没有太多认识和想法。

清朝前期的战略重心并不在西北

在清王朝前期,盛京的朝廷通过战争和联姻手段,吸纳了东蒙古的部落民族。然后又以八旗制度加以管理,一方面维护自身的侧翼安全,另一方面也获得了部分辅助部队。但对于西域,满清还是总体上处于守势,对治下的蒙古人也强调控制和削弱。

早期的八旗军就不断吸纳蒙古人

之后,在盛京的内部出现了日益强势的入关派势力,在这种要求清军南下中原的呼声中,明朝被李自成的大顺势力掀翻。时不我待的满洲八旗,自然是义无反顾的选择南下。

在南方安定之前 清朝没有余力来顾及西北

此后的几十年里,清朝都在攻略和整合关内外的新旧领地。迁都北京的他们,既要牢牢控制前明留下的内地十八省,又不可能放弃按照老传统习俗治理的满洲和蒙古东部。对于原本就不属于明朝控制的西域,也就没有太多精力去关注。当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代表团访问紫禁城时,也遇到过从西域赶来的叶尔羌汗国的使节。说明在当时,清朝已经和西域确立了宗藩关系。没有特殊情况,双方没有兵戎相见的理由。

荷兰人笔下的叶尔羌汗国使节

但这种平衡,很快就在百年里被新的地区政治形势所打破。随着准噶尔汗国的崛起与不断东侵,清朝在蒙古高原东部的宗主地位受到了严重威胁。所以帝国迅速反应,同蒙古人在草原地区进行了两场大战。但两场战斗从战略层面来看,都是防御性质的。对于准噶尔汗国已经建立的势力范围而言,没有根本性的触动。

极盛时期的准噶尔汗国 还控制了西域与青藏高原

此时的准噶尔汗国,早就不是一个仅仅局限于蒙古高原西部的地方势力。通过一系列南征北战,他们在尝试涉足高原东部的同时,也南下攻灭叶尔羌汗国并占领了西域。甚至还有分兵进入青海和西藏,控制了拉萨等重要城市。也就是说,在清朝皇帝看来,准噶尔人已经在战略上对自己形成了包围态势。整个帝国西部与北部的安全形势都受到严重威胁,贸易和技术交流渠道被硬生生的掐断。

葛尔丹开始的准噶尔汗国 打破了清朝的战略平衡

所以,本着瓦解准噶尔霸权的终极目标,清军开始经略西域。他们在西北地区的军事行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获得众多东蒙古部落的支持,也可以获得老满洲部族的军事援助和内地晋商集团的物流协助。

早期的清军骑兵部队

西域当地在被准噶尔蒙古征服前后,已经出现了各种小型的封建或宗教势力。他们非常容易被强权胁迫,但也很容易在强权消退后又迅速恢复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准噶尔人占据西域,就可以在西北商路被哈萨克与俄罗斯人逐渐封锁的同时,开辟从西域直抵布哈拉等地的通道。随着拉萨等地也被他们控制,高原侧翼的青海道也就成了准噶尔人的交通大动脉。

正在同清军作战的准噶尔骑兵

清朝若要在击败准噶尔的同时,彻底阻断他们的复兴希望,就要控制西域等地。这也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都不断在西北用兵的原因。类似的逻辑和进程,其实在历史上是反复发生过的。汉唐等王朝就通过控制西域,为自己开辟战略空间和对外通道。同时也是封锁和阻断北方草原势力的物资供给线路。在对匈奴或突厥人的经略中,西域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清军在西北地区的营地

最终,在阻断了准噶尔人的西域农业和贸易收入后,控制青海道与准噶尔本土也就水到渠成。尤其是准噶尔的侧后方还有哈萨克人与俄罗斯势力的存在,也帮助清朝完成了战略上的反封锁。准噶尔人的崛起之路被彻底湮灭。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冷炮历史(lengpaolishi)

公号转载须经授权,并不得用于微信外平台

清朝 隋唐 羌丝瓜网 crf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