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入张园 | 尔雅

导读: 一转眼,又来了几位身形相近的女子,和她熟稔对话,这一次却不是中文。脑子里浮现自己累累赘赘诸多杂件的样子,一边忏悔前面听讲座后的“拥物”领悟是白费了,手上片刻不闲把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偶入张园 | 尔雅"分享给大家!

文 / 尔雅

周末,听单霁翔院长有关故宫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讲座。那些浩浩汤汤的文物建筑和藏品数据,以及料、型、工俱佳的各色文物图片与视频,让听众一阵又一阵赞叹惊呼不已。

不由得想起“物比人寿”四个字,对物质的追求怎样才是止境?终我们一生,能够拥有的何其有限,且并没有什么是可以真正永久拥有的。

走出历史博物馆,天阴,有小小雨丝,且让我享受行走的乐趣。

在吴江路和泰兴路交界处,稍稍徘徊,在重访茂名路之前,似乎另有声音在召唤。我自然明白一百年前热闹非凡的“张园”早已湮没不存,但依稀印象里总有张园的影踪。

于是,向南转入一段局促的泰兴路,没走几步,在有些凌乱的街景中,迎面正是悬挂着“张园”招牌的门头。

随即,遇见了颇为喜气的“张园99”,随遇而安,信步进入。院落不大,四周被半旧的老建筑围合起来,庭院里张了几排帐篷,搭放了桌椅,大多摆放的是手工艺品和自制食物,东西不算丰盛,气氛也尚未热烈,却有那种露天集市怡然自得、自得其乐的味道。

有一搭没一搭看着摊子上的拉拉杂杂,忽见一位身材玲珑、小麦肤色的美女在自家摊位前自拍,一脸大方明媚的笑容,让人觉得有别样的妖娆好看。自拍完,她对着手机微信语音了一串,用清脆的普通话让朋友们赶紧过来一起玩儿。一转眼,又来了几位身形相近的女子,和她熟稔对话,这一次却不是中文。微怔之间,我顿悟般想起了那部《青木瓜之味》,上海的可爱也在于这样的小小奇突。

还有一家,端端正正放了自制的糕点,甚是诱人。主人家也不忙于生意,三三两两招呼友人,几种语言穿插纷飞,我只顾得上看他家小帅大啖自产自销的蛋糕不亦乐乎。

晃到院子一角,有窄窄的长条状西餐店,临窗是老中青幼四五位外国友人,是一家人或是邻居,悠然自得地用餐以及“望野眼”,当中低头在和食物“奋斗”的洋娃娃最是可爱。他们与周围浑然一体的松弛状态让我甚是羡慕。

再转过来,某栋建筑台阶下的饰品摊位跃入眼帘,摆摊的两位女子用温柔的普通话招呼,琥珀、玛瑙、紫水晶、青白玉,让我忍不住左一件又一件地挑来把玩。说着说着,大家都自然过渡到上海话,白净甜糯的女子更自来熟些,“我是沈老师,学日语可以找我,她是马老师,学英文可以找她,哈哈哈!”“我们是搭档,合伙人,这些大部分都是天然宝石,带些设计,业余爱好,自家东西,参加集市,所以不贵,物有所值的。”秀丽干练的女子要言不烦。

话说到这个程度,我终究忍不住挑了一条淡黄色蜜蜡小鱼挂坠与一枚银镶珊瑚的戒指。脑子里浮现自己累累赘赘诸多杂件的样子,一边忏悔前面听讲座后的“拥物”领悟是白费了,手上片刻不闲把戒指试戴来试戴去。

戒指尺寸只适合小拇指,犹豫中,沈美人浅笑提示:尾戒,男生戴左手,女生戴右手,两人双手有始有终,比较圆满。作为普通女子,因日常各种劳作,几乎不戴戒指,可生动的花瓣式素银包裹和凝重的老红珊瑚有些许风霜满面的味道,触动我心。

走出“张园99”,向老旧的弄堂深处走去,爬山虎静静攀援着略略黯淡的砖墙,为波澜不惊的市井生活做耐看的注脚。有老爷叔推着坐着囡囡的童车缓慢而过,还有阿婆守着烟杂摊等候老生意,走着走着我便从小巷穿出,踏上了茂名路。

哪里会有理想的生活与完美的城市?我为偶遇张园而庆幸,也为能在这周末集市里遇到的上海女子而愉悦。大都市居不易,俯首谋生之余,把对美好事物的兴趣转化成对美好生活的另一种追求,孜孜不断充实劳作,避免生活无着和怨念丛生。

于我,前面,还有茂名南路和她的种种都市传奇等着去寻访。

(刊于2019年1月10日解放日报朝花周刊·综合版)

这是“朝花时文”第1807期。请直接点右下角“写评论”发表对这篇文章的高见。wbb037@jfdaily.com。 投稿类型:散文随笔,尤喜有思想有观点有干货不无病呻吟;当下热点文化现象、热门影视剧评论、热门舞台演出评论、热门长篇小说评论,尤喜针对热点、切中时弊、抓住创作倾向趋势者;请特别注意:不接受诗歌投稿。也许你可以在这里见到有你自己出现的一期,特优者也有可能被选入全新上线的上海观察“朝花时文”栏目或解放日报“朝花”版。来稿请务必注明地址邮编身份证号。

评论 建筑 女子丝瓜网 crf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