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这位拉市海边长大的诗人 以如海的智慧爱着

导读: 后来,在丽江多元民族文化的熏陶下,诗歌创作进入了更深层次的境界,特别是诗歌中的“丽江印象”、“纳西印象”、“旅游印象”等逐渐深入他的内心,这也就是他的第二站。走上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丽江这位拉市海边长大的诗人 以如海的智慧爱着"分享给大家!

丽江官方新闻综合门户网站

贫瘠的荒漠

冷漠的崖缝

依旧展现生命之翼

毋庸置疑

等待

满载咏叹的古老精灵

背起满满一包裹的梦想

向着远方

……

初看这样的诗句,稚嫩中透着些许沧桑,再读却足以霎时间加重读者的心力。可谓初读不识诗中意,再读已是诗中人。荒漠、崖缝、精灵,这些诗歌印象无一不呈现出人生百态、白云苍狗。

▲和嘉胤

更令你惊讶的是这位仿佛饱经风霜的“老诗人”其实年仅25岁。他的名字叫和嘉胤,笔名索朗嘉措。这位青年诗人在20岁开始发表诗歌作品,《诗缘会》、《丽江文艺》、《壹读》、《中国诗词文学精品》、《现代诗歌文学社》、《诗选刊》等公众号、杂志上都留下了他的作品。他是首届丽江骨干作家培训班的学员、第三届《诗选刊》诗歌高研班学员,现任玉龙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文学协会副秘书长,丽江文艺编辑,同时也是文艺范工作室的特邀作者,2019年度“玉龙县文学创作之星”获得者之一,至今为止发表诗歌作品近百首。诗友田雪曾评价和嘉胤的诗歌:“意味深长,味美独特,比女孩的心思都要缜密”。

在丽江这块宝地上,巍峨挺拔的玉龙雪山、滔滔不绝的金沙江,孕育了勤劳智慧的纳西儿女。现在,就让我们透过他作品的字里行间,去贴近这位在美丽的拉市海边长大的纳西文艺青年,去剖析他那些从灵魂深处溢出的精美诗句。

诗歌似一列火车 途经4个驿站

总体来说,和嘉胤的诗歌创作历程经过了四个“驿站”。第一站如一切写作者一般,情到深处,有感而发,写尽昨日快泪。

后来,在丽江多元民族文化的熏陶下,诗歌创作进入了更深层次的境界,特别是诗歌中的“丽江印象”、“纳西印象”、“旅游印象”等逐渐深入他的内心,这也就是他的第二站。

“君看似花处,偏在丽江城,重重楼阁万里连碧波,层层青石千般修荏苒。多少游人,来来回回又几回。”

——摘自索朗嘉措诗歌《春风乱》

他说丽江之象,亦真亦幻,即似花,即青石。这就是丽江独到的魅力,如此亦真亦幻之象,无意中抚平了人们漂泊的哀伤。因此,来丽江的游人,总能卸下一身尘埃,细细咀嚼每一缕慢时光。

至于第三站是国家,第四站是全人类,这是所有诗人作家的情怀。走上诗歌创作之路以来,和嘉胤几度在诗歌中来回,最终他发现,他的灵魂、他的诗歌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和他脚下的土地连成一体。它们升华着他灵魂、装饰着他的世界。

诗人笔下的丽江:一种“刚好”的美

“三月的烟雨,洗净了整座古城,洗净了谁的岁月?”和嘉胤说,丽江的春天走得太迟,一场三月烟雨,足以洗尽古城的世故,洗尽人世的铅华。

“诗歌确实很有深意,但就现实而言,这些诗歌的意义在哪里呢?”

“要说意义吧,我希望丽江古城能够永远‘古里透新’,这样游人才能百临不厌,而达到这种目的,就离不开‘三月烟雨’因素。三月,一个很适中的温度,这是丽江古城的温度。这也是我们纳西人的一个‘刚好的温度’,刚好的热情,刚好的含蓄,一切温度都‘刚好’。”

提及“刚好”,和嘉胤还讲到诸多的人文地理、民风民俗、民族文化。如滇西北高原海拔有“刚好”的高度,开放与包容并存的民族文化“刚好”能够被外人接受又不失本来面貌,汉藏文化在丽江的“刚好”相遇丰富了纳西文化……漫长的岁月中,他的笔锋已经化作记忆的长矛,挑开了土地的表层,铭刻着真实的丽江。

诗人的伤痛:人不可有“分别心”

也许是诗人本身的内敛所致,交谈中,和嘉胤话语中不时透着谦卑与含蓄。

他说他只是初学者,但也是幸运者,步入文学界以来,和嘉胤不断与鲁若迪基、和凤琼、蔡晓龄、赵国军等丽江本土知名作家学习交流,思维不断拓展,创作层次不断提高。“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看得更远,也看得更清。”话语中,也不禁流露出了他对前辈的感激。

对于和嘉胤而言,所谓的“看得远”、“看得清”并非局限于用肉眼看世界,而是以心来审视自己的灵魂。因此,他无时无刻不在用诗歌来引领自己。

与和嘉胤接触后才发现:和嘉胤似乎总是“吃不饱”。每次,他都会最大限度将饭菜吃完。平素的聚会,和嘉胤也“颇不热情”,即便大家酒意正酣,他依旧以茶代酒。

这些不起眼的细节在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身上表现得如此具体,不禁令人生畏,他却很平和地说他这样做是不想痛苦。

日常生活中,每每看到有人浪费粮食,或者喝多了酒的人吐了一地,又或者行人随手乱扔垃圾,他的脑海里就会无端地浮现出农民弯腰种地、服务员俯身打扫污垢、环卫工人躬身清理垃圾的一幕,他的心就会无端作痛。

至于为什么会痛,他说这可能是诗人的“人类情怀”所致。他还说,其实不管是诗人还是其他人,都应该有一颗“互换心”即将心比心,可惜,现在的人虽有“互换心”,更多的却是“分别心”。

“‘分别心’是密宗用语,简单地说就是心怀不轨,一个人无论身处何境都不能这样。我们的纳西文化就是做到了‘分而不别’,才能在今天多元的文化中保持自身的特色。”和嘉胤说。

倾听和嘉胤如此深邃的心声,令人不禁赞叹,却同时也为他惋惜。和嘉胤在高中毕业后因故未能进大学继续深造,然而他从来没有放弃,通过成人高考继续完成学业,填补了空白。

“现在的你已经是大学生的身份,你觉得文化程度的高低对你的诗歌创作有影响吗?”

“影响是有的,但也不是绝对的影响,诗人与文化层次有直接关联,与文化程度却无必然干系。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纳西族诗人,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热爱自己的家乡,通过作品,让世人更深入的了解丽江。”和嘉胤说。

突然想起和嘉胤的索朗嘉措这个笔名,有“智慧如海”之意。也许,正是那如海的智慧,他才能如此深邃通透的剖析自己的家乡,也才会以无端的隐痛表达对世界的爱。

1

2

采写:李志文

编辑:李丽明 徐泓

文化 诗歌 诗人丝瓜网 crf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