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君立:宋朝其实并不弱

导读: 两个军事集团的最后决战,最高指挥者和统帅直接决定了战争的结局,在传统政治体制下,皇帝和丞相人选有极大的运气成分,宋朝遇到这样的坏运气,也正好给蒙古人带来千古难逢的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杜君立:宋朝其实并不弱"分享给大家!

《最后的抵抗》这本书,基本将宋蒙战争的来龙去脉讲得非常清楚。

宋朝亡于蒙古,有一些因素,宋朝组织体系是官僚化的,军事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且不受重视,而蒙古完全就是一个军事集团,组织完全是军事化的,组织成员几乎全部都是军人,战争自然淘汰,能打仗就成为将军,宋军在组织方面根本无力对抗,战争毕竟考验的是双方的集体组织力量,业余的干不过专业的。

蒙古打宋朝打了45年,等于打了两代人的时间,这中间,双方的对阵成员也换了好几茬,好比两只球队反复打了好多场比赛,这考验双方的排兵布阵水平。很明显,宋朝这这方面逊色太多,文官化的宰相负责制和皇帝制度,损公肥私是基本原则,这与蒙古军简单实用的战争体系形成鲜明的对比。

作战双方在武器和兵力等方面差距并不是很大,因为蒙古军队也都有大量的汉军,而宋军也不乏归降的金朝军队。但宋朝对军人的管制非常多,军人地位也极其低下,这在战争时代是明摆着要倒霉的。宋朝最后灭亡了,留下了许多悲壮的诗句,这是文人的专长。

当然,宋朝也不是没有人才,其实宋朝人才比蒙古要多,但这些人往往不得重用,或者不得善终,因为权力最终掌握在善于内斗和谄媚的官僚手中。

在个别战役中,宋军打得蒙军落花流水,但下次再战,上次大胜仗的宋朝领军者可能就已经被罢官了。钓鱼城可以阻击蒙军很多年,但类似钓鱼城的很多易守难攻的要塞往往不战而降,仅仅是因为守军将领畏战,或者用人不当。

在宋军序列中,一些民兵性的民间自发军事组织往往非常有战斗力,这是因为他们较少受到官府的干涉。

以前人们总说宋朝在军事上很弱,其实这种弱完全是自我限制、自我边缘化的结果,真正在战争表现上,一旦遇到组织得力的军事将领,宋军照样可以打败蒙军,就如同汉武帝时代打匈奴一样。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在宋蒙战争中,蒙军的名将如过江之鲫,而宋军方面就少得多,仅有的,也大多昙花一现而已。

宋朝最后几年,遇到的皇帝宋度宗恰好是个和晋惠帝一样的傻皇帝,智力极其低下,而贾似道又贪财好色,玩弄权术,进一步加重了国家危局。两个军事集团的最后决战,最高指挥者和统帅直接决定了战争的结局,在传统政治体制下,皇帝和丞相人选有极大的运气成分,宋朝遇到这样的坏运气,也正好给蒙古人带来千古难逢的好运气。许多精兵良将甚至民众,如刘整、吕文焕,最后被逼上梁山,从失望到绝望,投靠了蒙古,宋朝实际上只能走向灭亡,话句话说其实是自身自灭,是自杀。

农耕帝国总体是内向的,以官僚体系层层桎梏,专注于对内的掠夺和镇压,对军事力量非常害怕,唯恐武力坐大,喧宾夺主。宋朝的困境其实也是明朝的困境。

此外,官僚集团一般内部倾轧非常普遍,互相拆台,落井下石,见死不救。

蒙古军内部也有不同民族和派别,但由黄金家族直接领导,一般情况下各自作战,虽然也有内斗和宫廷阴谋,但一般都会很快选出一个优秀的领袖和组织方案,从成吉思汗到窝阔台到贵由、蒙哥、忽必烈,这种连续性保持了蒙古军在战争中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

值得一提的是,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后,就确定作为最高领袖的大汗要通过呼里勒台大会选举产生。虽然由诸王推举的大汗也都出自成吉思汗的子孙,但无不以军功能力和实力作为主要竞选指标。这在某种意义上,具有民主和公平的现代性,比宋朝皇位完全基于血亲的传递制度要高明得多。再伟大的帝国,一旦权力继承出现问题,所遇非人,瞬间就能从辉煌走向灭亡,秦始皇的大秦帝国便是如此。元朝最后灭亡,也与呼里勒台大会被废除有一定关系。

一个文官化的政治官僚体系面对一个完全组织化的大型军事集团,如同一个满腹经纶的书生面对一个大狼狗,书生什么都能干,但在打仗这件事上,他并不比狼狗更擅长。最后的结果是狼狗咬死书生。

一个文官政府下面附带有一支军队,与一个军队中附带有一些文官,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在战争中,后者更专业,也更高效,结果是更有战斗力。

军事是个系统工程,而官僚体系往往人走茶凉,没有连续性。

战争说到底,是考验双方在战争资源方面的组织能力和动员能力。雅典打不过斯巴达,这样的历史场景,可以找很多类似的案例,如明朝亡于满八旗,国民党政府在1949年的败亡……

作者 杜君立

大秦帝国 宋朝 战争丝瓜网 crf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