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的回忆—图说1979对越自卫反击战始末

导读: 被越军开枪打死在位于云南省金平县中越友谊桥上的解放军士兵。 2008年冬,中越双方几十年的边界纠纷终于在界碑勘定中降下最后的帷幕,而几千名中国年轻的战士却永远长眠在大山脚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血色的回忆—图说1979对越自卫反击战始末"分享给大家!

从1976年起,越方自行中断了位于云南省河口县南溪河上的中越友谊桥,破坏了中越铁路联运

被越军开枪打死在位于云南省金平县中越友谊桥上的解放军士兵。

云南边防民兵在被越军打死的烈士墓前宣誓

解放军在红河岸边埋伏准备进攻

解放军准备进攻

解放军进攻前分析

反坦克火箭筒手李光辉在战斗前沿准备出击

解放军炮兵向越军阵地进行集火射击

解放军火箭炮对越军发起轰击

1979年2月17日凌晨,中国坦克越过红河攻入越南老街省

解放军攻克越南谷柳后,与越军展开巷战

解放军攻克红河岸边的老街火车站

解放军通过老街火车站继续向前推进

解放军击败越军王牌316A师后直扑柑塘

解放军攻占柑塘大桥

解放军13军主力于1979年2月25日攻克越西北重镇柑塘市

解放军11军3月3日攻占封土县城

解放军攻占越军254团(黄连山省属)德南团部

解放军继续进攻进攻郭参

1979年3月3日午,解放军攻占沙巴,歼敌2000多人,重创越316A“王牌”师

解放军正在山林间搜索溃散越军

跋山涉水,解放军继续向前推进

轻伤不下火线是解放军的战斗传统

坚持战斗,轻伤不下火线

“战地上的九姐妹”电话班,荣立集体一等功

解放军将士向山上敌军进攻

解放军士兵在欢呼胜利

胜利者的笑容

在战斗中宣读上级的嘉奖令

雨中守卫在战壕里的解放军士兵

战斗间隙,疲惫的解放军士兵

学越语:我们宽待俘虏

解放军车队翻山越岭向前线运送战斗物质

支前民兵的骡马队与解放军车队一起运送弹药上前线

漂亮的解放军女兵为战斗后的士兵表演节目

日夜辛勤工作的解放军战地医院

解放军给越南百姓分发粮食

解放军士兵帮助越南瑶族妇女背粮食回家

解放军帮助越南百姓修补房屋

越南主人躲避战火去了,解放军士兵帮忙喂鸡

解放军将越南商铺贴上封条

解放军医务人员给越军女战俘治伤

越军俘虏,他们打跑了美军,却打不过解放军

越军俘虏,军容气质明显偏差

战俘营中,越军战俘自办黑板报

交换俘虏临别前,越军战俘与解放军看守热情告别

解放军战斗英雄陶少文的母亲(左)和战斗英雄李成文的母亲(右)

苦练杀敌本领,那时候的解放军令人尊敬

中越边境线上,解放军时刻注意对岸越军动向

搭乘坦克前进的解放军士兵

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解放军的功过任由后人评说

凯旋回国的解放军战士

凯旋回国的解放军

有人说中越两个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是最无法理解的,也是最血腥的。中越军人在1979年春天的短暂战争中更真实地认识了对方,用血流成河来描述这场边境战争决不夸张,双方合计伤亡数字绝对在10万以上——从1979年2月17日到3月5日,短短19天,日均伤亡5000人。19天的战争并未解决两国争端,而后妄图报复的越南又迅速在边境上抢占山头,结果中越双方又围绕着法卡山、老山、者阴山断断续续交火,形成了更加绵长的中越战争。

2008年冬,中越双方几十年的边界纠纷终于在界碑勘定中降下最后的帷幕,而几千名中国年轻的战士却永远长眠在大山脚下,为了你我,为了祖国。

血与火的激情,终究在时间的年轮中消退,曾经的豪情万丈也被历史逼进了角落。几番冬夏,沧桑世事。烈士无言,只有山风陪伴,英雄寂寞,只有回忆长存。但我们的记忆却不能凉薄,无论怎样,每一个牺牲者都永垂不朽。

每一个牺牲都永垂不朽

在中国西南云南省南部的中越边境,有一座著名的山峰——老山,其与越南北部紧紧相连。25年前,数千人的鲜血和躯体曾经洒满了这座山峰及附近的每一个角落,如今仍然散落在山顶山谷中的一段段战壕、一个个暗堡和一件件武器残骸令人惊叹。现在,那里已经成为了一处半开放的游览点,人们可以穿过恐怖的雷区,登上它那曾经令无数人惦念和心痛的顶峰,眺望更遥远的山峦。

(老山主峰。)

一场发生于20世纪末、长达近5年的著名战争,把这里的山峰和丛林变成了闻名于世的暴力和死亡场所,成为越南人心中永远的痛,更成为一代中国人心中的英雄圣地。而走近那一块块“禁区”和“雷区”的标志和那一簇簇炮火后重生的丛林,20多年风风雨雨后的历史留痕和杂草丛生又使人觉出一股肃然之气。

1979年3月,著名的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后,不甘心忍受失败之羞的越军又于1981年在扣林山和法卡山与中国军队数次交手,但处处落败。然而越南当局一直无视中国政府的正告,在中国军队撤走的情况下,又在两国交界的老山和者阴山等地区越境构筑工事,埋设地雷,把整个老山、者阴山地区变成军事挑衅的前沿碉堡。

(越南军队同样战斗意志坚定。)

这些地区都是当年中越两国军队为了各自的信念和职责而浴血厮杀的战场。顺着弯弯曲曲的简易公路,汽车在雷区中渐渐接近老山主峰。在进入老山主峰的大门口,有全副武装的中国解放军士兵在站哨。“祖国知道我”,门头上的大字仿佛在提醒每一个来访的人:这里是一段历史的入口处。在老山主峰下的一个小广场上矗立着一座高大的英雄塑像,它的原型人物叫张大权,是为收复和守卫老山而伤亡的3000名中国军人中的一员。站在老山阵地的顶上,尽管所有重要部位都经过了重新修理,成为永久性军事设施,但仍然可以觉得历史还真实地保存了那场战争的残局模样:蛛网般纵横交错的战壕,坍塌的暗堡和阴深的枪孔,星罗棋布的士兵掩体。

1983年12月,中国解放军开始接受收复“两山”(老山、者阴山)的作战任务。1984年4月28日凌晨,解放军在大小20多个阵地同时展开进攻,当时解放军官兵中最为著名的战斗誓言是“血战老山顶,领土一日还,卫国当英雄,血染战旗红!”经过一场接一场的惨烈战斗,越军最终从一段段战壕、一座座山头上败退,4月29日凌晨,老山主峰被解放军收复。

越军再次在老山地区被中国军队击溃震动了越南朝野和其支持者们。随后5年内,越军先后从南方,甚至从柬埔寨占领军、老挝驻军中抽出大量王牌军队进攻老山地区,但是除了留下大量尸体和伤兵,老山仍然牢牢地控制在中国军队手中,成为中国不可争议的领土。

(这些烈士的故事会永远被后人铭记吗?)

在老山下的麻栗坡县城边上,有一座著名的“麻栗坡烈士陵园”,一座有着雄伟大门也有围墙的陵园。那里躺着900多名烈士,年龄最大的是叫做李远兴的战地民兵,牺牲的时候39岁,职务最高的是叫做张正光的团副政委,年仅35岁,云南武定人;最小一位是山东茺州的一位叫做李涛的战士,他出生于1967年10月,牺牲于1984年4月29日,牺牲的时候年仅16岁零6个月,据说他还是一个刚入伍3个月的新兵。在900多名烈士中间,还有一名是女性,她是麻栗坡籍的女民兵杨志琼,牺牲的时候才20岁,是在夜间站岗的时候被越军袭击牺牲。

迈进大门,可见在数万平方米的山坡上,一排排水泥铸成、碑墓相衔的烈士棺,沿走道两旁整齐地排列着,水泥棺久经风雨已经泛出青色,但墓碑上醒目的红底名字显然刚涂过漆,与四周的青山翠绿早已经融为一体。这样的情形实在让每一个人都会有种心恸。无论如何,躺在这里的烈士都是中国的国家英雄,应该受到自己人们的尊重,无论过去,无论现在,无论将来。

战争 英雄 回忆丝瓜网 crf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