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宪司公用”款瓷器初探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元青花“宪司公用”款瓷器初探"分享给大家!
元青花“宪司公用”款瓷器初探
李宵陆
微信版第383期
近年,宣城老城原电影院大唐建筑工地,出土一块珍贵的元青花“宪司公用”款枢府釉残盘。该盘底残宽13公分,底足6公分,盘外壁楷书“宪司公用”,字体俊秀,呈十字型顺序。器心印缠枝莲花纹。胎体洁白细腻,釉质莹润,青花发色淡雅,钴料为进口的苏麻尼青。
说起“宪司公用”,不禁使人想到现藏扬州博物馆“宪台公用”款元青花残碗标本。“宪台公用”四字位置和字序与“宪司公用”完全相同。
何谓“宪台”?“宪台”是元朝中央机构“御史台”的别称。元代的三大中央机构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是忽必烈即位以后,沿袭宋金的制度,而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官僚机构。中书省和枢密院的最高长官由皇太子兼任。而御史台的设置是先由汉人张雄飞献策“为天子耳目”,西夏儒者高智耀也建议设立御使台。忽必烈接受他们的建议,于至元五年(1268)成立御史台。御史台长官虽不是皇太子领衔,但都一律是蒙古人担任。御史台有内台和外台之分,其官品一致。京都的御史台为内台,“行御史台”为外台。至元十四年(1277),始置于扬州,称江南行御史台。御史台“司耳目之寄,任刺举之事。”能“纠察百官善恶”,也有指陈“政治得失”的责任。
扬州出土“宪台公用”款元青花标本,与其“行御史台”所在地相吻合。报道出现“宪台公用”款元青花标本有两件,一件是扬州的完整四字款,还有一件出土于宣城梅文鼎纪念馆工地(现在是博物馆)的“宪台公”三字元青花标本,“用”字残缺。
为何宣城的梅文鼎纪念馆建筑工地也会有元代官衙专用的瓷器标本。原来宣城梅文鼎记念馆所在地,自晋代以来就一直是官衙所在地,当地俗称“府山头”,现在建有“府山广场”,是城市闹市区休闲之地。这里在元代是宁国路总管府官衙所在地,同时还设有“肃政廉访司”机构。
何谓“肃政廉访司”?肃政廉访司俗称“宪司”“监司”,其前身为提刑按察司。在元代地方统治结构中,廉访司“布诸道,抚临郡邑”,是凌驾于路、府、州、县之上的三大官府之一(另外两个是行省和宣慰司)。同时,隶属于御史台和江南、陕西二行御史台的二十二道廉访司,又相当于元代地方监察网络中的基本网结。
由于南宋是最后一个被元所灭,所以南宋的汉人南人地位最低等。“御史台、行台、按察司独不用南人”。到至元二十四年程钜夫破天荒地担任南台(江南行御史台)侍御史。元史专家洪金富先生说:“南人官至廉访使而得以名登史传的,也只有王都中、程钜夫、臧梦解、贡师泰、周伯琦寥寥五人而已。”当然见于《元史》的南人廉访使还有欧阳玄、吴当、陆垕等。贡师泰,字泰甫,号玩斋,宣城贡村人。他家学渊源,是个著名诗人。《元史》本传说他“以文学知名,而优于政事。”现南湖贡村还存有“贡”字形曲水流觞石器。
宣城出土“宪司公用”款元青元标本是与“肃政廉访司”官府机构相吻合的。可在官衙所在地出土“宪台公用”标本,就使人疑惑。还不仅仅出土一块,笔者曾见藏友收有“台用”一字半元青花标本。其来源之地是市博物馆(梅文鼎纪念馆)建筑工地。笔者猜测“宪台公用”之器,可能来源于上级机构的划拨。
“宪司公用”款元青花标本不是出土于元代官衙所在地,而是距元代“万户府”旧址(现在的市实验小学)仅为200米左右的大唐建筑工地。“万户,官名。金初设置,为世袭军职。统领千户(猛安)、百户(谋克),隶属于都统。元代相沿,其军制设万户为万夫之长,隶属于中央枢密院;驻扎各路者,则分属于行省。设万户府以统领千户所。”宁国路设有万户,有万户府,顺理成章,只是不知道宁国路的达鲁花赤是不是和万户同住万户府?
在北门大唐工地还出土一块“宪司”两字元青花盘底标本,字是在盘心,字序为逆时针方向书写。可能字遵循在器内为逆时针方向,在器外则为十字顺序这样一个规律。从俊秀的字体上看,书写之人绝不是一般的工匠,而是有娴熟书法功力的读书人。在瓷器作坊里,除了有书法好的读书人,可能还有一批文人画家。
曾创造天价,轰动整个收藏界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为什么有那么高价?个中原因,除了元青花本身稀少外,还有一个更重要因素,那就是瓷器本身是一幅精湛的元代人物绘画。为什么在绘画艺术高峰的唐代,没有在瓷器上发现有精湛的绘画作品,就是瓷器作坊里缺少文人画家,更多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工匠。唐代那么多的长沙窑瓷器,飞鸟花草双鱼俱多,鲜有人物,更谈不上精彩之作了。在取缔科举考试的元代,大多数读书人做官无望,只能挣扎在社会底层,元代“九儒十丐”,确实如此。
元青花“宪司公用”款标本,珍贵矣。
参考资料:
元代中央官制
元代肃政廉访司研究
(作者系宣城市邮政局职工,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
金 人物 忽必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