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奔丧梦母亲说:八年不回家看我,你让娘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季羡林奔丧梦母亲说:八年不回家看我,你让娘"分享给大家!
最近在看《季羡林随想录》,其中有一篇叫做寸草心的文章,内容是怀念母亲的,除了他对母亲的悔恨自责之外,最有讨论话题的就是母亲撞客的情形,有些人相信世道的轮回,就如这个流书用户所说,肉体的消失,灵魂的永恒。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读过季老的《一条老狗》,又读了这篇《我的母亲》两篇文字结合起来,让我更深切地感受到望九之年的季老对母亲的怀念和深深地自责和愧疚之情!两篇文章都出现了这句话,内容有不同,但真情无异,每次读来都触动了我的泪点,希做儿女的我们每一个人早一点领悟这句话里的蕴含的遗憾之情,不让这句话成为自己抱憾的借口!
以下内容为《我的母亲》节选。
我是一个最爱母亲的人,却又是一个享受母爱最少的人。我六岁离开母亲,以后有两次短暂的会面,都是由于回家奔丧。最后一次是分离八年以后,又回家奔丧。这次奔的却是母亲的丧。回到老家,母亲已经躺在棺材里,连遗容都没能见上。从此,人天永隔,连回忆里母亲的面影都变得迷离模糊,连在梦中都见不到母亲的真面目了。这样的梦,我生平不知已有多少次。直到耄耋之年,我仍然频频梦到面目不清的母亲,总是老泪纵横,哭着醒来。对享受母亲的爱来说,我注定是一个永恒的悲剧人物了。奈之何哉!奈之何哉!
关于母亲,我已经写了很多,这里不想再重复。我只想写一件我决不相信其为真而又热切希望其为真的小事。
在清华大学念书时,母亲突然去世。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赶回清平,送母亲入土。我回到家里,看到的只是一个黑棺材,母亲的面容再也看不到了。有一天夜里,我正睡在里间的土炕上,一叔陪着我。中间隔一片枣树林的对门的宁大叔,径直走进屋内,绕过母亲的棺材,走到里屋炕前,把我叫醒,说他的老婆宁大婶"撞客"了--我们那里把鬼附人体叫做"撞客"--,撞的客就是我母亲。
我大吃一惊,一骨碌爬起来,跌跌撞撞,跟着宁大叔,穿过枣林,来到他家。宁大婶坐在炕上,闭着眼睛,嘴里却不停地说着话,不是她说话,而是我母亲。一见我(毋宁说是一"听到我",因为她没有睁眼),就抓住我的手,说:"儿啊!你让娘想得好苦呀!离家八年,也不回来看看我。你知道,娘心里是什么滋味呀!"如此刺刺不休,说个不停。
我仿佛当头挨了一棒,懵懵懂懂,不知所措。按理说,听到母亲的声音,我应当嚎陶大哭。然而,我没有,我似乎又清醒过来。我在潜意识中,连声问着自己:这是可能的吗?这是真事吗?我心里酸甜苦辣,搅成了一锅酱。
我对"母亲"说:"娘啊!你不该来找宁大婶呀!你不该麻烦宁大婶呀!"我自己的声音传到我自己的耳朵里,一片空虚,一片淡漠。然而,我又不能不这样,我的那一点"科学"起了支配的作用。"母亲"连声说:"是啊!是啊!我要走了。"于是宁大婶睁开了眼睛,木然、愕然坐在土炕上。我回到自己家里,看到母亲的棺材,伏在土炕上,一直哭到天明。
我不能相信这是真的,但是希望它是真的。倚闾望子,望了八年,终于"看"到了自己心爱的独子,对母亲来说不也是一种安慰吗?但这是多么渺茫,多么神奇的一种安慰呀!
母亲永远活在我的记忆里。
孝顺父母,并不是一定要大富大贵,对于家人来说,常回家看看,陪他们聊聊家常就已经是最好的礼物,希望大家都能在父母健在的时候明白这个道理,不要等亲人不在了,再悔不当初!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
季羡林 母亲 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