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迪威:美国的将军,中国的兵--史迪威与驻印军的缅北反攻战(二)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史迪威:美国的将军,中国的兵--史迪威与驻印军的缅北反攻战(二)"分享给大家!
在印度兰姆伽军事基地接受整训的中国远征军
本文共1634字丨阅读全文须要2分钟
三星上将的痛苦
缅甸抗战打响后,史迪威被蒋介石委以重任,要他在缅甸担任指挥。蒋告诉史,已在缅甸的中国军队第五、六军只接受史的命令。两天后,蒋又用书面形式告诉史迪威:
我愿通知你,今早我已下令第五、六军置于你的麾之下,林蔚的司令部在腊戍,在后方你可以使用他的司令部。我已命令他给予你一切帮助,你可以用他的参谋人员,在后方他可担任你的参谋长。我已命令林(蔚)、杜(聿明) 和甘(丽初)将军绝对服从你的命令。
史迪威受命后,立即赴缅指挥第一次缅甸作战。
首战的失利,中英盟军的溃败和巨大伤亡,让史迪威内心异常痛苦和愤怒。他当然为自己的指挥不利自责,为日军的残暴凶猛愤怒,为中英士兵的无辜牺牲叹惋,但在这些情绪背后,更令他懊恼的则是,这场大溃败的背后,有他无法明言的、更深层的矛盾--他与蒋介石之间的矛盾。
在远征缅甸的盟军队伍里,英国的亚历山大、美国的史迪威、中国的蒋介石,他们之间的指挥权问题是错综复杂的。
英国当局对中国军队一直抱有很深的成见,甚至认为凡中国人皆不可信。在第一次缅甸会战中,英军的行动计划不到迫不得已的时候绝对不会通知中国方面,也“拒绝我方派遣联络参谋于其师旅司令部。”正由于此,在战斗中、经常出现英军单方面撤离作战区域后,中国军队仍在坚持自己战斗的局面,从而造成军事行动上极大的盲目性,损失惨重。
蒋介石当时是中国战区总司令, 但联合军统帅部未赋予蒋介石在缅甸作战的指挥权。蒋本人对英国人也不信任。一方面是因为丝瓜网战争爆发后,蒋介石多次以积极的姿态,主动要求出兵帮助英军,不但没得到英国理解,反而处处受到英方的怠慢和鄙视,心里十分不快。另一方面,蒋介石清醒地看到,英国在亚洲战场上的首要目标是全力保卫印度。缅甸的存亡虽然重要,但毕竟不是根本。
因此,蒋介石一开始就不愿将中国入缅部队交给英方指挥,并企图以中国战区总司令的头衔来指挥中英双方在缅甸作战的部队。在未达到目的之后,蒋介石又坚持史迪威全权指挥入缅的中国部队,并要求史迪威在战略上着重严密防守,而不是单纯协助英方,并反对让中国军队放弃自己阵地去驰援英军防卫的曼德勒以南地区。
蒋介石想用美国(即史迪威)来压迫英国。1942年4月,蒋介石赴缅时,曾在腊戍明确地向中国军队的将领宣布了五点指挥关系,确定了史迪威对中国的指挥全权。此外,蒋介石还特别叮嘱第五军军长杜聿明说:“你归史迪威指挥”,要他“绝对服从史迪威,对于英方的有关问题由史迪威去办。”
史迪威作为一位美国将领,到英国的殖民区域指挥中国军队,这使他的地位显得颇为特殊。美国派史迪威远赴中国,原意是“进行协调和安抚,保证滇缅公路畅通无阻,把各派势力糅合起来并抓住指挥权。总的来说,就是要给他们点颜色看看”。但史迪威是一位杰出的军事人才,却不是外交家,更不善于在政治泥淖里钩心斗角,彼此周旋。
史蒋矛盾的早期表现主要集中在盟军指挥权上面。史迪威当时的地位是,既未与英国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确定指挥关系,又无大批直属的美国军队归己指挥,并且实际上,对中国军 队,他也无调遣全权。
1942年3月8日,日军从泰国向缅甸南部进攻,攻陷仰光,使能够向中国运送美援物资的唯一大港和铁路终点丢失。当时国民党第五军3个师及第六军均在缅甸,控制着腊戍和滇缅公路。在这种形势下,史迪威决定将中国军队集中到同古决战,以收复仰光。但蒋介石为了保存实力,反对这一决定。在史迪威再三坚持下,蒋介石表面表示同意,暗中却密令中国军队的将领故意制造困难,延宕作战行动。所以,史迪威很快就发现:“他并没有指挥他所率领的中国军队的实权。”
经历了之后的历次战斗后,史迪威不无感慨地对旁人说:“中国军队之所以不能有效地作战,主要原因是蒋的干扰,他的经常干扰和来信,完全抵消了我的权力。”蒋介石对史迪威的指挥权滥加干预当然并不单纯出于他“愚蠢、害怕和防御态度”,从根本上说,蒋介石是出于对日作战不感兴趣。
本文来自《人物》2010年第8期。
人物 蒋介石 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