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艺术介绍——德国表现主义画家埃里希·赫克

导读: 在赫克尔的艺术创作中,他善于在戏剧性的情节中描绘人物的思索、焦虑和病态的精神面貌,病人、小丑、孤寂者等饱受磨难的形象,使他的画面充满痛苦、悲哀和不安,他似乎在压抑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西方艺术介绍——德国表现主义画家埃里希·赫克"分享给大家!

埃里希·赫克尔(ErichHeckel,1883.7.31——1970.1.27)德国表现主义艺术家,是"桥社"的创始人之一。主要作品有:《桌边的两个男人》、《两姐弟》、《卡拉马卓夫兄弟》等。桥社是德国表现主义美术社团。1905年由德累斯顿理工学院建筑专业的学生恩斯特·路德维格·基尔希纳、埃里希·赫克尔、E.布莱尔和卡尔·施米特-鲁特勒夫发起。

“桥社”一词的含义是团结所有德国艺术家,共同起来反对腐败的学院派绘画和雕塑,建立一种新的同日耳曼传统有联系的而又充满现代情感和形式的美学,从而在艺术家和切实有力的精神源泉之间建立一座“桥梁”。

他们从新印象主义画家及凡高、蒙克等人的作品中吸收营养,发展了一种以简化的自然形体和版画作品中的线条为主的明晰风格。1913年因内部意见分歧而宣告解散。埃里希•赫克尔受蒙克、凡高等人影响,他在艺术中追求“内在需要”的表现。

埃里希·赫克尔1883年出生在德国的萨克森郡的杜勃恩,是铁路建设工程师的儿子。本来,他怀着更多的文学倾向,但最终形成了自学成才的画家和图形艺术家。21岁入德累斯顿技术学院学习建筑,并参与创立表现主义社团《桥社》。早期作品色彩强烈。25岁赴意大利旅行后改变了画面的色调,渐渐趋于和谐。不过,与其同伴相比,他似乎保持了一种严谨、冷静而克制的风格。在赫克尔的艺术创作中,他善于在戏剧性的情节中描绘人物的思索、焦虑和病态的精神面貌,病人、小丑、孤寂者等饱受磨难的形象,使他的画面充满痛苦、悲哀和不安,他似乎在压抑自己的内心的激情而使得画面趋于和谐与稳定。

1911年,埃里希•赫克尔定居柏林专事绘画。早期油画采用印象主义技法,色调明亮、鲜艳。以后受立体主义影响,形象结构显示出几何形的变化。成熟期的作品则强调色彩对比,并且喜用急速运转的大笔触勾画形象,产生一种粗犷、有力的艺术效果。1936年他被纳粹政府列入颓废画家名单,遭到迫害,约700件作品被没收或封存,其中一部分被毁坏。晚年在卡尔鲁厄学院任教。

《桌边的两个男人》是埃里希•赫克尔作于1912年的一件代表作,描绘了两个男子正在桌旁交谈的戏剧化场景。在这个压缩的室内空间里,右边的男子身体前倾正说着什么,而左边的男子双眉紧蹙,满面愁容,显然正承受着某种折磨。这种心事重重、面色憔悴的人物形象正是赫克尔许多作品中的典型形象,它使我们想起诸如《两姐弟》之类的画中的那些人物形象。画中背景的墙面上,挂着一幅基督蒙难图,似乎向我们暗示了该画的悲剧性主题。画中的人物神态及背景气氛,令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俄国作家妥斯托耶夫斯基的小说《卡拉马卓夫兄弟》,可以说,这幅画几乎是这篇小说的文学插图。

他使用方的或带角的形状造型,这种几何形状似乎是受立体派的影响。不过与立体派不同的是,他不是出于结构的需要,而是为了传达某种强烈的感情,并揭示出人物复杂的心理。他笔下的人物形象看上去憔悴而郁闷,仿佛因长期生活的重压或痛苦的折磨而陷人了某种绝望的无以自拔的境地。粗放的线条、沉闷的色彩则强化了其作品的表现力。

1913年5月,桥社解散,赫克尔举办了首次个展。 在同一年,他与年轻的艺术历史学家和收藏家沃尔特开始了终生的友谊。1920年后,赫克尔转向了风景画。其艺术语言的震撼力虽然有所减弱,但风景中的那些结晶色块散发出相当迷人的魅力。几何状轮廓线勾勒出简约的景物和裸女。颜色虽然是自然主义的,但却进行过夸张,显示出非同寻常的效果。与其伙伴一样,1937年,他的艺术亦被纳粹指责为“颓废”,其七百多幅作品被没收充公。在此困境下,他被迫移居奥地利的卡林西卡。二战后,他任教于西德卡尔斯鲁厄美术学院。

《阅读中的女子》的人物的面部被勾勒的略显畸形,线条看上去非常的不细腻,赫克尔在此幅作品中注重的是色块的运用,颜色相比与前两幅作品明显艳丽许多,大块的红色凸显出作者创作时的热情。这幅作品构图有点凌乱,但整体效果很好。画中的女子以半坐半卧的姿势,舒舒服服躺在沙发上,用一张毯子盖住显然光溜溜的身子。女读者噘起了嘴唇,她的脸型多少令人联想起来自非洲的雕像,这正是“桥社”表现主义画家最擅长表达的。这幅以粉蜡笔和覆盖颜料快速完成的小尺寸图像,洋溢着无拘无束与浑朴自然的风味。

埃里希·赫克尔的工作延伸超过六十年。1963年,在慕尼黑、柏林和斯图加特举行了埃里希·赫克尔作品回顾展。

女子 艺术 人物丝瓜网 crf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