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女作延续的力量|韩小凌专栏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处女作延续的力量|韩小凌专栏"分享给大家!
在众多得以拍出首部电影并在业内外引起一定重视的新导演里,能于随后三五年里拍出第二部作品且依然保持不输第一部水准的,却并不多见。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问题呢?
近10年来,中国电影业赢得了全世界的关注,吸引了包括金融行业在内的多种行业投资,并创造了连续多年超过30%的年增长率。于此热潮中,“新导演”已经不只是那些想要拍出自己人生中第一部长片的影视业新人,也可能是一种投资计划的噱头、一个公司商业计划书里的策略,或者,只是一次活动的营销手段。
新导演们也许在投身于这样的各类选拔、创投过程中,多数都并不清楚活动本身的真正意图,只是在内心的浪漫期许和周遭蜂拥澎湃的热潮中一次次尝试。所以,几年下来,经常会见到同一个剧本项目在不同的创投会间游走,新导演和他的团队进化成pitching达人和PPT圣手,却可能在几年以后听说片子一直没有拍出来。这当中一定有些人确实是有成为导演的能力和才华的,也有相当多的人也许只是善于讲述而已。而那些没能被拍出来的项目,对于前者来说绝对是令人痛惜的遗憾,对于后者、包括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却算是避免了资源浪费、伤害投资人热情的情况。
不管怎么说,无论是以得奖还是以票房肯定的方式成为了一名新导演,目的并不应该是只拍这人生的第一部片子,而是要成为一名可以持续拍片的导演,或者成长为在影视领域有可持续贡献的影视工作者。遗憾的是,在众多得以拍出首部电影并在业内外引起一定重视的新导演里,能于随后三五年里拍出第二部作品且依然保持不输第一部水准的,却并不多见。
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问题呢?
首先,要延续性地从事一项影视业的工作,都是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摄影需要懂得用光,要精通各种摄影机设备等,在胶片年代要对后期配光有了解,在数字年代要对调色技术有判断和掌控;美术除了要有天赋的审美和鉴赏力,还要有各种年代、行业、文化、历史的了解和再现能力;录音师必须有敏锐的听觉能力,最好有优秀的音乐素养,外加对录音工程知识的精通;编剧必须要有对生活的观察和捕捉能力,并能有机地转换成笔下的人物和故事,要有结构的搭建能力,有哲学的思考甚至诗意的升华;表演者同样需要有优异的生活观察能力,并能以自身为“器”还原人物以灵魂;而导演,是应该对上述所列举的各个门类的知识都有所了解,并能做出判断和选择的一个工种。
如果一个“导演”缺乏或者根本没有这些基本的技术知识、艺术审美,恐怕是难以在这种包围中长时间工作的。
很多新导演的处女作都是在极为简陋的技术条件下完成的,谈不上完美,能得到肯定,更多是基于行业对新人的一种鼓励,以及处女作所特有的一种激情和朴实。到了第二部时,如果不能补上短板,却又失去了激情和朴实,就很难再获得同样的评价了。
其次,缺乏生活阅历和人生积累是影视行业所有岗位最大的造血机能障碍症。
这种问题和近些年曾经火热的“IP说”有一定关联,很多年轻人看到高点击的网文成为IP,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就以为蹲守在电脑前“创作”就一定能出好作品。但是,几乎所有年轻人自身的生活圈子、人生体验都是有限的。业内知名的编剧如高满堂,在创作一个自己并不熟知的题材时,第一个要求就是要去采风,要去采访人物原型。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创作方法,如编剧刘和平、刘恒,他们熟读史书、史料,因此写历史剧都是胸有丘壑的,或者为了写好一个年代,查阅的资料是以房间计的。
相较之,急于出名、急于赚钱的心态下,匆匆接活的人也就注定了多数只能停留在写手水平上,或者是再也拍不出像样的第二部电影。现实题材和现实主义之所以被强调得多,确实和现在很多年轻创作者脱离现实生活,又不具备现实主义的创作能力有关……
行业终于回归理性,此时和以后,这个行业真正需要的都不只是“新导演”和“第一次”,更需要的是那些有第二、第三部作品,真正掌握了创作方法和创作技巧的影视工作者,也只有合格的、职业化的影视工作者,才有可能和其他专业的伙伴一起让这个行业持续稳定发展下去。
总局关于延边卫视频道、宁夏广播电视台影视频道广告播出严重违规问题的通报
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更多资讯请登录手机版“综艺+”m.zongyijia.net
文化 导演 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