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病重大臣重被录用,宴会上同僚向其献殷勤,他想:大祸临头!

导读: 宋太宗连忙把左右屏退下去,他问寇准襄王如何,这与寇准心中所想一样,但寇准说:“既然皇帝决定了,那就这样吧!”按理说寇准有立储之功,但寇准绝不会提起当初与宋太宗立储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皇帝病重大臣重被录用,宴会上同僚向其献殷勤,他想:大祸临头!"分享给大家!

历史上有名的官员很多,有的大臣善于运用谋略得以善终,有的则预感到危险,却依然为朝廷效命,至死也不忘皇恩。从古代看,历史上对待文臣最好的朝代当属宋朝,这是宋朝重文抑武的一个重要表现。虽然弱化了宋朝的军事,但并不是说这些文臣都是无能之辈,在宋朝有些文臣很厉害。

宋朝厉害的王朝中,有一个文臣个性很强,对待宋朝可谓忠心耿耿,但最后却落个客死他乡的结果。并不是皇帝对他不好,只因宋朝此时奸臣太多。

这位有个性的文臣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宰相寇准。寇准赶上大宋王朝对文官最好的时代,他是宋太宗时期的进士,19岁高中进士,有乡人劝他虚报一下年龄,别让朝廷以为太年轻。在古代没有身份户籍可查的年代,虚报个几岁不成问题。但寇准坚持说:“我为朝廷效命,怎么能欺骗皇帝呢?!”寇准一出场,便表现出其敢作敢为的鲜明个性。

虽然寇准得到宋太宗的赏识,但同为朝臣的同僚对他很妒忌。有一次寇准与温仲舒骑马外出。此时与寇准有矛盾的大臣张逊特意安排一个人装作疯子,在寇准和温仲舒马前喊“万岁”,这可是大逆不道之罪,是杀头之罪。

寇准在朝堂上守着宋太宗的面与张逊就展开对骂,两人谁也不服谁,当然谁如果服了,都可能会被治罪,寇准的罪刑更大。宋太宗再对文臣仁义,看到两人像娘们一样骂街,大怒!寇准与张逊都被贬谪,寇准贬到青州去任职。

寇准走后,宋太宗就仿佛少了点啥。不久他又把寇准招到朝中。因为此时赵光义遇到了烦心事,那就是立储之事。有大臣建议立储被赵光义治罪发配。虽然寇准善于劝谏,但他也有原则,凡是利于朝廷的事寇准都极力劝谏,凡是涉及皇帝家的私事,寇准都会婉转拒绝。

宋太宗问寇准立储的事,寇准婉转说了句话:“立储之事不能与近臣、后宫商量,应该立有贤德之人”。宋太宗连忙把左右屏退下去,他问寇准襄王如何,这与寇准心中所想一样,但寇准说:“既然皇帝决定了,那就这样吧!”

宋太宗驾崩后,宋真宗继位,这就是刚才所说的襄王。按理说寇准有立储之功,但寇准绝不会提起当初与宋太宗立储时的对话,以他在太宗时期的地位,宋真宗依然重用。

999年,契丹兵犯掠宋朝,大臣毕士安建议寇准为相,可以防御契丹人。1004年,辽太宗与萧太后率20万大军浩浩荡荡向幽州进发,并威胁到北宋的都城。

说起这段史料,北宋之所以弱,从这里可以看出苗头。契丹人来了,过惯了花天酒地朝臣就想当妥协派,建议宋朝赔点金银完事。但寇准却主张天子亲征,他让宋真宗亲自到前线去督战,只有这样才能激励士气。

宋真宗虽然是个仁义皇帝,但他没有宋太宗打仗的经验,他心里没底。但在寇准的极力劝导下,宋真宗明白他不出现在前线已经不行了。但此时的朝臣依然还当妥协派,特别是推荐寇准的毕士安居然以为星宿不和,他不能随君亲征。如果搁明朝早就“咔嚓”了,宋真宗对一些不敢跟随大臣并没有怪罪。

实践证明,宋真宗到前线后,的确起到了激励作用,宋军看到皇帝来了,哪个还敢怕死。虽然宋朝没取胜,但辽国主动求和,这才有了“澶渊之盟”,宋辽结为兄弟之国。有人说“澶渊之盟”是宋朝耻辱条约,但如果没有宋朝战争优势,恐怕战场上得不到的,谈判桌上也很难得到。

随着寇准的地位越来越高,嫉妒他的官员也不少。甚至有妥协派认为寇准让宋真宗亲征是图谋不轨,宋真宗的耳朵根子发软,真就信了,于是就贬了寇准的相位。

寇准被贬后,奸臣丁谓就成了宋真宗身边的宠臣。丁谓知道自己无论能力和水平都比寇准相差太多,就想把寇准拉拢过来,成为自己的小团体一员。然后他建议宋真宗再次启用寇准。

寇准的门生建议寇准不要赴任,恐怕去了凶多吉少。但寇准却答应复任原职。到了东京后,在一次宴会上,寇准胡子上沾了菜渣,丁谓连忙给寇准擦。寇准却生气了,认为丁谓有失大臣礼节。丁谓一看寇准不识抬举,就决定收拾寇准。但寇准也意识到得罪了丁谓,他这次复任凶多吉少,恐怕要大祸临头。

宋真宗晚年时,丁谓联合刘皇后掌握大权,而寇准则联合其他大臣要太子监国。这就触犯了刘皇后的利益,让丁谓感觉到了危机。

不久拥立太子的事被丁谓以谋反罪杀了一个太监,还诬陷寇准也参与了。寇准被贬到雷州,4年后客死在雷州。

欢迎各位看官批评指正,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契丹 宋朝 寇准丝瓜网 crf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