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的儿童精神

导读: 比如儿童文学作家林格伦创造的《长袜子皮皮》一书中的形象,正是把儿童从迷信权威和道德主义中解放出来,让皮皮变成了自由人类的象征,获得了恒久的生命力。 从身边来说,那些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家庭教育中的儿童精神"分享给大家!

家庭教育中的儿童精神

作者:童喜喜

在没有孩子之前,所有父母都不是父母,而只是普通的男女青年。可以说,家庭教育是因为儿童而诞生的。

在没有学生之前,所有的教师都不是教师,而只是普通的成人。可以说,学校教育是因为儿童而存在的。

蒙特梭利说:“儿童正是作为一种精神上的存在而不仅是肉体上的存在,才给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原动力。也正是儿童的精神,决定了人类发展的进程,并有可能把人类引向更高级的文明。”

儿童精神,是一种极其细微、却又极其长久、极其精妙的精神力量。

希腊文明被誉为是西方文明的摇篮。象征希腊古典文明的拉丁语中,“儿童”一词意味着:自由者。

从西方的各种儿童文学经典作品中,我们也不难看出“自由”这个核心。

比如儿童文学作家林格伦创造的《长袜子皮皮》一书中的形象,正是把儿童从迷信权威和道德主义中解放出来,让皮皮变成了自由人类的象征,获得了恒久的生命力。

但是,自由真的就能概括儿童精神吗?甚至,自由真的就是一个褒义词吗?现在看来,还远远不够。

有学者认为,儿童诞生于欧洲,是文艺复兴之后,人们才“发现”了儿童。

的确,在中国古代,儿童是缺位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文化里没有儿童精神的萌芽。

恰恰相反,正因为中国传统文化迥异于现代西方文明,才从另一个侧面为儿童精神进行了补充。

我们可以把儿童精神更为详尽清晰地定义,是三个词:自由,自律,自新。

三者之间,是递进关系。

自由是基础。

这个似乎不用解释,正是当下民众最为强烈的呼声。

越是匮乏的,越是渴望,这是人性的正常反应。

但是,我们由此应该从学理上特别注意,不能把自由简单作为褒义词来思考,而应该回到原意上。

就像理想、信仰,这一类的词,其实,都不是褒义词,而是中性词。ISIS的发起者、追随者,堪称是有理想、有信仰的一群人了,他们也很自由——结果呢?

从身边来说,那些把个体自由鼓吹到极致的人,一般来说都是聪明的,都是能够在自由竞争中占据一定优势的人,他们的生命也不乏精彩,尤其会比他们周边的人要好那么几分。但是,这些人之中有太多人天资出众,终其一生,最后不过是混得一口好饭好菜。这样的人生,于人无害、于己也无利,辜负了造物主的一番恩宠。也就是钱理群先生说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自律是手段。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玉不琢,不成器。

从这一点上必须强调:有自由,才能有自律。

规矩从外部而来,就是压制,规矩从内心建立,就是自律。

只有个体的自由,就必然出现群体的堕落。比如现在美国大选的闹剧。

有了个体的自律,就必然有群体的自由。在这一点上,如果能够努力进行辨析和推动,这将会成为东方文明对人类新的贡献。

自新是目的。

自新,从现有词义来说,是自强不息,日有新得,所谓改过自新。

除此之外,必须增加一点:自我创新。

创造,每个人创造自己所能够创造的,是人的使命。

以自由、自律、自新这三个词为标准,我们的教育应该以怎样的架构进行?其实,倘若有着真正的思考,每位教师、甚至每位父母,都会逐渐归纳出自己的答案。

有了作为根本的儿童精神,以此为观照,我们的教育,才能不再是简单成为生命的附庸,不再是简单灌输知识,粗糙描摹生活

那时,我们的教育,将成为创造精神生活,推动人格成长,由此改良现实生活的工具。

那时,我们的祖国,将会在这样的儿童的手中,建设为物质丰饶而精神幸福的家园。

本书从新家庭叙事探索开始

谈到家庭的灯塔效应 谈到家族的重构

也谈到新家庭教育的一些关键词

以及对生命教育、艺术教育、道德教育、

亲子共读、家校共育等方面的思考。

这些探索最与众不同的是它既有理论的、

理性的思考"又有实践中经验的总结和反思。

童喜喜:作家 | 教育专家 | 资深公益人

中国十大作家奥运火炬手

说写课程创始人

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作品荣获国家级奖十余次

1999年起资助35位失学儿童

2003年捐稿费成立“童喜喜春蕾班”

迄今率队举办公益活动7000余场

个人讲座900余场

只身走遍中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

喜阅同心 我到我们

儿童 家庭教育 教师丝瓜网 crf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