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脑思考”能力说起,留学过的孩子优秀在

导读: 无论是从小就出国读书、还是像大部分学生的选择一样在美国读本科,动辄几百万的费用也要一个中产之家好几年甚至数十年的积蓄,缩衣节食、卖房子供孩子留学绝不是少数家庭的故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从“全脑思考”能力说起,留学过的孩子优秀在"分享给大家!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留学全知道(ID:EduKnow)

作者:静思,坐标美国,媒体人,专栏作者。

留学值不值?

你知道留学生最怕被问到哪个问题?——“你现在在哪儿工作?每月工资多少?”

朋友和我讲过一个非常扎心的故事。

她在美国读完硕士后回国工作,进了一家媒体公司做市场营销。回去第一年过年,全家聚在一起,她不怕被家里的七大姑八大姨们催婚、催孕,但怕极了亲戚们问她工作情况。作为全家族唯一出国读书的孩子,她清楚的记得自己和大姨之间的一段对话:

“你现在做什么工作啊?”

“市场营销、策划。”

“哦,是不是和销售差不多?(朋友无语)那每个月应该赚不少吧?你可是留学人才呐!”

“没有、没有,每个月到手也就6千多一点吧,现在留学生也没什么光环了,遍地都是。”

“才6千?那确实不多。当初还不如让你爸妈把这笔学费省下来再买套房子呢。你出国那两年房价翻了好几倍啊,你爹妈亏死了。”

一开始,朋友还尝试和大姨说说留学的其他好处,比如见识、眼界、语言、跨文化能力的提升。可当她看到大姨嘴角一抹敷衍的笑容时,她知道,这一切在亲戚们看来只是“狡辩”、给自己找台阶下。

“不值得!”、“性价比低!”、“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当留学的价值只是简单粗暴地被工作、月薪这些显性收益来衡量时,和与之付出的学费相比,似乎是一件不划算的“买卖”。

我们以赴美留学为例,来算一下小学、中学、本科每个群体的留学费用开销是多少?

因为签证、身份和公立学校学区规定等限制因素,多数低龄留学生只能申请美国私立小学和私立中学就读。

不算kindergarten,美国小学的学龄分布一般是5年,总费用:123万元——175万元(按汇率7计算)。

这还没包括孩子刚去时考虑到英语跟不上,需要上的一些语言培训班的费用,以及兴趣班的费用(在私立小学就读会两三项才艺或体育运动是标配)。

如果像中国大部分留学生那样从美国高中开始读起,高中和本科8年的开销大概是:

美高申请与标准化考试培训+4年美国寄宿=30万+140万=170万

美本身请与标准化考试培训+4年美国大学=30万+168万=198万

美高4年夏令营约12万

8年来回机票约10万

美高+美本8年开销,共计390万元。

据《2019留学白皮书》统计,中国留学生65%的家庭年收入在50万元以内▼

无论是从小就出国读书、还是像大部分学生的选择一样在美国读本科,动辄几百万的费用也要一个中产之家好几年甚至数十年的积蓄,缩衣节食、卖房子供孩子留学绝不是少数家庭的故事。

那学成归来、孩子工作后这笔帐多久能回本呢?

就算毕业起始月薪10000元、不吃不喝、每年涨10%-15%的工资(企业平均年涨薪率),大概也要7-10年才能赚回留学开销的费用。

而现实是,近半数的留学生毕业1-3年内月薪在6000元以下▼

数据来源《2019年留学白皮书》

现在越来越多学生选择去海外读文科、艺术类这些回本儿更“难”的专业。

算完这笔帐,你会发现,单纯从金钱的支出与工作后的收益来算,留学确实不值得。

可留学不是“买卖”、留学的帐不该这么算!

留学的帐该怎么算?

仅仅把留学的价值简单粗暴地浓缩成“找了一份月薪多少的薪资?”来计算是狭隘的。留学生早已不是“稀有物种”,薪资待遇和期待有落差是必然的事,只用“月薪”来算计纯粹是给自己添堵。

更重要的是,留学只是孩子一生中的一段经历,时代发展的如此迅速,我们不能指望孩子躺在“我留过学”这件事上吃一辈子老本。留学不是一锤定音敲定孩子一辈子的事。

当然,留学生、家长也会用“见识”、“人脉”、“资源”这些软实力去评估留学的价值,这无疑是进步的方面。就像一些学生在留学时也会努力social、参加各种party、小组,大家互相加Facebook、留联系方式,可最终对大部分人来说,这串名单里的人也不过成为点赞之交。更多留学生甚至没能与这些异国友人成为点赞之交。

在《2019留学白皮书》里显示,与其他国家留学生相比,中国留学生在社交能力、性格活跃度、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均有一定差距▼

走出国门,还是没能改变“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应试模式。

所以,当“资源”、“见识”这些东西没能真正“内化”成自己的一部分实力时,“软实力”也只能是“软肋”。

不用“每月赚多少钱”这种狭隘思维去算留学值不值、也不用“见识”这些难以量化和内化的东西去衡量留学价值,身为家长我们还能如何去理性看待留学的价值?我和多位海归、在国内担任招聘经理、管理层的朋友聊过后发现,如果孩子通过留学能收获以下3方面,这个学就没白留。

01

“全脑思考”能力

“全脑思考”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前美国心理学会会长J.P.Guilford提出的概念,指一种从多角度、多视野去生发和联想的思维模式。

J.P.Guilford

我曾和几位外企、“风口”行业创业的朋友聊过,他们都聘用过海归,除技术和学术能力,海归最受他们待见的优点是思路、看问题的角度、以及换位思考力比较强,综合而言就是全脑思考能力强。

留学生在国外面对不同文化、种族的人,除了增长见识外,与他们打交道时总会多想一步:我这么说or做会不会影响对方,恰当么?比如说,“巴西哥们儿听了这句话会有想法么?”

另一方面,留学生出国在外,代表的也是中国人的形象,自己会在意一言一行产生的影响。这些在无形中都培养了全脑思考的能力。

朋友在咨询公司工作,他说做项目时一个很明显的区别是,公司里留过学的同事除了看重数据外,还会从公司历史、文化、过去合作案例、以及对接人的背景这些因素去考量项目,而非留学生通常落脚点只有数据这一个因素。

全脑思考能力在工作上带来的好处是让自己的职业敏感度变得较高。你会较少以“我”为主,而是把上司、客户的需求点靠前打量,总是想老板、客户多一步所想,无论你身处什么行业都将让你在职场上领先。

02

懂得让自己的专业发挥桥梁作用

在美国读完教育学硕士后回国能找什么工作?周围大部分人要么做了老师、要么去留学机构做顾问,但一位从藤校教育学硕士毕业的朋友回国后加入了一家做APP的公司。公司想开发一款融合当前美国很火的“项目式学习”的App,不仅需要懂技术的人、更需要对“项目式学习”的理念、方法和案例有深入了解的人,朋友的专业背景非常吻合。

这是让自己专业在行业上发挥了桥梁作用。

还有,提到工程师,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满脑子想着公式、计算、戴着眼镜坐在电脑或一堆工具前动手做研发?这是我们对工程师的传统印象,可工程师借助自己的专业背景也完全可以去走“文职”这条道路。

朋友在美国读完工科硕士回国就业,像很多工科学生成为了一名工程师。只是,他这位工程师不搞研发,而是以写技术报告、初审技术论文为主。这份工作完美地结合了朋友父母想让儿子“成为理工男将来能在事业单位安稳度日”和他自己“弃文从理后重拾笔杆”的心愿,可谓求仁得仁。

这是让自己的专业在个人理想上发挥了桥梁作用。

在交叉学科、各行各业高密度合作的今天,我们要做的不是找一个萝卜一个坑那个最“对口”的工作,而是让自己的专业变成一座桥梁,能够四通八达延伸到其他行业,与它们产生交集,只有这样你的职业道路才能走得长远。

03

“脱困”能力

一位留学的朋友曾和我说:经历留学后,你现在把我丢在哪个国家和城市,我都能存活下来。

大部分留学生都经历过自己“一屁股屎”的状态,语言、文化、环境、课业、社交等各方面都是问题,可谓千疮百孔。留学生没有太多时间去慢慢解决问题、一点点成长,大家的成长都是在逼迫中突飞猛进。

但“高压”之下锻炼起来的迅速调整情绪进入状态、解决问题、多任务处理的能力是实实在在的,我把这些综合称之为摆脱困难的“脱困”能力。

大学同学在北京工作,她接到父亲重病的电话后,从交接工作、安排接手同事与客户沟通、辞职、办理退租房手续、订机票、整理行李全程只用了8小时。接完电话12小时候,她出现在了父亲所在的医院。

她说,完全没有时间和精力崩溃,她脑子里只想着一件事,把列在清单上的事情一件件解决好。这种做事习惯是她在留学期间一点点培养起来的,“太多事儿需要自己搞定,没时间闹情绪。”

在《2019留学白皮书》的调研里,家长看到孩子留学前后变化最大的前两项就是独立、坚强、开朗、自信。

数据来源《2019留学白皮书》

这些美好品质的收获都与“脱困”能力密不可分。“脱困”能力是一个人将来过好人生的重要能力。

当年,钱钟书在《围城》里尖酸地道出了留学的价值:“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

只是,能做方鸿渐那块“遮羞布”的留学文凭如今更像是一块舞台幕布,你有几斤几两,要拉开帘子看真本事。

留学值不值怎么算,都不如把真本事学到手重要。

美国 爹 专业丝瓜网 crf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