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造反,为什么李渊臣子劝他立刻称帝,朱元璋臣子却劝他低调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同样造反,为什么李渊臣子劝他立刻称帝,朱元璋臣子却劝他低调"分享给大家!
作为唐明两朝的开国君王,李渊和朱元璋都是谋反后坐上帝位的,但是两个人从起兵到称帝的时间间隔却有天壤之别。李渊公元617年起兵,618年称帝,而朱元璋公元1352年加入红巾军,1356年攻占应天,却直到1368年才称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原因就在于两人所处局势不同。
两人出身大不同,造反时,前朝形势也不同
两人起义时,隋朝已是穷途末路,元朝却还实力尚存其实早在公元611年,就有窦建德等人起义,但是并没有对隋朝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直到杨素儿子杨玄感起兵,才让天下为之震动。同时在这种情况下,隋炀帝还坚持攻打高丽,使得民不聊生。这让各地义军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冒了出来。
到了李渊起义的时候,隋朝的统治早就已经摇摇欲坠。而在公元1352年,在元朝的残暴统治下,虽然红巾军已经起义,但是朝廷的势力依旧强大,丞相脱脱还一度在对义军作战中,取得了极大的胜利。起义能不能成功?会不会还是像之前的义军一样被镇压?在当时是谁也说不清楚的事情。
李渊出身贵族,实力雄厚唐朝之所以为唐朝,这个"唐"字从哪里来的呢?其实就和汉朝的"汉"来自于刘邦称帝前被封为汉王一样,"唐"是因为李渊曾经袭封唐国公。
他的祖父父亲都是西魏的重臣。李氏一族在关陇一带有很大的势力,要知道这可不是科举制实行已久后的明清两朝。虽然隋朝已经开始实施科举制,但是根本就没有形成气候,各地的豪门贵族经过多年传承,实力不凡。
再加上李渊早就暗中积攒力量,所以等到起兵之时,他的麾下已经有不少人才。而他之所以选择在公元618年称帝,是因为他在这时候已经攻下了都城长安,同时隋炀帝也在兵变中被杀,天下陷入混乱之中。
于是他逼迫自己立的傀儡皇帝隋恭帝杨侑禅位给自己,这样虽然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在造反,但是至少名义上他的帝位是隋朝皇帝让给他的。如此李渊就确立了自己的正统地位,同时也向天下英雄发出了号召,吸引他们来投奔大唐。
朱元璋起点低,必须低调做人防止被暗算
朱元璋的起点,却是历朝历代皇帝中最低的说到平民皇帝,大家都会想到刘邦和朱元璋,但是和朱元璋相比,刘邦至少还是一个亭长,还能够吃饱饭。
朱元璋却是一个连饭都吃不饱,最后只能去当和尚的贫民。当他在公元1352年加入红巾军之时,不过是一个大头兵,手中一点势力都没有。
当他在公元1356年占领应天之后,朱元璋只能说是找到了一处暂时栖身之所。当时他的兵力不过十万,却是四面受敌。尚且强大的元军,野心勃勃的张士诚和徐寿辉,都不是现在的朱元璋可以匹敌的。一旦他露出想要称王的念头,迎接他的就会是灭顶之灾。
所以朱元璋在大学士朱升的建议下,奉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尽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暗自积蓄力量。他的运气也很不错,他所出身的红巾军主力大大地牵制住了元军兵力,同时张士诚和徐寿辉虽然实力比他强大,却因为害怕如果与朱元璋开战,如果不能够快速吞并他,将会被其他势力趁机偷袭,得不偿失,所以没有擅动刀兵,而朱元璋则得到了难得的发展机会。
因此他在加强应天防御之后,就开始鼓励生产,还大力推行屯田法,要求军队在各地开垦荒地,种植粮食。在意识到酿酒需要消耗大量粮食之后,他颁布了禁酒令,即使是手下大将的儿子犯令,也严惩不贷。
朱元璋存的不仅是粮食,还有人才。在应天,他专门修建了礼贤馆来招待投奔他的读书人。还曾经向儒生唐仲实询问之前历代开国皇帝平定天下的方法。从小就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他,居然有这样的眼光格局,当真十分惊人。
最终两人都获得了成功,但是相较而言,朱元璋更胜一筹。毕竟他的地位可以说是从无到有,都是他一个人拼出来的。而李渊的成功,则多少有些依赖前人的余荫。但是有一点两人是共通的,那就是对局势精准的判断力。因为隋朝的气数已尽和自己的雄厚实力,李渊决定称帝;因为周边势力强大而自身尚且弱小,朱元璋选择蛰伏。政治上的决定没有绝对的判断标准,只看是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