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忻”是北周将领,为何却在平定邺城时,下令“攻打”百姓?(4)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宇文忻”是北周将领,为何却在平定邺城时,下令“攻打”百姓?(4)"分享给大家!
宇文忻这条命令的“凭借”,也正是这个“信息差”
正如《孙子兵法》所说的,“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现实中的古代战争并不像很多影视作品那样时不时就能出现一个以少胜多的结局,更多的都是凭借人数优势来压制。
而宇文忻所代表的北周在当时部署的兵力是十万左右,反观尉迟迥,却是有着十三万左右的兵力,没有任何人数优势可言。
更别提作为进攻方的宇文忻,在发布攻击百姓的命令之前还属于颓势,且并没有什么地利、天和因素,几乎就与战败没什么区别了。
可《孙子兵法》中又说了,“兵者诡道也”,这个因通信手段所形成的“信息差”就刚好被宇文忻给抓住了。
所以也就有了他在下令攻击“邺中士民观战者数万人”的同时还大呼“贼败矣”的举措,虽然前线士兵都知道这是个“假消息”,可后方士兵不知道呀,宇文忻这边的后方不知道,尉迟迥那边的后方也不知道。
而这些观战者也只是普通百姓,在看到宇文忻调转矛头“攻击”自己之时,甭管能不能伤到自己,势必就会本能的向邺城内部跑,想要远离战争。
而离邺城最近的是谁?是尉迟迥的大后方,就像前面曾说的,尉迟迥一方是背城列阵的。
那么在他们动摇不定的时候,刚好就听到或看到百姓回城之时的混乱与叫喊声,他们会怎么想?
毫无疑问,只能是混乱,继而产生连锁反应,导致士气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甚至是跟着百姓的步伐向后撤,否则这些原本出城看热闹且与战场厮杀没什么联系的百姓为什么要跑?
毕竟除了那些少有的精锐部队以外,多数的士兵终归也只是普通人呀。
反观宇文忻一方,大后方的军队虽然看不到前面发生了啥,但是在听到“贼败矣”的呼喊声以及越来越远的“混乱喊声”之时,首先就在心理层面上“确定”了自己这一边快赢了。
即便只是假消息,但在他们的心中却是真的,士气自然也就上来了。
那么在此消彼长之下,宇文忻一边士气大涨,尉迟迥一边也士气大降,原本陷入颓势的战局也必然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扭转。
古代战争中普遍存在的“斩首行动”或者“夺旗”行动,也基本都跟这个类似,目的就是为了切断敌人的信息传递进程,让敌人无法有效接收“正确”的信息,从而不战自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