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相李林甫运筹帷幄选贤任能,为何最后却成了大奸臣?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一代名相李林甫运筹帷幄选贤任能,为何最后却成了大奸臣?"分享给大家!
据《旧唐书》记载,天宝八年(749),唐玄宗下诏开有道科试,宋州刺史张九皋(张九龄的弟弟)十分欣赏高适的才华,极力荐举他进京应试。在此之前高适就以诗歌闻名,时任殿中侍御史的颜真卿是高适好友,也积极为高适扬名。五十岁的高适终于否极泰来,应试及第。考后不到十天就由一介布衣华丽丽转身,成了封丘县尉。然而,这件事却成了李林甫“薄于文雅”的罪证之一。
有道科属于制举,是科举制度的补钉,虽然与正儿八经的科举进士及第无法相提并论,但也是李唐拣举发现人才的重要渠道。按规定:“文策高者特授以美官,其次与出身。”中举后所授官职的高低,需要根据其对策水平来评判。高适捞了个县尉的官职,很显然要比仅给出身者好出许多。
按唐制,县级政权分为赤、畿、望、紧、上、中、中下、下七等,京城所在地为赤县、京兆、河南、太原府所辖县为畿县,其余五等则根据人口、地理位置是否冲要等为区分,至开元十八年,六千户以上为上县,三千户以上为中县,不满三千户为中下县。高适任职的封丘县属于紧县,虽然不如赤(京)、畿、望县,但优于上、中、下县。
高适由一介布衣直接担任从九品上的封丘县尉,算不上荣宠,但也并非薄待。比起其他人来,他应该还算是比较幸运的。
如初唐诗人王无竞,仪凤二年“初应下笔成章举及第,解褐授赵州栾城县尉”,栾城不过是中县而已;神龙元年,严挺之进士及第后再应制举及第,授常州义兴尉,义兴也是紧县;晚唐诗人李商隐在任校书郎之后,迁转官是弘农县尉,弘农也只是紧县而已。
综上所述,紧、上县尉都是两任、三任官的迁转官,而高适此前就是个白丁,制举授官就拜紧县尉,也算是特殊待遇了。相较于严挺之、李商隐,高适还属于优待。而且,县尉是县里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员,对于初入官场的菜鸟来说,有利于他们积累工作经验,熟悉行政业务。没有基层的长期历练,如何在更高层次的岗位上做出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