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还有送扇子的习俗,至今已传承千年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端午节还有送扇子的习俗,至今已传承千年"分享给大家!
本周四(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除了人们熟知的吃粽子、祭龙舟、插艾蒿之外,端午节还有送扇子的习俗,至今已传承千年。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也叫端阳节。大家都知道,端午节是纪念我国爱国诗人屈原的日子。端午节有赛龙舟、吃粽子和挂荷包等传统民俗活动,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在我国古代,特别是宫廷贵族的文化中,还有端午节送扇子的传统习俗,这是一个已经具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的儒家文化传统。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在西晋名臣周处的《风土记》,这本书成了现代人查考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习俗的重要参考。
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午也就如称“初五”。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说:“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为端五。” 古人纪年通用天干地支,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而午时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午,古人与“五”通用,故端午、端五同义。还有一种说法,因唐太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为了避讳,改五为午,从此,端午之称更加普遍。
端午节的起源传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殉国。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看来,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