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想立幼子为储君,明知文官集团会反对,为何还要坚持

导读: 国本之争,是明朝万历时期一大重要历史事件,也是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事件。不仅导致皇权实际上分化,还成为晚明三大案的诱因,甚至是加速了明朝的灭亡。因此才有了那句:“明之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万历想立幼子为储君,明知文官集团会反对,为何还要坚持"分享给大家!

国本之争,是明朝万历时期一大重要历史事件,也是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事件。不仅导致皇权实际上分化,还成为晚明三大案的诱因,甚至是加速了明朝的灭亡。因此才有了那句:“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国本之争”是指万历皇帝册立太子一事,古代有“太子者,国之根本”一说,因此册立太子所产生的矛盾,便被称为“国本之争”。

这一事件的主要问题,就是万历想立幼子为储君,而群臣不肯答应。表面上来看,这只是一件小事,但对于明朝来说,这就触及到祖制。因为根据朱元璋定下的祖训,后世必须“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万历的原配王喜姐,是一位贤德的皇后,帝后感情一直很好。只可惜王皇后曾多次流产,导致无法生育,所以万历无法拥有嫡子。

万历九年,皇帝去向皇太后请安,结果见其身边宫女王氏十分美貌,于是就宠幸了她。万万没想到,这位宫女便怀上龙嗣,之后生下皇长子,就是朱常洛。但万历是出于一时兴起,对王氏并无感情,也就并不喜欢朱常洛。

后来,万历有了最喜爱的妃子郑氏,郑氏一进宫就被封为淑妃,第二年就晋升为德妃,接着被封为贵妃。当时没有妃子敢顶撞万历,只有郑氏敢和皇帝开玩笑。万历十四年,郑氏生下皇三子朱常洵,万历便有意将其封为皇贵妃。

万历对于郑氏的偏爱,已经远远超过朱常洛生母王氏,群臣都心知肚明,皇帝这样做,就是想册立朱常洵为太子。

万历之所以想立朱常洵为储君,全是因为宠爱郑氏的缘故。但他知道文官集团是不会答应的,因为有祖训在那里摆着,朱常洵只是老三,储位说什么也轮不到他。既然万历明知文官集团会反对,他为何还要坚持呢?

一、皇帝家事

在文官集团眼里,储君是国家大事,况且太祖皇帝早有祖训,在没有嫡子的情况下,要册立长子为储君。可皇帝越过长子,想要册立幼子为储君,这是在感情用事。他们作为国家栋梁,不能任由皇帝为所欲为。

然而在万历心中,立谁为太子,都是自己的家事,大臣作为外人,根本无权干涉。

万历作为皇帝,自己喜欢谁,想册立谁为皇贵妃,都要受到群臣的干涉,现在想册立太子,还要被群臣左右,这让他感到极度难受。为了争赢这一口气,万历也要和文官集团斗争到底。

二、文不如武

这里的文不如武,不是说文官的地位不如武官,而是说此时的文官集团,与功高盖主的武官有所不同。如果皇帝公然与武官作对,很可能会导致武官造反,可是文官不会,因为他们虽然地位高,但实力不足。

这时候的文官集团,已经习惯站在道德制高点,来约束皇帝。比如某天皇帝上朝,不小心摆一摆手,或是抖一抖脚,第二天就会收到无数份奏折,来斥责皇帝不注重天子之仪,这可比直接给皇帝一拳还要难受。

正是因为这种现象的形成,导致明朝的文官都以“死谏”为荣,就是说即使因为进谏被处死,也是件光荣的事。毕竟这是为国家而死,说不定就能名留青史,所以他们根本不怕死,反而希望死得其所。

这边文官们不怕死,那边皇帝也不怕文官,因为他们只会打着“为国为民”的旗号,不厌其烦地上书、进谏,并不会做出谋反之事。如此一来,万历就只好杀鸡儆猴,不仅逼退内阁首辅四人,还整治了上百名官员。

即使万历这样处置文官,也不会影响他的统治地位,他认为只要除掉反对自己的人,迟早就能达成目的。可他万万没想到,传统祖制已经在文官心中根深蒂固,为了维护这些制度,他们万死不辞。

为了与文官集团斗争,万历三十年不上朝,可即便如此,他也没能胜利。最后万历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册立朱常洛为太子,而朱常洵为福王。

福王从小娇生惯养,对于这样的结果很不服气,于是坚持不肯就藩。但在文官集团的压迫下,他也不得不去就藩。这就是当时文官集团的强大。

丝瓜网 crf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