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宗易储和夺门之变时,于谦在干什么,他为何没有出面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明代宗易储和夺门之变时,于谦在干什么,他为何没有出面"分享给大家!
正统十四年,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决定亲征瓦剌,结果却被对方俘虏。不仅对明英宗个人来说,这是备受侮辱的事,对整个明朝来说,也犹如晴天霹雳。一时间,群臣不知所措,百姓人心惶惶。
当时的兵部尚书是邝埜,但他当时跟随明英宗出征,便让兵部侍郎于谦留守主持兵部事宜。土木堡之变发生后,吏部尚书王直推荐于谦,于是在王直、于谦等人的建议下,孙太后命郕王朱祁钰监国。
后来于谦等人劝朱祁钰登基,同时册立明英宗儿子朱见深为太子。而于谦也升任为兵部尚书,全权负责筹划京师防御。史书记载:“当是时,上下皆倚重谦,谦亦毅然以社稷安危为己任。”
朱祁钰即位,是为明代宗,他对于谦极其信任,只要是于谦的提议,明代宗无不应允。在决定任用一个人之前,明代宗也要先询问于谦的意见。有人不满于谦权力太大,于是上书弹劾他,明代宗总是置若罔闻,对于谦则是更加信赖。
景泰三年,明代宗废掉太子朱见深,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储君。
景泰八年,明代宗病重。徐有贞、石亨、曹吉祥等人发动夺门之变,成功帮助明英宗复位。随后,于谦、王文等大臣被捉,不久被明英宗处死。
于谦的死,让后世无数人为其惋惜,更是坐实了明英宗“昏君”的头衔。那么明英宗为何要杀死于谦呢?
首先是于谦深受明代宗信任,这让明英宗很不舒服。他认为于谦拥立朱祁钰,就是对自己的不忠。加上当初明代宗废太子,于谦也没有出面阻止,便认定他站在明代宗一边。对于不忠心的臣子,自然不能手下留情。
其次,徐有贞、石亨等人,都与于谦有仇恨,他们恨不得将其除之而后快。当初明英宗被俘时,徐有贞就提议南迁,结果于谦厉声喝道:“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
石亨原本犯了错被削职,多亏于谦向代宗求情,才得以被宽恕。石亨自己功劳不大,可是得到世袭侯爵,心中有些心虚,于是主动举荐于谦的儿子。结果于谦说自己儿子没有功劳,不应该无故被提拔,暗指石亨有巴结之意。
就这样,徐有贞、石亨都对于谦心怀怨恨。他们之所以帮助明英宗夺位,就是想为自己谋个前程,但是有于谦在,就会有人阻碍他们的前程。因此,于谦必须死。
最后,明英宗对弟弟明代宗也是恨之入骨,然而他复位没几天,明代宗就死了。明英宗怨气找不到地方发泄,正好徐有贞又说:“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所以于谦便成为整个事件的“背锅侠”。
那么明代宗易储和夺门之变时,于谦在干什么,他为何没有出面?如果他当初阻止明代宗易储,或是帮助明英宗复位,也许结局就有所不同了。
我们先说易储的时候,明代宗易储是在景泰三年。自从明英宗被俘,于谦就以社稷安危为己任,他肩负着整个京城防御的重任,丝毫不敢懈怠。
瓦剌虽然被暂时打退,但也先的势力仍然在扩张。同时福建、浙江、广东都有不同部众伺机而动。湖广、贵州、广西等地,也有叛军到处作乱。而这一切军事调动,全部都由于谦一人安排。
光是这些事,就令于谦分身不暇了,哪里还有时间管易储之事。再说于谦是个“重社稷,轻君王”的臣子,只要百姓能够过得好,谁当皇帝都一样。在他心中,明代宗就是个很好的皇帝。
明代宗易储后,特意赐给于谦一座府邸,于谦执意推辞说:“国家多难,臣子何敢自安。”可见当时在他心中,仍然只挂念着百姓生活,明代宗易储决心已定,已不是他一个臣子能够左右了。
至于夺门之变的发生,于谦根本就不知情。石亨、徐有贞等人,本就与于谦相对立,他们要密谋大事,自然不可能让于谦知晓。他们巴不得事情赶快落实,好在明英宗面前参于谦一本,以除心头之患。
其实在夺门之变前,王直与胡濙等大臣,已经打算上书明代宗,请求复立朱见深为太子,奏书都已经写好了。只是还没来得及呈上去,夺门之变就发生了。而上书这件事,我想于谦也是不知情的。
因为史书中并未记载,于谦有参与这件事。再说如果于谦真有这打算,就说明他有拥护明英宗的心,那么明英宗说什么也没道理杀他了。只能说,于谦死在太过于正直了。
于谦的死,在当时的政局条件下,是必然的。可从感情上说,我们认为他死得很无辜,故而,于谦也成为一代忠臣的代表人物,我想正如他在《石灰吟》中写的那样:“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