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政权为何重视农业发展?浅析为何说政权与农业属于“共同体”

导读: 前言东汉末年天子势微,整个王朝处于地方诸侯分裂割据的政治发展形态当中,不仅如此各地方诸侯纷纷展开了频繁的兼并战争。尤其是在黄河流域地区的北方基本上被残酷的诸侯混战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曹魏政权为何重视农业发展?浅析为何说政权与农业属于“共同体”"分享给大家!

前言

东汉末年天子势微,整个王朝处于地方诸侯分裂割据的政治发展形态当中,不仅如此各地方诸侯纷纷展开了频繁的兼并战争。尤其是在黄河流域地区的北方基本上被残酷的诸侯混战所充斥,百姓长期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农业生产不仅仅毫无进步,甚至还发生了倒退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北方地区一直都是东汉王朝的统治中心,因此对于该地区的争夺现象也是最为激烈的。

《后汉书》载:"以招楚漢用兵之苦,漢二百年而遭王莽之亂,計其殘夷滅亡之數,又復倍乎秦、項矣。以及今日,名都空而不居,百里絕而無民者,不可勝數。"

当时北方地区的主要割据势力在中央有何进、董卓相继主政,地方上则被袁绍、曹操以及凉州地区的马腾、韩遂所分割。在袁绍组织起来的讨伐董卓的关东军发动战争之后,董卓势力被消灭,取而代之的则是吕布等实力较弱的割据势力。此时北方的主要割据势力主要为袁绍和曹操,袁绍的出身高贵自不待言,其占据着青、冀、幽、并四大州郡,成为北方霸主。

北方战乱

曹操虽然起势于青州,但是在长期的势力发展中逐渐展开了与袁绍的军事行动,最终通过官渡之战消灭了袁绍,基本上完成了北方地区的统一。而此刻的北方在经过长期战乱之后,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民众生活方面都已经面目全非。曹魏时期的北方地区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并且随着曹操在赤壁之战的失利,他也开始将关注重心转移到了北方的的经济恢复上面。

曹魏恢复北方经济的具体措施基本上都集中在在关乎国计民生的农业生产方面,统治者通过实行军屯、民屯以及大量的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来对北方地区的社会经济,尤其是农业经济进行了最大程度的扶持。在经过曹魏时期的经济发展之后,北方逐渐开始从原来的战乱影响中走了出来,成为了曹魏政权能够和南方两大军事集团相互并立的重要基地。

流民问题

曹魏时期北方地区军事屯田的快速发展

军事屯田作为一项重要的农业经济生产形式早在秦朝时期即已出现,秦始皇派遣大军北征匈奴时期,将匈奴在北方边疆地区的势力全部驱逐之后为了加强北部边防就已经展开了大规模的军事屯田。当时出征的数十万大军有很大一部分驻守在当地,为了保证日常的军事供给需要,秦始皇命令这些边防军就地开垦土地,发展军屯事业,

曹操在北方地区起势之后为了缓解军队的供给需要和统治范围内的社会稳定,同样也大力发展军事屯田。不过曹操时期的军事屯田大部分都是具有战时性质的,只是为了作战需要,并没有成为固定的经济发展政策。公元196年,在完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任务之后,曹操便以当时的都城许昌为中心开始了恢复北方经济的措施,最先开展的就是军事屯田。

《三国志》载:"可省許昌左右諸稻田,令淮北屯二萬人,淮南三萬人,十二分休,常有四萬人,且田且守。水豐常收三倍於西,計除衆費,歲完五百萬斛以爲軍資。"

民屯

丝瓜网 crf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