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就因为失去了一个地方,使得整个国家被威胁了160年(2)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宋朝就因为失去了一个地方,使得整个国家被威胁了160年(2)"分享给大家!
话说,当年赵匡胤制定的策略是,先易后难,他将南方基本都收复了,只是去世有点早,统一大业的重任就落在了他的弟弟赵光义身上。赵光义应是明白燕云十六州对宋王朝的意义,他于979年第一次北伐,不过没有成功。这次北伐应是策略上的失误,宋军先攻打的是北汉。
该政权和辽有盟约,辽当时也有派兵增援,不过,被宋军打败了,北汉很快就投降宋。宋军接着一路北上,当时,赵光义的想法是乘胜追击,这和那个年代的作战思路有关。五代十国时期有一堆小国,大家都是打完就跑,速战速决,不过,若是到了一大块平原地带,这种作战方式相对就不灵了。
更主要的是,宋军刚刚结束和北汉的战争,如果继续作战等于是疲劳作战,而对于辽来说,就是“以逸待劳”,单从这军队的作战状态上看,宋军就明显下风。更何况,赵光义还比较抠门,都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打了那么长时间的仗犒赏迟迟不来,谁还愿意卖力?这也可见,大宋皇帝有多么轻视武将。
当时,不是没有将领反对,几乎全员不支持,只有一人和赵光义站队,于是,这位皇帝就自个带兵跑到了幽州城下。结果,这仗打的时间很长,辽派出的援军和五院军来了个包抄夹击,还将赵光义给射伤了,宋军只好退回。这一仗很让赵光义没面子,于是,他决定要好好“养精蓄锐”,再战一次。
这一休息就是六年,期间,辽国内部也发生不少事情,辽景宗过世,萧太后实控朝政。这在大宋的君臣看来,机会太好了,小皇帝和太后的组合不就是“孤儿寡母”么,可以出兵了。他们还以为是柴荣的那个时代呢,萧太后很懂政治,在她管理下,辽国上上下下秩序井然,发展一点没受影响。
这次,宋军依然没打过人家,不过,依旧没有接受教训。第二次北伐,北宋后知后觉自己已经卷入旷日持久的战争中。赵光义的两次作战思路都是想“快”,第二次北伐中宋军基本是攻方,他事实上并没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这就暴露出他内心其实一直就没有真正重视过辽国,哪怕第一次差点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