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凤岐:清风明月本无价 远山近水皆有情

导读: 文|徐志刚“五四”以降,西风东渐。 近百年来,中国画的发展始终处在中西文化交汇碰撞的激流当中。在救亡心态驱使下,百多年前备受推崇的运用西方绘画理念和方法对传统中国画进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赵凤岐:清风明月本无价 远山近水皆有情"分享给大家!

文|徐志刚

“五四”以降,西风东渐。

近百年来,中国画的发展始终处在中西文化交汇碰撞的激流当中。在救亡心态驱使下,百多年前备受推崇的运用西方绘画理念和方法对传统中国画进行改良,“以西润中”、“以西启中”、“借洋兴中”、或曰“中西融合”的观念,一直是一代代勇于创新的中国画家的愿望与追求。在这条艺术探索之路上,行者多多,成者寥寥;其影响最大者,当属以徐悲鸿、蒋兆和、李可染为代表的新写实派和以林风眠为代表的新写意派,以及被称为背篓画家的吴冠中先生。

早在上个世纪初,徐悲鸿先生就在他的《中国画改良论》里适时应世的提出——“中国画学之颓败,今日已极也”,鼓吹中国画改良。我们暂且不论他本人在中国画改良的艺术实践上做得如何,迄今为止,他所提出的对中国画要“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却准确和全面的为后人指出了中国画改良的方向。

对当代中国画的画家来说,单纯走传统之路,无疑是走在一条末路上。先人已经在意境和技巧上把中国画应有的把戏或曰手段都已发挥到了极致,几乎没有给后人留有空间。走“中西融合”的中国画改良之路吧?可中国画与西画本来就是异质的,“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融什么?怎么融?这难道不是一条荆棘密布的绝路?!

林风眠先生在这条艺术之路上走过……

林风眠无疑是较为成功地融合了中西绘画艺术的一代宗师,在他的融合中,始终没有失去的是中国画的韵味。他1919年赴法国留学,就读于第戎国立美术学院和法国高等美术学院,在克罗蒙教授的画室中学习时,就在当时第戎国立美术学院的院长耶西斯的教诲下,树立了“艺术不应该是盲目写实,而应该创造。创造的源头应该是在自己的民族传统中”的艺术思想,开始了他在西方研究东方艺术的历程,走他自己“中西融合”的路。毕其一生,林风眠最终在“线”和“色”上完成了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突破。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就有人这样的评述林风眠:“融合了墨和油的趣味,平衡了古典作风与现代技巧……终于在历史上,在绘画上,他第一个真正综合了东方与西方,融化了二者的艺术”。学界认为:他借鉴了西方现代绘画中的造型观、构成观、艺术观,像塞尚、马蒂斯、莫迪里阿尼、毕加索等人,他都毫无痕迹地、创造性地移入中国艺术中,表现的却是中国的文化底蕴。尤其是在中国文化所特有的“寂寞无人之境”。

丝瓜网 crf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