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原到江南——中国古代经济重心是如何转移的?

导读: 包伟民 人大出版社学术守望者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唐]王建《雨过山村》江南地区的开发,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考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从中原到江南——中国古代经济重心是如何转移的?"分享给大家!

包伟民 人大出版社学术守望者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唐]王建《雨过山村》

江南地区的开发,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考古学家喜欢用“满天星斗”一词,来形容我国新石器时期各地广泛形成各具地域特色的古文明的盛况。他们将那些已经被发现的数以千计的古文明遗址归纳成六大板块。在不同板块间,文明发展的速度是有差别的。相对而言,位于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无疑是中华文明的中心。因此,长期以来,人们总是将黄河比喻成中华民族的摇篮。典型地反映中华儿女对黄河这种自豪感情的文艺作品,自然首推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于1939年首次演出的《黄河大合唱》。这首交响乐以黄河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庄严地讴歌了中华民族坚贞不屈、顽强抗争的英雄气概,大大地鼓舞了当时全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志。考古学家发现,在同样被归纳为古文化板块之一的长江下游地区,也早就有了相当发达的新石器文明。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是于1973 年被首次发现于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文化。河姆渡文化大致存在于距今7000 至5000 年,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已经发展出相当成熟的稻作文明。另一则是早于20 世纪30 年代被发现、主要分布于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距今5300 至4500 年。良渚文化以其精美的玉雕器而闻名。近年考古学家还发掘出良渚文化时期的古城与大型水坝,更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

丝瓜网 crf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