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查内容有增加! 2020高考【数学/地理/生物】考试大纲及说明出炉

导读: 2019年高考数学命题聚焦学科主干内容,突出关键能力的考查,强调逻辑推理等理性思维能力,重视数学应用,关注创新意识,渗透数学文化。 2019年高考数学试题计算难度明显降低,对

丝瓜网小编提示,记得把"考查内容有增加! 2020高考【数学/地理/生物】考试大纲及说明出炉"分享给大家!

来源于:教学考试杂志(ID:jiaoxuekaoshizazhi)

作者:朱欢、张燕、侯金海、高媛媛

转载请务必联系原平台获取授权!

2019年高考数学考试大纲解读

从已经公布的《2019年高考文科、理科数学考试大纲》来看,2019年的考试大纲与2018 年相比,在考核目标、考试范围与要求等方面都没有变动,总体来看,《2019年高考数学考试大纲》在指导思想、考核要求及考试范围方面延续了2018年的要求:

1.继续坚持“一体四层四翼”的命题指导思想,注重顶层设计,继续明确了“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这一高考核心功能;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内容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

2.无论是知识内容及其要求的三个层次(了解、理解、掌握),还是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要求、个性品质要求和考查要求都没有变化。

3.从《2019年高考文科、理科数学考试大纲》来看,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示,2019年高考数学的命题仍将保持相对稳定,在新的一轮高考改革到来之前,以平稳过渡的方式进入新课改。

2019年高考命题趋势分析

1.试题结构稳定

2019年高考数学命题聚焦学科主干内容,突出关键能力的考查,强调逻辑推理等理性思维能力,重视数学应用,关注创新意识,渗透数学文化。

2. 聚焦主干内容,突出关键能力

2019年的高考中,核心考点仍然是函数与导数、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数列、立体几何、概率与统计、解析几何、选考内容等。

在选择题或填空题中,集合、复数、程序框图、三视图、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三角形、线性规划、平面向量、数列的概念与性质、圆锥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导数与不等式的结合、函数的性质仍然是高频考点。

在解答题中,除数列和三角函数轮流命题外,选考内容仍然是极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

3.注重通性通法,淡化解题技巧

从2018年的高考数学试题可以看出,命题者依然坚守“重视通性通法,淡化技巧”,这为我们未来的备考指明了一个明确的方向:高考数学备考不宜过难过偏,要多从归纳解题通法的角度去进行教学备考。

4.降低计算难度,强调数学应用

2019年高考数学试题计算难度明显降低,对数学实际应用能力要求加强.如全国卷Ⅰ第19题解析几何题,从以前20题的位置前移到19题的位置,计算难度降低;全国卷Ⅱ第18题,以环境基础设施投资为背景,体现了概率统计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全国卷Ⅲ第18题减少了繁琐的数据整理步骤,将考查重点放在运用概率统计思想方法、分析和解释数据之上,突出了考查重点。

预计2019年高考数学,会把考查的重点转移到对数据的分析、理解、找规律上,减少繁杂的运算,突出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引导学生从“解题”到“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5.更加注重数学文化,体现育人导向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来看,涉及到的传统文化和生活实践越来越多,这也是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文化自信的一种体现.如全国卷Ⅲ第3题以优秀的中华建筑文化为背景,以榫卯为载体,从更高的要求和不同的角度,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图形的转化能力;理科数学全国卷I第10题以古希腊数学家希波克拉底在研究化圆为方问题时曾研究过的图形为背景,设计了一个几何概型问题,引导考生热爱数学文化,关注几何之美. 预计在2019年高考数学命题中会更加注重数学文化,体现育人导向。

2019年高考备考建议

1.回归课本.课本是根基,在进行复习时,要回归课本,发挥课本例题或习题的作用,注重基础,抓牢基础,充分利用课本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对知识追根溯源。

2.把握复习重心,不忽略边缘线知识.在复习过程中应在核心考点函数与导数、三角函数、解三角形、数列、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概率与统计、选考内容等主干知识上花主要精力,同时,不要忽略一些边缘性的知识。

3.命题者依然坚守“重视通性通法,淡化技巧”.因此高考数学备考不宜过难过偏,要多从归纳解题通法的角度去进行教学备考。

4.从2018年评卷情况来看,大部分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较好,文、理平均分分别比去年有所提高.存在主要问题有:数学语言的表述不严谨,使用数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薄弱,如2018年全国卷Ⅰ理科20题,很多考生不能从实际问题的背景材料中提取有效的数据信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独立思考、逻辑推理、数学应用、数学阅读和表达等关键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视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

5.不要盲目追求题量,而应注重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以及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的全过程,充分挖掘典型问题的内在价值与迁移功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新性。

6.要充分利用高三的各种形式的考试和练习,优化答题策略、思考答题技巧,培养好的答题习惯和书写习惯。

作者: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 朱欢

朱欢,教学考试杂志原创研发项目参与老师,任职于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中学数学一级教师,中山市优秀教师,中山市教学质量优秀教师。多次参与地区性期中、期末考试命题以及高考原创模拟试题编写工作,在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曾获广东省论文评比一等奖,参编《2017高考数学经典题型与变式》、《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等书籍。

深刻认识《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高考评价体系的具体实现,是高考命题的根本依据,它向我们展示的是最准确的、最精辟的考试内容,可为学生指明复习任务。吃透《考试大纲》,领会大纲精神是高效备考、科学备考的关键。

高考试题的命题原则是知识抽样、地图依托、能力立意、素养考查。结合2019年《考试大纲》要求,笔者对近五年高考试题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高考试题涉及的知识不要求完全覆盖,其总体特点如下:

主干知识年年考,边缘知识轮换考,重视教材,关注现实生活。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传承生态文化,树立动态平衡的人地协调观;遵循自然规律,树立因地制宜的环境修复观;倡导绿色发展,树立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观。

充分发挥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依托学科主干知识,通过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进一步优化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的考查内容。联系新时代主旋律及生产生活实际,通过探究式和开放性问题设计,进一步加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这就要求我们高三师生在复习备考中注意规避四大误区:过分追求解题技巧;复习起点高、难度高;缺乏针对性的能力训练;一味在低思维水平上的重复训练。

高考命题趋势分析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Ⅱ、Ⅲ选择题选材比较如下: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三套试卷中卷Ⅰ和卷Ⅲ有一组试题以文字材料为载体,卷Ⅱ有一组试题以表格为载体,其余三组试题的材料是图文结合的。试题选材视野开阔,视角丰富,视点具体,注重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生活、生产、生态,运用地理视角认识古今中外不同尺度的问题,彰显时代特征。

分析以上试题特点结合笔者对近五年高考真题命题规律的系统研究感悟如下:

新课标全国卷地理试题的命制是依托考纲进行的,在抓主干知识的基础上,细化了知识点,并且试题的选材和命制角度灵活,往往是小切口切入,但需要较大的思维量。新颖的试题背景提升了考生兴趣,培养了考生的地理思维。这就要求考生平时积极关注课外地理问题,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开阔地理视野,培养发散性思维。考生可以关注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要点,通过题组的方式将知识有机整合,做到高效复习。

以动植物为核心的自然要素整合题;以河湖为核心的自然要素整合题;以物质运动及能量交换规律为核心的整合题;以人口与城市和交通联系为背景的人文要素整合题;以工业区位为核心的人文要素整合题;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为核心的整合题等。

了解考纲考情,明确复习方向

1.构建结构化知识体系,突出地理思维训练

文综地理知识虽然内容分散,不容易抓住重点,但形散而神聚。因此在二轮复习方法和策略上,可以对整个中学阶段的地理知识进行拆分、重组,形成有主线、有知识内在联系的专题。考生通过知识的整理与分解,既能突出重点、化整为零,又能查漏补缺,聚沙成塔,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达到知识的优化,能力的升华。笔者在高三一轮复习未二轮复习初时,采用让学生动手归纳绘制思维导图的形式(见下图),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在复习备考中,我们要重视基础知识,更要重视对学科基础知识体系的专题构建,厘清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我们应对复杂多变高考试题的常规武器,也是我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知识依托,更是决胜高考的支撑点。

2.突破区域定位,掌握区域特征

在高考地理试题中,区域是知识的载体,试题一般以区域图的形式呈现,并以此为背景考查地理要素的分布、变化、特征、以及区域的开发方向、问题措施、区际联系等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描图、填图、绘制地理简图,有助于突破区域定位瓶颈,进而帮助学生掌握区域地理特征、明确地理概念和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提升读图析图能力。常见的区域定位方法有以下几种:

(1)地理坐标定位或经纬网定位法

世界区域位置的判读大致可以借助几条重要的经纬线来进行定位。如学生可以通过绘制如下世界区域简图进行识记:

(2)相对定位法——“辅助定位”

识记一些主要的经纬线和主要的地理事物,然后以它们为参照物,利用地理事物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如利用重要的海洋航线,记忆重要海峡、海域、半岛或岛屿的位置。

(3)区域轮廓定位法——“特征定位”

面状地理事物的轮廓特征:如大洲和大洋的轮廓、一些著名湖泊(五大湖、贝加尔湖、里海、咸海、鄱阳湖、洞庭湖、太湖、青海湖)等轮廓;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如山脉、河流、交通线、行政区划界线、海岸线等分布状况;点状地理事物的相关位置:如城市、矿产、山峰等进行定位。

3.加强地理图像的判读训练

对于不同类型的地理图像,只要深刻领悟其读图方法和要领,判读也并非难事,同学们可以尝试借鉴“四看三定”读图法。

在备考过程中要夯实基础知识,注重解决问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规范专业术语表达。要突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特征,重视对地理格局的把握和对地理过程的深入分析与综合,关心国家大政方针,关注时政热点,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高考重知识,更重能力,你掌握了方法和思路,高考就成功了!

作者:湖北省武汉市湖北大学附属中学 张燕

张燕,湖北大学附属中学地理高级教师,地理教育硕士研究生,中国地理学会会员,湖北省自然资源研究会会员,教学考试杂志社“优师计划”资深教师,武昌区地理学科教学研究指导小组成员,曾获评全国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等。独立承担并结题武昌区个人规划课题一个,武汉市、武昌区规划课题3个。先后在《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教学考试》各类出版社、杂志和报纸上发表文章50余篇。

考纲和考试说明的总体要求及必修部分和现代生物科技专题部分的考查内容没有改变,只是考试说明中生物技术实践部分做了一点微调,增加了相关的实验技术,同时题型示例中增加2018全国卷2"3题、2018全国卷1"3题和2018海南卷,30题。即整体结构维持稳定、局部微调,这种变化表明高考总的命题方向将继续朝着素养考查稳定推进;知识内容的局部微调也仅仅在选修一部分,涉及部分考生。

生物考纲与说明内容的解析

(一)考查方向体现核心素养

考试说明中考核目标增加了一段关于考核要求的表述。表明高考在能力要求上会更加注重素养考查及理论联系实际、会更加关注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的应用。高考生物命题中的核心素养,就是指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个方面来综合考查考生,引领了生物高考新方向。

生命观念是指对相关的生物学知识本身学习的同时,相应形成的观念认识,这里的生命观念,不是指知识本身,而是学习生物学知识或对生命特征进行解释后形成的抽象的观点,也是能理解或解释生物学相关问题现象的观念和思想方法。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对于这方面的内容近年高考题已经有所涉及,在复习中应引起足够的关注。

科学思维体现在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进行探讨、阐释或论证的过程,其中涉及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等方法。作为高考题目,科学思维主要是以基于证据的阐释或论证的面孔出现,近几年的高考题已经对此进行了多次考查,而且势必会成为命题的重要方式。据统计,2017年课标Ⅰ卷生物试题中4次出现解释原因类的设问,2018年课标Ⅰ卷生物试题中5次出现解释原因、原理、现象等类型的试题。

如2017年新课标卷Ⅰ第30题(题略)题中设问的解释原因部分,考查考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所提供的证据支持,来论证结论的正确或合理性。这是在高考题的解题过程中,最能体现思维逻辑和论证严密性的展现形式,这也将继续成为高考题命题的特征,高考也将延续这种设问形式。

科学探究作为上一轮新课改的关键词,近20年来已经在高考命题中成为常客,是高考题中重要的考查形式。它往往以热点课题为情境,以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控制变量、方法步骤以及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等形式体现出来。科学探究注重形式上的逻辑严密性,因此注重在提出假设、实验设计、分析过程中体现实验设计的原则、变量的控制及结果的合理性等。

社会责任是指根据所学知识和科学思维、探究能力后,对生命现象、社会现象做出合理的分析判断,如生态环保意识、爱国情怀、造福社会、崇尚生命等观点,在高考题中一般不会着墨太多,可能会融合于某种形式的考查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体现出来。

(二)命题重点仍在主干知识

作为高考命题和备考的指导文件,生物考纲和考试说明历来重视双基。不但如此,考纲所列考查内容的要求层次也基本维持稳定不变,体现了高考命题风格的成熟稳定与连惯性。

基础知识,特别是主干知识的剖析与运用,是高考命题的关注点。知识的挖掘、对比、剖析、运用,是近些年命题的特征和发展趋势。生物学知识主干主要包括生物体的基本结构与功能、代谢的基本过程、遗传方式与过程等相关问题、进化的基本理论与应用、稳态与调节的过程与方法、种群与群落、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等。作为高考命题的“四大金刚”,代谢、调节、遗传、生态,是非选择题命题内容主干中的主干,其命题形式尽管多变,但是一般离不开其知识框架的主体。例如,代谢一般不偏离诸如光合呼吸、酶的作用等,而且多以曲线或实验形式呈现;遗传部分多见遗传分析、杂交实验的设计与分析、遗传育种方法与过程等,调节部分则常见稳态的维持、反馈调节过程、神经激素调节方式与特点等,生态部分常以生态实例分析的形式考查种群与群落、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如2017年新课标卷Ⅰ第32题(题略)考查遗传分析,重点体现对分离定律、从性遗传、常染色体与伴X遗传的区分、同源区段与非同源区段的判断等,考查点均在对主干知识的剖析与运用,考生只有熟练掌握并能娴熟驾驭,才能顺利解题。

(三)夺分热门仍是实验考查

实验的考查最能体现考纲要求的几个能力考查,无论是实验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还是综合运用能力均能在实验考查中得到体现。实验设计与分析历来是体现生物学核心素养的考查重点,也是学生失分的集中点。实验考查的形式多变,既有传统的光合呼吸实验、遗传杂交实验、神经激素调节实验、也有近几年才出现的分子遗传实验、模拟生态实验等,既有书写实验过程、实验思路的,也有表述实验现象、分析原因的,考生需要在变化的实验情境中剥离出有价值信息,运用实验设计方法,正确解题。

如2017年新课标卷I第29题(题略)考查实验思路,所涉及的关键词包括实验分组、变量处理、实验结果的观察与处理等;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则注重说明结果与结论的相关性等。

(四)变化涉及选一酶与实验

2019年考试说明知识范围要求的变化集中在生物技术与实践部分,表现为一变一增加:“5-2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方面的应用”改变为 “5-3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及其他方面的应用”。增加部分内容为:选修一中增加了:“5-2 酶的应用”,包括:“(1)酶活力测定的一般方法;(2)酶在食品制造和洗涤等方面的应用;(3)制备和应用固相化酶。”另外,5-3中增加“(4)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

考查点调整内容为增加泡菜制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实验,增加的内容为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凝胶色谱分离蛋白质、电泳等内容。笔者认为,生物技术实践方面的知识考查可能会有所扩展,除了考查原有的果酒、果醋、腐乳、泡菜等常规传统发酵以外,还可能会涉及更多的生物学实验技术以及相关扩展知识,关于这点变化,在教学和组织复习过程中应予以关注。至于微生物实验技术、植物体内有效物质的提取等,还将一如既往地作为高考考查点,不会改变。

备考建议点睛

对于2019版生物高考考纲,建议教师首先,从总体要求出发,特别关注能力的考查方式、方法,把握高考命题的脉络,紧扣后期的高考复习,使复习更具针对性、时效性。其次,复习重点仍然把握好复习主干,舍弃偏难怪,重在基础与落实,对待基础知识,特别要学会知识的有效运用而非简单记忆,这样才符合高考的选拔标准。最后,要关注选修一的变化内容,要通过仔细分析、达到有效应对。对高考和说明中的此次变化,复习过程中既不能置之不理,也不必惊慌失措、乱了复习重点。

作者:河北省石家庄二中侯金海 高媛媛

侯金海,高级教师,石家庄二中生物教研室主任,河北师大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北师大客座教师,《教学考试》杂志编委。石家庄市生物学会副秘书长,石家庄市十百千人才,石家庄市教育局基础教育专家库专家,石家庄市教科所兼职教研员,石家庄市名师。参编新课标教材等多部教育理论专著,主编多部教辅,发表文章近百篇。

高媛媛,南开大学微生物硕士毕业,天津一中滨海分校生物学科带头人、高三备课组长,中学一级教师。教学成绩优异,在专业期刊上发表多篇文章。

声明 本文来源于教学考试杂志(ID:jiaoxuekaoshizazhi),作者朱欢、张燕、侯金海、高媛媛,特致感谢!转载请务必联系原平台获取授权!

学习哥团队尊重版权,如存在文章/图片/音视频使用不当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联系(QQ):536241253

版权 | 内容 | 活动 QQ: 254773567

教师 考试大纲 高考丝瓜网 crfgs.com